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志第十一·天文中 明十二章五和三十三殤一安四十六順二十三質三孝明永平元年四月丁酉,流星大如鬥,起天市樓,西南行,光照地。流星為外兵,西南行為西南夷。是時,益州發兵擊姑復蠻夷大牟替滅陵,斬首傳詣雒陽。三年六月丁卯,彗星出天船北,長二尺所,稍......

  • 《後漢書》卷六十一·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 左雄字伯豪,南陽涅陽人也。安帝時,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請託,雄常閉門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永建初,公車徵拜議郎。時,順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雄數言事,其辭深切。尚書僕射虞詡以雄有忠公節,上疏......

  • 淺析後漢書的影響力 《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是記傳體史書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包括帝后紀10卷,列傳80卷。記載了王莽末年到漢獻帝遜位其間20餘年的史事。《後漢書》的作者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

  • 《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乃遊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

  • 《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長安。時光武亦遊學京師,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數年歸家。及漢兵起,更始立,豪傑多薦舉禹,禹不肯從。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專......

  •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濱於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南接蜀、漢徼外蠻夷,西北接鄯善、車師諸國。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

  • 《後漢書》志第九·祭祀下 宗廟社稷靈星先農迎春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廟於雒陽。四時祫祀,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餘帝四時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一歲五祀。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時寇賊......

  • 《後漢書》志第八·祭祀中 北郊明堂、辟雍靈台迎氣增祀六宗老子是年初營北郊,明堂、辟雍、靈台未用事。遷呂太后於園。上簿太后尊號曰高皇后,當配地,郊高廟。語在《光武紀》。北效在雒陽城北四里,為方壇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別祀地祇、位南面......

  •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郃在《方術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風而來學。京師鹹歎曰是復為李公矣司隸、益州並命郡舉孝廉,闢......

  • 《後漢書》卷四十三·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暉早孤,有氣決。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從田間奔入宛城。道遇羣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

  • 《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初為縣功曹,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於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肯受,從事......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上·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父成帝時為太樂令。譚以父任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學,數從劉歆、楊雄辯析疑異。性嗜倡樂,簡易不修威儀,而憙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哀、平間......

  • 《後漢書》志第二十二·郡國四 青州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國荊州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揚州九江丹陽廬江會稽吳郡豫章◆濟南國〔故齊,文帝分。雒陽東千八百里。〕十城,户七萬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東平陵〗有鐵。有譚城。有......

  • 《後漢書·卷二十九》原文及賞析 鮑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時任司隸校尉,為王莽所殺。永少有志操,習歐陽《尚書》。初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路平承望風旨,規欲害永。太守苟諫擁護,召以為吏,常置府中。永因數為諫陳興復漢室,剪滅篡......

  • 《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南匈奴醯落屍逐鞮單于比者,呼韓邪單于之孫,烏珠留若鞮單于之子也。自呼韓邪後,諸子以次立,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為右薁鞬日逐王,部領南邊及烏桓。建武初,彭寵反畔於漁陽,單于與共連兵,因復權立盧芳,使入居五原。光武初,方平諸......

  • 《後漢書》志第四·禮儀上 合朔立春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高禖養老先蠶祓禊夫威儀,所以與君臣,序六親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大亂作,則羣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記施行威儀,以為《禮儀志》。禮威儀,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曆,有司、侍郎、......

  • 《後漢書》志第七·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禪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豺獺知祭祀,而況人乎。故人知之至於念想,猶豺獺之自然也,顧古質略而後文飾耳。自古以來王公所為羣祀,至於王莽,《漢書·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興以來所修用者,以......

  •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度遼將軍規之兄子也。父節,雁門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初舉孝廉、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闢,並不到。靈帝公車徵為議郎,遷北地太守。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

  •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為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故援再世不顯。援三兄況、餘、員,並有才能,王莽時皆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

  • 《後漢書》志第二十一·郡國三 兗州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徐州東海琅邪彭城廣陵下邳◆陳留郡〔武帝置。雒陽東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三。〖陳留〗有鳴雁亭。〖浚儀〗本大梁。〖尉氏〗〖雍丘......

  • 《後漢書》卷四十下·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主人喟然而歎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子實秦人,矜誇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惡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原也,奮布衣以登皇極,繇數期而創萬世,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而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人,故......

  • 《後漢書》卷三十八·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 張宗字諸君,南陽魯陽人也。王莽時,為縣陽泉鄉佐。會莽敗,義兵起,宗乃率陽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長安,更始以宗為偏將軍。宗見更始政亂,因將家屬客安邑。及大司徒鄧禹西征,定河東,定詣禹自歸。禹聞宗素多權謀,乃表為偏將軍。......

  • 《後漢書》卷六十五·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 皇甫規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稜,度遼將軍。父旗,扶風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輔,圍安定,徵西將軍民賢將諸郡兵擊之,不能克。規雖在布衣,見賢不恤軍事,審其必敗,乃上書言狀。尋而賢果為羌所沒。郡將知規有兵略,乃命為功曹,使......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楊終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顯宗時,徵詣蘭台,拜校書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貴,終以為廣陵、楚、淮陽、濟南之獄,徙者萬數,又遠屯絕域,吏民怨曠,乃上疏曰: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

  • 《後漢書》志第十·天文上 王莽三光武十二《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象於天,謂日月星辰。觀法於地,謂水土州分。形成於下,象見於上。故曰天者北辰星,合元垂耀建帝形,運機授度張百精。三階九列,二十七大夫,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