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資料和解讀誰有?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資料和解讀誰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李吉賢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資料和解讀誰有?

一、教材內容

這篇散文,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作爲“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讚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瞭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二、編排特點

1、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

2、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

3、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三、課標對本課的要求

1、有較強的識字能力。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6、聯繫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四、本篇課文的橫向與縱向聯繫

本課是本學期的第一課,這是一篇寫景文章,以前曾經學過許多描寫景物的文章,學生知道學習這樣的文章要積累優美詞句,同時要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而對於本單元來講,它又屬於描寫西部自然風光的文章,是這一組課文的起始篇目。所以掌握了學習這篇課文的方法爲後幾篇課文的學習做好了基礎。

五、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

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瞭解西部的興趣。

六、如何實施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範圍,並初步瞭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後以凝鍊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並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着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着。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讚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讚歎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流於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羣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羣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緻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讚歎。三是寫實清新質樸,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瞭解西部,蒐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繫等方式,爲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做準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後一筆爲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