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國學與人生經典語錄

國學與人生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總有一些句子語錄會令你有所觸動,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國學與人生經典語錄,一起來看一下吧。

國學與人生經典語錄

  國學與人生經典語錄篇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不斷溫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3、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爲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我,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論語》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啊:有了過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11、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餘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餘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

【譯文】孔子說:“質樸多於文彩就會顯得粗野,文彩多於質樸就會流於浮華。文彩與質樸搭配適中,才能成爲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於任何事情瞭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14、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麼樣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16、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譯文】孔子說:“幹不義的事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雲一樣。”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爲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並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18、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來了。”

19、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侷促憂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譯文】曾子說:“知識分子不能沒有寬闊的胸懷和剛強的毅力,因爲他擔負着重大的歷史使命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仁德作爲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嗎?對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纔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遙遠嗎?”

2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重視和諧而不強求完全相同,小人強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視和諧。”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驕恣,小人驕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說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爲恥辱。”

27、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沒有怨言很難做到,富有而不驕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譯文】孔子說:“君子端莊而不爭執,會羣而不拉幫結夥。”

30、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不能爲求生而損害仁德,只能犧牲自己來成全仁德。”

31、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32、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嚴格要求別人。”

33、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單憑語言來薦舉人,也不單憑人來廢除他的言論。”

3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願強加給自己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35、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36、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謀事。”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38、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晏樂,損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節制禮樂爲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優點爲快樂,以廣交賢良的朋友爲快樂,是有益的。以驕恣淫樂爲快樂,以放蕩無度爲快樂,以宴玩荒淫爲快樂,都是有害的。”

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年輕時,血氣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爭鬥。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弱,要戒貪得。”

4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所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點要考慮的:看的要考慮是否明白,聽的要考慮是否清楚,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態度要考慮是否謙恭,語言要考慮是否忠誠,做事要考慮是否敬業,疑問要考慮如何向人請教,心裏不平時要考慮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時要考慮不要忘義。”

41、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

【譯文】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42、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弟子規》

【譯文】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43、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

【譯文】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

44、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弟子規》

【譯文】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45、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爲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46、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弟子規》

【譯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纔是持家之道。

47、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爲醜《弟子規》

【譯文】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醜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

48、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弟子規》

【譯文】做事不要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爲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49、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弟子規》

【譯文】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爲。

50、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弟子規》

【譯文】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

  國學與人生經典語錄篇二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20、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周語)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2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23、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5、欲加之罪,何患辭。 (左傳)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8、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

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30、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5、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4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48、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