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讀萬卷書的下一句啊

求讀萬卷書的下一句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其實蘇轍對這兩句都進行過有力的論證,可見這兩句的確是讀書之法: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出自《上樞密韓太尉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萬卷書的下一句,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求讀萬卷書的下一句啊

讀萬卷書

下一句是:

行萬里路

俗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參考資料一:

讀書一方面能夠使人看增長知識,領悟到別人的經驗,但同時也給自我增添了一道"緊箍"(這是經驗的特徵,經驗越多,人們頭腦受到的束縛越多,創新意識越差)。"讀萬卷書"之後,只有"行萬里路",走出去親自看一看,體驗一下書中描述的情景,纔會發現書中所說的不及體驗的千分之一,同時也明白了作者對這種情景的感受並同自我的感受加以比較,從而放大知識層面,只有這時讀書的效果才能體現出來。因此說:讀書好比一個放大鏡,不管所讀的知識是"真"是"假",它都會放大若干倍(當然,讀書越多,放大倍數越大)。

只讀書不行路,受到地束縛就越來越多,好比吃多了飯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贅,不但無益而且"害人不淺"。

教師這個職業,一向崇拜讀書,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輕視"行路"的想法。知識分子從書本到書本已經幾千年了。能夠看到,教師羣體已經脫離實踐太久了,多數的教師已經被隔離在社會之外(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教師這個職業也自然被"神聖"到無以明白的'地步。要得到社會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明白,要得到社會的明白首先要融入這個社會。"行萬里路"互相補助,綜合運用。

還指讀書很多,行路很多的人。

參考資料二:

行路

"行路"明白爲在實踐中領悟。人類進化是從行路開始的。從樹上到了地面,首先學習並領悟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爲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爲了尋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時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大禹是在隨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十分重視實踐在領悟中的作用,並透過周遊列國治國安邦來印證所學。李時珍、徐霞客、馬可波羅、達爾文、哥倫布都是靠"行路"寫出了宏偉鉅著或取得重大發現。可見,"行萬里路"較"讀萬卷書"要重要得多。(可歌可泣造句)

把"讀書"與"行路"關聯作個比喻:"讀萬卷書"好比人們透過一個窗口看到了知識和潛質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識和潛質這個金山,還要靠走出門去"行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