• 《管子》地數第七十七 桓公曰:地數可得聞乎?管子對曰: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刀幣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泰山,禪......

  • 《韓非子》忠孝第五十一大綱 天下皆以孝悌忠順之道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順之道而審行之,是以天下亂。皆以堯、舜之道為是而法之,是以有弒君,有曲於父。堯、舜、湯、武,或反君臣之義,亂後世之教者也。堯為人君而君其臣,舜為人臣而臣其君,湯、武為人臣而弒......

  • 《管子》地數第七十七大綱 桓公曰:地數可得聞乎?管子對曰: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刀幣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泰山,禪......

  • 《管子》明法解第六十七大綱 明主者,有術數而不可得欺也,審於法禁而不可犯也,察於分職而不可亂也。故羣臣不敢行其私,貴臣不得蔽賤,近者不得塞遠,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職,竟內明辨而不相逾越。此之謂治國。故《明法》曰: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明主者,上之所以一......

  • 《管子》四時第四十大綱 管子曰: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唯聖人知四時。不知四時,乃失國之基。不知五穀之故,國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聖,四時曰正。其王信明聖,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聖也?曰:慎使能而善聽信......

  • 《管子》宙合第十一 左操五音,右執五味。懷繩與準鈎,多備規軸,減溜大成,是唯時德之節。春採生,秋採蓏,夏處陰,冬處陽,大賢之德長。明乃哲,哲乃明,奮乃苓,明哲乃大行。毒而無怒,怨而無言,欲而無謀。大揆度儀,若覺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堯也。毋訪於佞,毋蓄於謟......

  • 《韓非子》人主第五十二大綱 人主之所以身危國亡者,大臣太貴,左右太威也。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國柄而便私者也。所謂威者,擅權勢而輕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馬之所以能任重引車致遠道者,以筋力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

  • 《韓非子》外儲説右上第三十四 君所以治臣者有三:一、勢不足以化則除之。師曠之對,晏子之説,皆合勢之易也而道行之難,是與獸逐走也,未知除患。患之可除,在子夏之説春秋也。善持勢者蚤絕其姦萌,故季孫讓仲尼以遇勢,而況錯之於君乎?是以太公望殺狂矞,而臧獲不......

  • 《商君書》立本第十一大綱 凡用兵,勝有三等:若兵未起而錯法,錯法而俗成,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於境內,而後兵可出也。行三者有二勢:一曰輔法而法行;二曰舉必得而法立。故恃其眾者謂之葺,恃其備飾者謂之巧,恃譽目者謂之軸。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禽也。故......

  • 《韓非子》人主第五十二 人主之所以身危國亡者,大臣太貴,左右太威也。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國柄而便私者也。所謂威者,擅權勢而輕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馬之所以能任重引車致遠道者,以筋力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

  • 《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右主位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塞矣。右主明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許之則失守,距之則閉塞。......

  • 《韓非子》説林下第二十三 伯樂教二人相踶馬,相與之簡子廄觀馬。一人舉踶馬,其一人從後而循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此自以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為馬也,踒肩而腫膝。夫踶馬也者,舉後而任前,腫膝不可任也,故後不舉。子巧於相踶馬而拙於任腫膝......

  • 《管子》國準第七十九大綱 桓公問於管子曰:國準可得聞乎?管子對曰,國準者,視時而立儀。桓公曰:何謂視時而立儀?對曰:黃帝之王,謹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澤童山。夏後之王,燒增藪,焚沛澤,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諸侯無牛馬之牢,不利其器。周人之王,官能以備物。......

  • 《商君書》修權第十四大綱 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人主失守,則危;君臣釋法任私,必亂。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則治;權制獨斷於君,則威;民信其賞則事功成,信其刑則姦無端。惟......

  • 《韓非子》南面第十八大綱 人主之過,在己任在臣矣,又必反與其所不任者備之,此其説必與其所任者為讎,而主反制於其所不任者。今所與備人者,且曩之所備也。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無道得小人之信矣。人主釋法而以臣備臣,則相愛者比周而相譽,相憎者朋......

  • 《韓非子》外儲説右上第三十四大綱 君所以治臣者有三:一、勢不足以化則除之。師曠之對,晏子之説,皆合勢之易也而道行之難,是與獸逐走也,未知除患。患之可除,在子夏之説春秋也。善持勢者蚤絕其姦萌,故季孫讓仲尼以遇勢,而況錯之於君乎?是以太公望殺狂矞,而臧獲不......

  • 《韓非子》難三第三十八大綱 魯穆公問於子思曰:『吾聞龐〈米間〉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對曰:『君子尊賢以崇德,舉善以觀民。若夫過行,是細人之所識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厲伯入見,問龐〈米間〉氏子,子服厲伯對曰:『其過三,皆君之所未嘗聞。』自是......

  • 《管子》參患第二十八大綱 凡人主者,猛毅則伐,懦弱則殺。猛毅者何也?輕誅殺人之謂猛毅。懦弱者何也?重誅殺人之謂懦弱。此皆有失彼此。凡輕誅者殺不辜,而重誅者失有罪。故上殺不辜,則道正者不安;上失有罪,則行邪者不變。道正者不安,則才能之人去亡;行......

  • 《法家》棠陰比事大綱 (宋)桂萬榮撰(明)呉訥刪補。原序開禧丁夘春,僕以饒之餘幹尉趨郡,書滿,糾曹孫公起予,武林人也,留欵竟日。話次因及臬事,謂凡典獄之官,實生民司命,天心向背、國祚修短系焉,比他職掌尤當謹重。近者鄱陽尉胥為人所殺,昏暝莫知主名,承......

  • 《商君書》壹言第八大綱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時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國務不可不謹也,事本不可不摶也。制度時,則國俗可化,而民從制。治法明,則官無邪。國務壹,則民應用。事本摶,則民喜農而樂戰。夫聖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從事於農也,不可不知也。夫民之......

  • 《韓非子》存韓第二 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為扞蔽,入則為蓆薦,秦特出鋭師取韓地,而隨之怨懸於天下,功歸於強秦。且夫韓入貢職,與郡縣無異也。今臣竊聞貴臣之計,舉兵將伐韓。夫趙氏聚士卒,養從徒,欲贅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則諸侯必滅宗廟,欲西面行其意,非一......

  • 《商君書》靳令第十三 靳令則治不留,法平則吏無姦。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任功則民少言,任善則民多言。行法由斷:以五里斷者王,以十里斷者彊,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賞戰。求過不求善。故法立而不革,則顯民變奸計,奸計止,貴齊殊使,百官之尊爵,厚祿以自伐......

  • 《韓非子》忠孝第五十一 天下皆以孝悌忠順之道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順之道而審行之,是以天下亂。皆以堯、舜之道為是而法之,是以有弒君,有曲於父。堯、舜、湯、武,或反君臣之義,亂後世之教者也。堯為人君而君其臣,舜為人臣而臣其君,湯、武為人臣而弒......

  • 《管子》勢第四十二大綱 戰而懼水,此謂澹滅。小事不從,大事不吉。戰而懼險,此謂迷中。分其師眾,人既迷芒,必其將亡之道。動靜者比於死,動作者比於醜,動信者比於距,動詘者比於避。夫靜與作,時以為主人,時以為客,貴得度。知靜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從,每動有......

  • 《管子》小匡第二十 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牙為宰。鮑叔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於其臣,使臣不凍飢,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結於諸侯,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