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半命題作文什麼觸動我的心靈散文

半命題作文什麼觸動我的心靈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小女孩的大眼睛,觸動了我的心靈

半命題作文什麼觸動我的心靈散文

你看到一雙充滿憂鬱與期盼的大眼睛時,你能猜想到這雙大眼睛渴求的是什麼嗎?是知識,是愛心

當你看到一雙充滿憂鬱與期盼的大眼睛時,你能猜想到這雙大眼睛渴求的是什麼嗎?是知識,是愛心。山區的貧窮生活雖然使得她吃、穿甚至學費都讓人發愁,但透過這雙眼睛仍然能讓人深深的感觸到小女孩強烈的求知慾望。幸運的是,她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而且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終究沒有辜負而且社會對她的期望,成爲了一名大學生。不用我說,你們也應該知道她是誰了吧?!

那就是以一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而成爲希望工程形象代表的蘇明娟,11年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從一個貧困大別山區的苦孩子成長爲大學生。當然,她同時也獲得了衆多的榮譽,被中國青基會授予“全國希望之星”稱號,擔任安徽希望工程辦公室“春雨行動”的形象大使等等,成了新聞人物,所以許多地方請她演講,許多場合需要她出席,用她的真實故事教育更多的同齡人。

這個女孩的大眼睛,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她的那雙大眼睛裏滿載着感激與拼搏的鬥志,讓我想到了山區孩子們捧着書本如飢似渴地閱讀時的情景,他們都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愛,用愛去奉獻……是希望工程讓那些無助的孩子們重見光明!我曾跟隨“手拉手”活動去過貧困山區,並捐贈了很多書籍,我感覺到我們的心挨的好近好近,也格外溫暖,他們那張無比燦爛的笑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以希望工程的宗旨,衆多關愛着蘇明娟的人們,以及衆多的愛心付出,其本意正是爲了更多像蘇明娟一樣的孩子免除貧窮的困擾,能有一張讀書的課桌,有一個寧靜的求學環境,自由地成長,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再看我們,每學期所交的學費和各種培訓班的費用加在一起,還要遠遠超過那些山區孩子們好幾年的學費,可我們學到的知識也未必比他們多。我們遇到的困難與他們相比也小得多,比如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上學要翻山越嶺,每天要走幾十裏的路,來回需幾個小時。再想想自己,每天都坐車上學,可還整天抱怨這抱怨那,真不應該啊!再說呢,那些孩子放學回家除了做功課還要幫父母幹活,可真累呀!我們還喊學習壓力大,跟他們相比,我們這點壓力算得了什麼?!還有我們現代化的學習環境,與他們破爛簡陋的教室課桌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別啊!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學習,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倍加珍惜、取得優異的成績呢?!從去年以來我的成績卻不斷下滑,真讓人感到慚愧!看來,現在是到了我應該查找原因並奮起直追的時候了!否則時不待我!!!

最後,謝謝你,大眼睛小女孩;祝福你們,勤奮學習的山區小夥伴們,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吧!!!

  夕陽,觸動了我的心靈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觸動了許多人的心靈,這種觸動源於李商隱對夕陽無限美好的熱愛。但前不久的一次邂逅夕陽也令我對夕陽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夕陽,這樣一個殘缺的太陽,從那一刻起觸動了我的心靈。

週六,快樂的鈴聲響起,同學們個個都歡呼雀躍的背起書包準備回家。而我卻無力的趴在桌上不願動彈,爲何?爲了一張令我汗顏的化學試卷,爲了令我無言面對老師的76分。本想再反思一會兒,卻被勞動委員以要拖地的理由趕出了教室。站在走廊上,仍舊是趴在欄杆上。淚已流盡,我只是數千次的詰問自己爲何如此粗心大意。我渴望,渴望上帝贈與我一顆“後悔藥”,令我重新再考一次。擡起頭,望着自己平日裏喜愛的藍天。剎那間,這個不經意的擡頭卻令我發現了食堂邊老樹中的一小束陽光,順着光,尋找光源。是夕陽,是西下的夕陽。這般景色,難得一見。一顆老樹,沒有綠葉卻在樹梢處擁有一個太陽,火紅火紅的。夕陽把天空的淺藍也染成了暗暗的淡紅。當我還沉浸在此般美景中時,再擡頭,怎麼太陽就變半個了?我不甘心只欣賞半個太陽的落下,於是我飛快間跑到三樓,抓起欄杆,一睹她的芳容。或許是這難得的美景令我不得不將心中的不快與失落暫放一邊。當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陽時,我居然還開心的笑了。看着夕陽美景,腦中突然閃過一連串的疑惑:今天爲何會這樣在不經意間逝去?明天又會怎樣?還會這般宜人的夕陽美景嗎?

然而頓時間,我明白了:對於那些未知的事物,我們纔是主宰者。明天會怎樣是由它的主宰者來決定的。旭日會東昇,夕陽會西下,這是亙古不變的事實。不在乎明天是否會有日出壯景和日落美景,只要你心裏有個太陽,同樣的道理:不在乎中途是否會跌倒,只要你心中有個信念。淚乾、漫天的幻想總是無濟於事的。唯有不斷的總結經驗,在山重水複中磨練意志,這樣便可安然的等待柳暗花明的欣喜。

不知不覺中,夕陽已不復存在了,寧靜的`校園中唯有一個被夕陽觸動了的少年的響亮聲音:“回家嘍!”

《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心靈》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老人永遠是寂寞的,……活得越久,意味着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那時,我不太懂,老人寂寞嗎?爲什麼從不表現在臉上?(用問句提出自己的思考,亦可引發讀者的思考。)

一個酷熱的夏天,讓我明白老人的寂寞往往是被我們忽視的。(過渡自然,引出下文。)

爺爺,他不喜歡城市加速度的生活和喧雜的氣氛,效仿陶淵明歸隱田園。於是,他成了孤單一人。(此句缺少必要的交代,爺爺歸隱田園,家人反應如何?爲何讓他孤單一人?)

那個夏天,我陪着他,看電視。電話鈴“呤……”的響了,我一接,又是爸媽,在這住了幾天,就已經想我想得睡不着,一天兩個電話還不夠。按常例,聽完電話便掛了。坐在一旁的爺爺問:“是你爸,還是你媽?”我笑了笑,說:“是媽!”他嘆了口氣:“水總是往下流!”對於這句話,我二丈的和尚摸不着頭,“爺爺,什麼意思?”他說:“我一個人住在這,電話十天才響一次,而有了你,電話三天就可以響十次!”(能運用對比的寫法,表現爺爺的失落,值得肯定,只是爺爺的動作、神態是不是可以刻畫得更細緻更傳神呢?)

這句話,深深的觸痛了我的心靈。的確,對於爺爺來說,同代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去了,朋友越來越少,對於家庭成員來說,也是如此,子女都獨立,有了自己的家,去了別的城市,有誰還會關心老人。(此段應該展開,補充一些具體可感的事件或畫面,把老人的寂寞深刻地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引發下文對主題的揭示。)

趕快爲老人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桌的山珍海味;,也許是一枚親手採摘的野果;也許是一束美不勝收的花;也許是一張問候的小卡片;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在“孝”的天平上,它們是等值的。(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給予,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對主題的挖掘是不是還可以更深一點,更透一點。)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