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梅雨天的諺語俗語

梅雨天的諺語俗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導語: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楊梅的成熟期,故稱其爲“梅雨”,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梅雨天的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梅雨天的諺語

"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

"行得春風,必有夏雨"

"臘月裏多雪,水黃梅"

梅雨天的諺語俗語

"寒水枯,夏水枯"

"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

"春水鋪,夏水枯"

"小滿不滿,黃梅不管"

  梅雨天氣介紹

1.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中國南方流行着這樣的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溼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

與同緯度地區的氣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區和一定季節內發生的天氣氣候現象。研究發現,歐亞大陸在20N至40N之間,爲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交替控制的地帶。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東側下沉氣流控制,天氣晴朗少雲,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在西風帶影響下,從大西洋帶來暖溼空氣,形成較多的降水,使氣候變得溫和多雨。即表現爲副熱帶夏幹冬溼的地中海式氣候。

大陸東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西側控制,下沉空氣原來也較幹,但從暖溼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帶來豐沛的降水,產生了副熱帶溼潤氣候。這裏由於海陸對比十分強烈,形成了獨特的季風氣候,其顯著特點是夏雨冬幹,雨量集中在夏季,恰與地中海式氣候相反。

如果和同緯度的美國東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國東岸中緯地帶夏季風來臨前後就不會出現長時期的陰雨天氣,人們從未有長期天氣悶熱之感,發黴現象難以出現。可見,在同一緯度上降水季節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中國長江中下游兩岸,大致起自宜昌以東、北緯29度至33度的地區,以及日本東南部和朝鮮半島最南部有黃梅出現。也就是說,梅雨是東亞地區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在中國則是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

2.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人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晴雨多變的春天一過,初夏隨着而來,但不久,天空又會雲層密佈,陰雨連綿,有時還會夾帶着一陣陣暴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梅雨"來臨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國長江中下游指宜昌以東的28-34°N 範圍內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狹長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陰雨天氣。

"梅雨"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原來它源於中國的一個氣象名詞。梅雨,在古代常稱爲黃梅雨。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爲帝京塵。"其中的"梅實迎時雨",指梅子熟了以後,迎來的便是"夏至"節氣後"三時"的"時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宋代賀鑄曾被稱譽爲"賀梅子",據說就是因爲他在《青玉案》一詞中寫下了這樣的名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代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明代徐應祕在《玉芝堂談薈》中寫道:"芒後逢壬立梅,至後逢壬斷梅"。歷史上所稱的"黃梅雨"通常是指"梅"節令內的降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羣衆習慣上取"芒種"節氣爲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

此外,由於這一時段的空氣溼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黴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黴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黴焉。"明代傑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黴也。"

可見,"梅雨"或"黴雨"的稱謂由來已久,它開始在中國流傳,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形成梅雨鋒暴雨的大氣環流條件一般包括:

①在亞洲的高緯度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

②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爲江淮地區提供冷空氣條件;

③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一次明顯西伸北跳過程,500hPa副高脊線穩定在北緯20度至25度之間,暖溼氣流從副高邊緣輸送到江淮流域。在這種環流條件下,梅雨鋒徘徊於江淮流域,並常常伴有西南渦和切變線,在梅雨鋒上中尺度系統活躍。不僅維持了梅雨期連續性降水,而且爲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氣。

梅雨鋒暴雨是不同尺度環流系統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特定地區的特殊天氣,大氣環流的變異性,導致各年梅雨期開始有遲有早,梅雨持續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鋒特別活躍,暴雨頻繁,造成洪澇災害。有的年份,梅雨鋒不明顯,出現“空梅”,形成乾旱天氣。有的年份,會出現梅雨帶北移後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維持相對穩定的現象,習慣上稱“倒黃梅”。江淮流域梅雨結束後,雨帶移至華北地區,江淮流域進入高溫少雨天氣。

  很經典的天氣諺語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後好種豆

春分日晝夜各爲十二小時。

春分有雨病人稀

春分種芍藥,到老不開花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春天后母面

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春天氣溫低則多雨,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二月二打雷,稻米較重捶

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米價便宜。

驚蟄聞雷米似泥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雷打立春節,驚螫雨不歇。

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

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立春趕春氣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晴,雨水均。

描寫夏天的諺語

小滿不下,乾斷塘壩

小滿雨水相趕

此時臺灣正進入梅雨季,因此有此一說。

當日的天氣還影響著往後的氣候。

端午節前後還有吹北風的可能。

立夏北,無水通磨墨

立夏補老父 / 立夏,稻仔做老父

立夏日刮北風,佔乾旱。

立夏日要爲年老的父親進補。

鹿港一帶海域,芒種前後會出現鯊魚。

芒種蝶仔討無食

芒種瘋鯊

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

芒種下雨火燒溪,夏至下雨路泥濘

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

南部的熱帶水果芒果在芒種後上市。

天氣炎熱,令人昏沈,形容人們懶得活動,即使美食當前,也不爲所動。

未吃五月糉,破裘不甘放

五月龍船北

小滿不下,梅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