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守無 老子〔文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

  •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 讀罷老子的“無為而治”的論調,為其能在千年之前有這樣的提法而拍手叫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歡迎閲讀。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1老子的最優選擇是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無治,蕭公權形容老子近乎......

  • 《莊子》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 《抱朴子內篇》卷十九 遐覽 或曰:"鄙人面牆,拘繫儒教,獨知有五經三史百氏之言,及浮華之詩賦,無益之短文,盡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難之運,亂靡有定,干戈戚揚,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苦意極思,攻微索隱,竟不能祿在其中,免此壟畝;又有損於精思,無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

  • 《老子校釋》第十六章大綱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説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

  • 《列子集釋》卷第一 天瑞篇大綱 〔注〕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羣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解〕夫羣動之物,無不以生為主。徒愛其生,不知生生之理。生化者,有形......

  • 《文子》守虛大綱 老子〔文子〕曰:所謂聖人者,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夫哀樂者,德之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過: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即與陰合德,動即與陽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形勞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則竭,是......

  • 《列子集釋》卷第三 周穆王篇 〔注〕夫?生受有謂之形,俛仰變異謂之化。神之所交謂之夢,形之所接謂之覺。原其極也,同歸虛偽。何者?生質根滯,百年乃終;化情枝淺,視瞬而滅。神道恍惚,若存若亡;形理顯著,若誠若實。故洞監知生滅之理均,覺夢之塗一;雖萬變交陳,......

  • 《文子》自然大綱 老子〔文子〕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去恩慧,舍聖智,外賢能,廢仁義,滅事故,棄佞辯,禁奸偽,則賢不肖者齊於道矣。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於物無宰。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金木水火土,其......

  • 《抱朴子內篇》卷三 對俗 或人難曰:"人中之有老彭,猶木中之有松柏,稟之自然,何可學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葉,與......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一田子方大綱 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溪工。釋文:李雲:‘田子方,魏文侯師,名無擇。溪工。賢人。'司馬本作雞。文侯曰:溪工,子之師邪?子方曰:非也。無擇之裏人也,稱道數當,成雲:稱説言道,頻當於理。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子......

  • 《列子集釋》卷第四 仲尼篇大綱 〔注〕智者不知而自知者也。忘智故無所知,用智則無所能。知體神而獨運,忘情而任理,則寂然玄照者也。〔解〕此篇言證無為之道者,方可無所不為。世人但見聖人之跡,而不知所證之本也。學者徒知絕情之始,而不知皆濟之用。皆失其......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大綱 蘇輿雲: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釋文:夫子,謂莊子。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

  • 《文子》上義大綱 老子〔文子〕曰: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於虛無,可謂達矣。治之本,仁義也;其末,法度也。人之所生者,本也;其所不生者,末也。本末一體也,其兩愛之,性也。先本後末,謂之君子;先末後本,謂之小人......

  • 《莊子集解》外篇第九馬蹄大綱 蘇輿雲:老子云:‘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通篇皆申此旨,而終始以馬作喻,亦莊子內篇所未有也。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釋文:崔本足作尾。司馬雲:‘陸,跳也,字書作□。踛,馬健也。'郭慶藩雲......

  • 《文子》守清 老子〔文子〕曰:人受氣於天者,耳目之聲色也,鼻口之於芳臭也,肌膚之於寒温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所以為制者異。神者,智之淵也;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則心平。人莫鑒於流潦而鑒於澄水,以其清且......

  • 《文子》守易 子〕曰:古之為道者,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性有不欲,無欲而不得;心有不樂,無樂而不為。無益於性者,不以累德;不便於生者,不以滑和。不縱身肆意而制度,可以為天下儀,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適情而行......

  • 《文子》符言大綱 老子〔文子〕曰: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包裹天地而無表裡,洞同覆蓋而無所[石亥]。是故,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見物而名,事至而應。老子〔文子〕曰:欲屍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五刻意 刻意尚行,其意峻刻,其行高尚。離世異俗,高論怨誹,李雲:非世無道,怨己不遇。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宣雲:非,猶輕。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司馬雲:枯槁,若鮑焦、介推;赴淵,若申徒狄。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自修其身。......

  • 道家無為而治是誰大綱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那麼無為而治的提出者是誰》下面小編為你解答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煒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

  •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乙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

  •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佚文大綱 餘手校抱朴子,因繙檢羣書所引見,往往有今本所無者。隨見隨錄,省並複重,得百四十五事。輒依本書大例,以其言神仙黃白事者,為內篇佚文。其餘駮難通釋,為外篇佚文。各一卷。長白繼昌。(明案此錄系嚴可均代輯,見鐵橋漫稿卷六,參全......

  • 《老子校釋》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説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

  • 《抱朴子內篇》卷二十 袪惑大綱 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於合浦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荊山之岫,不得連城之尺璧也。承師問道,不得其人,委去則遲遲冀於有獲,守之則終已竟無所成,虛費事妨功,後雖痛悔,亦不及已。世閒淺近之事,猶不可坐知,況神仙之事乎?雖......

  • 《莊子》莊子?外篇?知北遊第二十一 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丘,而適遭無為謂焉。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三問而無為謂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問,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闋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