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小學學習語文的有哪些方法?

小學學習語文的有哪些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語文文本的特點決定了在語文的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學習習慣、健康的個性┅┅進行素質教育是語文的教學目的,也是語文教學全部的重心所在。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很多,可以說是百花爭豔。我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探討、 積累,得到了一些經驗和知識,下面就小學語文教學問題談幾點認識。

小學學習語文的有哪些方法?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文以載道”、“文道統一”,可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順理成章的事。思想品德的載體是課文,脫離具體語言環境的單調說教和牽強的大道理,是難以根植進學生的心中的。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總是從直觀到抽象,從形象到具體。語文課文具有很強的形象性。語文教學應利用直觀顯示的手段和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到蘊含在文章中的情感,進而把這些情感轉化爲自己的心理感受。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春雨“潤物細無聲”般的薰陶,而不是蜻蜓點水式的一蹴而就。語文課文中所選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對於自然、社會、人生的一些真知灼見和獨特的感受。如果學生能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認真領悟,那麼他的思想境界就會不斷地提高。可以這樣說,學習語文便是學習做人,教學生學會做人,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教學包含着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師教是一個方面,學生學則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在肯定教師教的主導地位時,決不能忽視學生這個學的主體作用。兩者相互影響,不可分割。一個教師的素質再高,教法再好,如果學生不願學,不主動學,恐怕也難以搞好課堂教學。學生是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確定他們的學習的主體地位對於教材的使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對於剛入一年級的學生還不太瞭解,要搞好教學首先是對學生們進行調查研究,要對他們上學年的學習情況、實際知識水平、個人愛好、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人而異,單獨輔導。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到爲止,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內容上,使他們愛好這門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做到這一步,再配上生動活潑的教法、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搞好語文教學工作就“水到渠成”了。

抓主課堂提問,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

課堂提問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思維的正確方向和進程的重要方法。提問可以打破學生的認識平衡,使他們面臨着未曾接觸過的新問題,使他們產生一種努力求知的慾望。同時,課堂提問還是教師獲得反饋信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從學生對課堂提問的回答中,可以及時瞭解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這樣就可以及時地調節教學安排,彌補教學中的缺陷。因此,課堂提問是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在每堂課上都按課文內容有主次地安排一定的提問,把課堂提問當作學生課堂掌握知識的一種手段。可以說,離開課堂提問,授課就顯得蒼白無力,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同時,課堂提問還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每堂課的內容都有深淺之分,淺顯的問題,學生們能夠輕易地回答,感召力也就不深,但是知識層次較深、較難的問題,有可能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上來,這時,整個班級氣氛很嚴肅,大家都絞盡腦汁地想這一個問題,都想在別人不能回答時自己能回答上來,以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許。這時,如果有目的找一個成績好的同學來回答這一問題,效果當然就不一樣。可以說是“一石擊起千層浪”。大家在聽完回答後有的恍然大悟,有的自嘆不如,有的連連叫好。總之,問題的效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都很深刻地掌握了這一知識內容。這時,老師則因勢利導,舉一反三,那麼以這一問題爲中心的與之有關聯的一大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無疑,這從知識和學生兩方面都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四、注意遷移能力培養,舉一反三,推舊出新

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着大量的遷移現象,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中,如何能得到很好的運用,就會產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能。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的特點,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掌握規律,自覺地進行學習遷移更顯其重要。我體會到培養學生學習遷移能力是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學生具有較強的遷移能力,就能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很注重學生們遷移能力的培養。

紮實的知識基礎是小學語文學習遷移的前提。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纔能有促成知識間的共同因素互相遷移的客觀條件,如果學生還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不可能在新的同類資料中通過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觸類旁通地感知並認識一些新知識,也就不能順利地把舊知識與新材料中的有關知識“接通聯繫”,推舊出新,根據這一情況,我在授課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放在課文內容上,而把其它的一些輔導書、輔導資料放在次要點,做到緊扣書本,深刻領會,反覆鞏固,使學生們的腦海裏有一個堅固的基礎知識堡壘。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們把所學的基礎知識加以總結、分類,找出其中的規律性,以利遷移。找到了規律,也就是所謂的“一”,掌握了這個“一”,就能“反三”。當然,要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還有待向縱深出研究、發展,如教學生求同思維、求異思維、剖析事物內部各側面相互聯繫、事物內部與外部的聯繫等,這對小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不可取之。

優帶劣,取長補短,正確引導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天地,其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是很正常的。教師的職責是把全班的.學生都教好,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對優等生的教育,教師可不費多大的心思就能達到目的,然而,對後進生來說,可就不輕鬆了。怎樣才能教好後進生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爲,“以優帶劣,鼓勵教育,取長補短,正確引導。”難道不是一個好方法嗎?於是,我在班裏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給學生們創造一個好氛圍。在安排座位上有目的地進行優差生搭配,以小組爲單位,讓一個優生分包兩個後進生進行幫教。每月開班會進行評比,對錶現突出的優等生和進步大的後進生予以表揚,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這樣以來,教室裏學生學習氣氛濃,學風正,“比、學、趕、幫、超”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

對待後進生教育還得注意一個方法問題,有的老師認爲,學生有錯誤、不認真學習就必須批評,讓他知道改正。這種做法我覺得不妥,應該說服、以鼓勵爲主,效果更優,即多表揚、少批評。當一個學生犯了錯誤,我就先避開其錯誤,進行談心,大談其長處、優點,鼓勵他只要努力學習,認真找出自身不足並加以改正,就會不斷地進步,將來一定會如心所願,成爲一個有用之才。待他精神放鬆,樂於接受時再不失時機地指出他的錯誤,正確引導。這時,他會輕鬆地接受批評。此時,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但並不很圓滿,因爲此時還沒有達到該生思想認識上的飛躍,還應促成其思想換境界。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通常我採用找幾個同學和這個同學交流思想,讓他們暢所欲言,在思想交流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取長補短,互相幫助。通過上述方法,班裏的後進生進步得很快,優生也得到了鍛鍊,整個班級出現了你超我趕、互助互學、競爭向上的好風氣。

減輕作業負擔,培養創造型人才

目前,學生作業負擔過重,課餘大部分時間用於做各種練習題,很難有機會進行課外閱讀和自由練習。誠然,爲了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學生要做一定的練習,但“練”要有目的,要講究效果,要有限度,不能唯多爲上。教師佈置作業,要從學生的總體時間和身心的承受能力去考慮,還應當給學生留一定的自由學習時間、娛樂時間,以便發揮其特長和愛好。

就我們農村小學來講,當前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差。他們往往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切聽老師擺佈。哪一科的作業多,任課老師逼得緊,就先做哪一科的。學生超時學習,他們做作業的目的,變成了純粹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爲了趕時間,求數量,就過眼雲煙,胡抄亂寫,純屬應付。教師也不能全面地進行質量檢查,這樣既起不到真正“練”的作用,又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種做法,實不可取。有人擔心,作業量減輕會影響考試成績,這種顧慮是存在的,但也只是暫時的。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自制力較差,只要老師逼的緊,大量死記硬背,重複作業練習,普通考試是能考得令人滿意的,但這正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暫時考試考得好,但是學生們的知識靈活性卻很差,遇到新問題、比較複雜的問題就束手無策,無力應付。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爲己任,智力於智力開發,改進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多變得手法啓發學生,讓他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和參加其它活動,全面發展。

這些年的教學經驗證明:“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的做法是切實可行的。我所教過的班級的學生思維敏銳,潛力很大,在靈活性較大考題的考試中成績令人滿意,同時,多面手人才很多,無論在繪畫、音樂、體育、辦黑板報┅┅我們班這些人才可信手拈來。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發展性。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基礎的基礎。是否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關係到教育的質量,而且關係到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