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諺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1

貪心的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個龐然大物,蛇卻是一條細長細長的爬蟲,肚皮很小,吞吃一隻青蛙、老鼠什麼的還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隻龐大的象,真有點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辦不到的,它的用意不過是告誡人們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不是有句成語叫“知足常樂”嗎?

這還有個典故:

相傳宋仁年間,深澤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兩個人,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幹活,日子過得很苦,兒子王妄,三十歲,沒討上老婆,靠賣草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舊到村北去拔草,拔着拔着,發現草叢裏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甦醒了,衝着王妄點了點頭,表達它的感激之情,母子倆見狀非常高興,趕忙爲它編了一個小荊簍,小心地把蛇放了進去,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象是要跟他們說話似的,很能可愛,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點小小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打草,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簍裏。忽一天,小蛇覺得悶在屋子裏沒意思,爬到院子裏曬太陽,被陽光一照變得又粗又長,象根大梁,這情形被老孃看見了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裏,恢復了原形,着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裏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王妄說:“不行,地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說:“不要緊,你快點,我能頂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後,很快甦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可誰也沒說什麼,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簍裏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裏的生活日復一日,沒什麼新樣,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裏,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爲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棵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爲忍心下手,說:“那樣做太殘忍了,你會疼的受不了的。”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於是,王妄挖了蛇的一隻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寶珠獻給民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到了晚上,寶珠發出奇異的光彩,把整個宮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興,封王妄爲進行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皇上看到寶珠後,很賞識,佔爲已有,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說把丞相的位子留給第二個獻寶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到皇上面前說自己還能找到一顆,皇上高興地把丞相給了他,可萬沒想到,王妄的衛士去取第二隻眼睛時,蛇無論如何不給,說非見王妄才行,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蛇見了王妄直言勸到:“我爲了報答你,已經獻出了一隻眼睛,你也升了宮,發了財,就別在要我的第二隻眼睛了。人不可貪心。”王妄早已官迷心竅,那時還聽得進去,無恥地說:“我不是想當丞相嗎?你不給我怎麼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上說了,官也給了我,你不給不好收場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執意要取第二隻眼睛,蛇見他變得這麼貪心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過,你要把我放到院子裏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對蛇的話也不分析,一口答應,就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裏,轉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來剜寶珠時,蛇身已變成了大梁一般,張着大口衝他喘氣,王妄嚇的魂都散了,想跑已來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人。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2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民間說法是曹操主動前來護駕,與三國演義稍有不同。

見《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部”。且說曹操在討伐董單之後,曾任東郡太守。當時山東黃巾又起,他與濟北相鮑信共同討伐黃巾,招安降兵三十餘萬。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爲鎮東將軍。董承、楊奉護駕至洛陽後,仍擔心李催、郭汜來犯,故奏請獻帝,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操接旨後,盡起山東之兵,趕來洛陽護駕。剛到洛陽城外,適逢李催、都記領兵來攻洛陽。

《簡明英漢詞典》官方解釋,

Speak of the devil(魔鬼, 惡棍),and he appears、

或者

Speak of the devil here she is!

st、

說曹操,曹操到。

英語的說法代表了民間諺語引申後的意義,也就是說雖然曹操是來護駕的,但是正因爲曹操及時護駕,卻從此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陰謀,是比李郭二人更險惡的devil。所以這句話有時候可以帶有貶義。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3

生活中的哲理

——船到橋頭自然直

中國古語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說法,這個論點或多或少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轉機的。

其實這個“現象”很簡單:船橫着的時候受到水的大面積力量的衝擊就發生了偏轉,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進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穩定形狀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許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讓人難以真正去透澈瞭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發展;譬如說小時候常常聽到長輩們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我總覺得這種想法很消極、甚至很阿Q,誰能保證船到橋頭自然直呢?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這句話還真有幾分道理;上班族朋友們如果也能體會到這個道理,一定有助於在工作和學習中放鬆心情。

譬如說,你第一次榮膺重任、負責一項重大的專案計劃,這樣的專案想必需要許多單位和人員的配合,可是因爲你是第一次擔綱這樣的重任,非常的緊張,所以你一再的叮嚀、一再的聯繫,唯恐事情搞砸了;偏偏各單位和人員都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個個都好像事不關己,讓你更是急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候有經驗的同事就會安慰你說:『沒關係,船到橋頭自然直』,叫你放心,可是明明事情已經快要來不及了,你又如何放心的了?於是乎你就轉請你的上級長官協助,沒想到長官也是那麼一句老話打發你:“沒關係,等船到橋頭就自然直了。”;這下你可真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都沒有什麼人理睬你,連唯一被你所寄望的上級領導也是如此冷漠,你幾乎是茶飯不思、夜不成眠、、、但是後來呢,事情卻真的是在最後關頭被完成了,真的是船到橋頭就直了。一次、兩次、三次如此,你也漸漸學到經驗了,下次有個新來的同事首度榮膺重任、也是緊張、著急得不得了,你也一樣會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不要急、不要慌,船到橋頭自然直”。

原來啊,別人對你說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是他們過去的經驗所累積的智慧結晶,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固然凡事豫則立,事情當越早有所準備越好,可是我們年輕時初膺重任,我們只有一件任務、我們心中只有這件事,所以往往緊張過度,太過度的提前要人家配合了,但別人手上可能同時有好幾件待辦事項,而且有許多待辦事項比你的事項更緊急,人家可沒義務、更沒理由提前陪你緊張過度;更何況你是新手,別人早已是老經驗,他比你更知道什麼時候出手幫助你最恰當,你太早過度緊張,當然不會有人理你。

這就是經驗的好處,經驗老到的人身經百仗,所以他們知道仗該如何打,但你初登板、急於表現、又太過主觀、又欠缺經驗,所以反而容易誤事,多聽聽老人之言,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真的是時候了,別人當然會本其職責來配合你,但時候未到,別人可沒義務提前陪你窮緊張,這時候需要放輕鬆、需要調整的是你自己,就讓自己靜下心來,最後水到渠成事情自然能圓滿的處理告一段落

“面對複雜紛亂的環境,我們必須有獨特的眼光和敏銳的'觸覺,於困難之中發現機會,於危險之中創造神奇、隨時保持冷靜,客觀,理智的思想和態度。”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4

故事:週週蒼一開始並沒有保護關公。他聽從了趙雲的命令。有一次,周倉在部隊裏練武的時候,手裏拿着一把大刀。士兵們會使他振作起來。連趙雲也稱讚他。下週,周倉很自豪。他把他的大刀插在地上,然後在他的胸膛上打開。“嘿!如果軍隊裏有誰比我們的老周刀更好,我們願意踢他的馬!”如果你敢和管二爺競爭,哥哥一定會爲你服務的!”周倉還沒有見過關公。你可以聽到我說過關公的劍術有多好。我一直想摸關公。當士兵們激勵我時,他的力量來了。他牽着那匹大馬出去散步,摔下大踏板,去見管二爺。關師傅正在府裏讀兵書。突然,他聽說周倉想在門外說出姓來和他比一比劍術。雖然我沒有見過周倉,但也沒有聽過四弟趙雲說他武功高強,爲人正直。他只是太魯莽了,屬於炮戰。他會氣炸的。所以我不瞭解他,只是微笑。誰知周倉不知道地的高度,以爲關二爺怕他,就咬了關二爺一口“懦夫”。關二爺的脾氣也很暴躁。他現在生氣了。我看見他把一堆軍事書籍塞在他的戰袍裏,大步走出大門,從衛兵那裏拿了一支長槍。他用槍代替了劍,展示了他高超的春秋劍術。他把它比作周倉。周倉的對手在哪裏?他被關二爺推了!周倉知道外面有一天,他很相信。他跪在第二位師父面前,把綠龍劍舉過頭頂,大聲說

“好刀應該給英雄的使節,二爺!”老周已經準備好爲您服務了,把這把寶刀送給您。將來老週會拉車,扛着大刀給二爺!”關二爺見他真是個男子漢,很喜歡他的豪爽精神,就馬上收下了他。

從那時起,周倉就一直爲關二燁扛着一部大刀片。“關門前玩大刀”這句話也流傳下來

解釋:這是一個比喻,指在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面前炫耀自己。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5

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範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羣常從孟子家門口經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爲「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可是這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

從此,孟子被琅琅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6

風叩橄欖

乘風叩橄欖“乘風叩橄欖”,是流傳於潮汕各地的俗語,也是潮汕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實事。作爲俗語,它嘲弄那些乘機撈一把的不良現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爲。作爲史實,它曾發生於盛產橄欖的地方。“乘風”的“風”,指的是颱風。“叩橄欖”則是偷盜的行爲。橄欖,是潮汕的土特產。潮汕橄欖品種繁多,馳名海內外的名優橄欖,有潮澄饒交界一帶的烏種橄欖、潮陽金玉蘆塘的三棱橄欖和揭西鳳湖橄欖等。由於橄欖用途廣,價值高,歷來果農喜歡種植它,“鼠賊仔”也蓄意偷竊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謠:“南溪阿媽多,無好仔弟擔阿媽去賣。”橄欖與“阿媽”音近似,“阿媽”即橄欖。而擔阿媽去賣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無好仔弟”指的處那些愉“叩橄欖”的“鼠賊仔”。

當地人說,收穫橄欖從來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欖摘落甕。”這農諺指明兩點:一說收穫橄欖季節是霜降;二說收穫橄欖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欖還要有相當的技術。一般是用1條竹藤製成的軟性長梯,每梯格約1米,最長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於樹冠邊,順梯爬上去後,用腳夾住梯格,手抓樹枝,採摘橄欖,放進身後勾籃。摘取時最怕有風,更怕大風,因風吹樹枝搖,操作人有危險,同時風吹樹搖橄欖掉,掉下來的橄欖易損傷,不能久藏。只有“鼠賊仔”才“乘風叩橄欖”。因爲颱風到來,果園無人摘橄欖,“鼠賊仔”就乘此機會,用竹竿或石頭偷“叩”橄欖。

這樣,風颳加偷“叩”,橄欖落滿地,“鼠賊仔”偷走一部分,還剩下很多,風后園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風吹落,還是被人偷叩。“鼠賊仔”自以爲這是其得意之作。但時日久長,終被發覺。這“乘風叩橄欖”就成了廣爲流傳的俗語。如今,人們對於那些層層加碼的亂收費等不正之風,也比如爲“乘風叩橄欖”。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7

用一把鋒利的刀切這個爛攤子

故事: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吳東昇(音譯)打算在街上買兩斤大白菜。突然,我看到一個擁擠的地方。他看見人羣中有一枚戒指。因此,他用輕巧的技巧飛過人們的頭頂,降落在挑戰競技場的前方。

原來,臺上站着一個美麗的女孩,而臺上站着一個手臂粗壯的男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用麻繩繫着的複雜的結。粗略地看一下並不奇怪。仔細看看是很好的。至少有90個關於這個大結的總結。小女孩和大個子男人開始比賽,看誰先解開繩結。吳東昇明白這不是武術和文化的比賽。這是喬和琦的比賽!

不到五分鐘,女孩就解開了所有的結。但這位中年男子只解開了30多個結。於是女孩對男人說:“對不起,我失敗了。”那個中年人只好絕望地走出了競技場。後來,姑娘對大家說:“現在只剩兩個結了。如果他們失敗了,這一天就結束了!”

吳東昇想了很久:這個小女孩有一雙水靈靈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膚白皙細嫩,身材苗條。吳東昇又想:我該結婚了,我媽還沒見過我女朋友呢!所以他飛到挑戰競技場。

掌聲雷動。當吳東昇上場時,他問道:“有什麼規則嗎?”聽了規則後,吳東生和小女孩的比賽正式開始了。吳東昇拿出匕首,割斷了繩結。所以我贏了比賽。

說明:果斷,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迅速解決複雜問題。

發生在一個雨天。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在一個大班。一天,我和媽媽帶着一把傘從市場回來。我們穿過小巷,小巷裏坑坑窪窪。如果你不注意你的腳,你的褲腿會被濺起的水弄髒。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8

書名:諺語故事

作者:吳燈山

出版者: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二零零四年七月

內容提要:

東漢末年,關羽在桃園閒遊時,突然看見門外有個身材魁偉的漢子經過,於是關羽便向前與那位漢子打招呼,後來得知眼前的漢子是個武夫,叫張飛。張飛向關羽說:“只要有酒喝,要我做什麼都行。”於是,關羽就派人拿酒來,喝了不久後,兩人都有了醉意。關羽便問:“飛兄!你能將一根稻草,擲到河對岸嗎?”於是張飛拿起一根稻草擲向對岸,結果稻草還沒到對岸時,又被風吹回來,關羽見了,便拿了一大把稻草丟過河了。關羽又問張飛:”你能一拳打死地上的螞蟻嗎?”張飛便對螞蟻連打好幾拳,但因地上凹凸不平,螞蟻並沒有被打死。關羽大笑說:“飛兄,你用拳頭打不死螞蟻,而我只要用一根手指頭,就能取螞蟻的性命了!”說完,便往螞蟻身上一抹,那隻螞蟻立刻便被抹糊了。張飛心中十分佩服關羽,不久又約了劉備,三個人就在桃園成了結拜兄弟。

心得報告:

我覺得張飛如果能把智慧運用在行動上就好了,像關羽,做事前,會先動腦筋想辦法後再去執行,故事中使我學到,遇到困難時,要動腦以智慧解決,不可用力氣來解決,不然只會把事情搞砸了。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9

——船到橋頭自然直

中國古語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說法,這個論點或多或少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轉機的。

其實這個“現象”很簡單:船橫着的時候受到水的大面積力量的衝擊就發生了偏轉,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進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穩定形狀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許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讓人難以真正去透澈瞭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發展;譬如說小時候常常聽到長輩們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我總覺得這種想法很消極、甚至很阿Q,誰能保證船到橋頭自然直呢?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這句話還真有幾分道理;上班族朋友們如果也能體會到這個道理,一定有助於在工作和學習中放鬆心情。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說:“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誇張的話。肉對孔子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學費,收的就是肉乾(束脩)。但他聽了美妙無比的韶樂之後,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悅和回味所佔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老大叫青山,老二叫紅山,祖祖輩輩在山中燒炭爲生。他們的父親臨終前把世代相傳的那座山林分給了兄弟二人。

弟弟紅山年輕,父親就分給他樹木茂密的西崗,那裏的木頭能燒出上等的木炭,而分給哥哥青山的東崗卻樹小林稀。

紅山非常勤勞,夜以繼日地苦幹,過了幾年就掙下了一筆家業,生活幸福美滿。但幸福中的不幸是,西崗的樹木被紅山砍得精光。

青山分到東崗後,並不怪父親偏心。他仔細研究了東崗的樹木狀況,制定了周詳的計劃:先砍伐不成材的樹木,然後栽新苗補足,崗下種田,草坡養羊。雖然收入少,日子清貧,但由於他有長遠的眼光,所以幾年後,樹苗成材,莊稼成片,牛羊成羣。不管夏天洪水多大,因爲山上有密密的樹木阻擋,農田安然無恙。

而紅山呢,由於山上的樹木被伐光了,一有洪水,泥沙俱下,甚至發生泥石流,把後來剛栽的樹苗、莊稼也沖毀了。紅山沒有辦法,只好向哥哥青山求助。

青山拍拍紅山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道:“吃山靠養山,不廣種怎能豐收呢?”

——老牛舐犢之愛

漢朝末年的時候,一個大官叫楊彪,他有個非常聰明的兒子名叫楊修,在宰相曹操手下做官。

有一天,曹操的新花園修好了,曹操看後,什麼也沒說,只在門上寫個“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懂他的意思,楊修卻笑着說:

“丞相是嫌門太闊了!”原來“門”中加個“活”字是“闊”。於是人們便將門改小了些,曹操看後很高興。

又有一次,西涼有人送了一盒酥糖來,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大家又不懂是什麼意思,楊修笑道:“如果把合字拆開來讀,就是‘一人一口酥’,我們大家分了吧於是一人一口吃了。曹操知道後,口頭雖誇他聰明,心裏卻很忌憚他。

曹操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常常怕人暗害他,就對人說:“我夢裏喜歡殺人,因此我睡着了,你們不要靠過來呀。”一天午睡時,他的被子落在地上,侍從慌忙取起給他蓋上,結果曹操一劍把他殺了。又睡了過去,半天后起來,假裝問:“是誰殺了他?”大家說:“是您在夢中殺的。”曹操假裝傷心痛苦,命令手下好好撫卹他的家人。楊修嘆氣道:“丞相併沒有在夢中,你真是死得糊里糊塗啊!”曹操聽說後更加厭惡楊修。

楊修和曹操的小兒子曹植非常要好,他預先給曹植寫了有關軍國大事的答案十條。曹操每次試問,曹植都對答如流,令曹操很喜歡。後來曹操聽說是楊修教的,便存了殺他之心。

這年,曹操帶大軍來進攻漢中,被諸葛亮連敗了幾次,心中很苦惱。正好有人來請示今夜的口令,曹操正在吃雞,隨口就說:“雞肋。”楊修一聽就命令左右收拾行裝準備回去。左右問他原因。楊修說道:“雞肋上沒有多少肉,吃起來無味,丟掉了還可惜,所以我猜丞相是要退兵了。”曹操又一次被楊修猜中了心事,更加怒火中燒,說楊修造謠生事,擾亂軍心,把他殺了。

楊修死了,他的父親非常難過。一天碰見曹操,曹操說:“啊呀!你怎麼瘦成這樣了?”楊彪嘆氣回答道:“我還懷着老牛舐犢之愛呀!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 10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雨裏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下面是古人故事

頭懸梁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