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通用54則)

關於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通用54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所謂青春,就是無所畏懼,就是充滿勵志,那些激勵着我們青春的勵志的人物你都知道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已經爲你們整理了關於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一起來學習吧。

關於青春勵志的人物素材(通用54則)

1、劉明偵

盛世的土壤將孕育更多樣的希望,時代的微風將喚醒無限生機。九零後牛津大學博士劉明偵23歲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正刊上發表論文。畢業後,科研成果豐碩的她得到了劍橋大學的青睞。

但劉明偵拒絕千萬年薪,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工作,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新時代的中國機遇無限,新時代的青年未來可期。值此盛世,無論是雄鷹還是鴻鵠,都有寬廣的天地供其恣意翱翔。

2、儲衛民

成長於新世紀的青年,從不缺航行的船隻,更不缺揚帆起航的勇氣。“90後”青年儲衛民因熱愛辭去軟件工程師的工作,選擇成爲一名職業攝影師。儘管沒有前人的肩膀供其觀望,他依然堅信這個新興職業所孕育的希望。

儲衛民遊走於雪山與極地間,不畏艱苦,不錯過每一個時機,最終獲得國家地理年度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即便是從未有人的海域,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也能乘風奔跑,踏浪前行,闖出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

3、在平凡崗位上奮鬥奉獻:趙鵬菲

“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研究生畢業的趙鵬菲是河北石家莊平山縣的一名教師,因山區老師稀缺,他一人擔任六科的教學。在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後,他選擇爲山區的孩子留下任教。

身處艱苦樸素的工作環境,趙鵬菲卻能從中找到生命的價值,讓平凡的崗位煥發出瑰麗的光芒。當代中國亦有千萬青年如趙鵬菲一般,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以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4、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顧敏

草木生於大地,心向天空。它們不忘與清風交談,與飛鳥問候,亦不忘將自身化爲養分,滋養根系所立足的土壤。

十年前,大學生村官顧敏致力於蘇州的鄉村振興,他不懈試驗,實現了稻漁羊肚菌的輪種。十年後,盡心盡責的顧敏已是蘇州吳江銀杏村的黨委書記,這片土地也在他的帶領下變得美麗富饒。面對迴歸鄉村這一選擇,顧敏已然用豐碩的工作成果證明:俯首基層亦有精彩未來。

5、在創新創業中走在前列:榮寶齋員工

徐悲鴻有言:“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困境,文房四寶老字號榮寶齋的年輕員工運用新技術,將非遺技藝與潮流文化結合,讓其與日常生活重新碰撞出火花。他們另闢蹊徑,大膽創新,實現了傳統產品的市場化推廣。

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於科技飛速發展與文化多樣的年代,擁有獨具一格的膽識與眼光,他們的思考與舉動有着鮮明的時代烙印,能夠搭起傳統與未來之間的橋樑。

6、張京

在2021年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我國青年翻譯官張京臨危不亂,沉着冷靜,精準地傳達了中國的觀點與態度。張京出色的業務能力彰顯新時代我國外交人員的風采,也詮釋了新時代中國青年與世界對話時責任擔當。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在全球化的洪流之中,愈來愈多的青年接過代表國家走向世界的重任,他們意氣風發的姿態,便是國家富有生機的模樣。

7、楊臻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90後”楊臻曾是新華社駐敘利亞的戰地記者,年輕的他在硝煙炮火不斷的國家中駐守了兩年,將陌生而令人絕望的遠方故事傳遞給更多人。儘管生於和平的國家,楊臻依舊將世界放在自己的胸中。

當代青年不僅着眼於繁華而宏大的景象,還掛心於每一個鮮活的生命與包含溫度的靈魂。和平之路艱險而漫長,但他們將用自身的堅定告訴世界,未來定是白鴿飛舞,橄欖成蔭。

蘇東坡說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姜窮其一生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82年的不斷積累,讓他在佐周滅商中一展自己的風采,建立了流傳千古的功績。成功,在於日積月累。我們要做的只是不斷地積累,靜靜地守候。一旦時機成熟,就讓青春開出最驚豔的花朵,讓人生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8、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爲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9、沈括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爲什麼我們這裏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纔開始盛開呢?”,爲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

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纔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着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10、卡羅斯·桑塔納

卡羅斯·桑塔納是一位世界級的吉他大師,他出生在墨西哥,7歲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美國。由於英語太差,桑塔納在學校的功課開始是一團糟。

有一天,他的美術老師克努森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桑塔納,我翻看了一下你來美國以後的各科成績,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真是太糟了。但是你的美術成績卻有很多‘優’,我看得出你有繪畫的天分,而且我還看得出你是個音樂天才。如果你想成爲藝術家,那麼我可以帶你到舊金山的美術學院去參觀,這樣你就能知道你所面臨的挑戰了。”

幾天以後,克努森便真的把全班同學都帶到舊金山美術學院參觀。

在那裏,桑塔納親眼看到了別人是如何作畫的,深切地感到自己與他們的巨大差距。

克努森先生告訴他說:“心不在焉、不求進取的人根本進不了這裏。你應該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麼或想做什麼都要這樣。”克努森的這句話對桑塔納影響至深,併成爲他的座右銘

2000年,桑塔納以《超自然》專輯一舉獲得了8項格萊美音樂大獎。

11、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時,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12、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爲美談,激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13、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14、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15、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的一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16、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17、歐陽修刻苦練字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裏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爲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爲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18、青年林肯不懈奮鬥

公元一八○九年,在一個荒涼的肯德基州農場裏,誕生了一位叫 亞伯拉罕·林肯的小嬰兒,他就是未來第十六任的美國總統。

林肯十五歲的時候纔開始認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學。他買不起算術書,特地向別人借,再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來,然後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術書。他以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在校求學,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地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總計起來上學的日子不過十二個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艱難的情況下發奮讀書,是林肯不向命運屈服的表現,也是我們應該向林肯學習的地方。

林肯下田工作的時候,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閒就看書。中午吃飯時,也是一手拿着玉米餅,一手捧書。他在被提名爲總統候選人以後,曾說:“我能夠達到這一點小成果,完全是日後應各種需要,時時自修取得的知識。”林肯由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爲統率美國的政治家的歷程,深深地打動著我,他成功的關鍵在於奮發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戰。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沒有暗礁,激不起美麗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運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一同向困難挑戰,創造出佳績。

19、谷愛凌

她說:“我其實不知道我有沒有天賦,即便有也肯定非常非常小。因爲我覺得天賦只是幫你在最開始滑雪時,有可能讓你學習滑雪的速度比別人快一點。但當你開始練習如此有難度的動作時、當你必須去健身房開始訓練時、當你必須進行心理建設時,這都是努力,99%都是努力。我覺得我真的把所有可做的東西全部做了。”

“訓練時,我是第一個到場地、最後一個走的人。比如我在拍完8到10小時的時尚雜誌照片後,還必須去健身房訓練。而在假期時,我每天要訓練四小時,每週必須完成一個半馬,沒有人跟我說必須這麼做,這都是我給自己制定的計劃,因爲我知道努力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拿到這些獎牌會這麼高興,是因爲我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我看到了努力有了收穫,所以我拿到獎牌後纔會如此滿意。”

20、石洵瑤:無畏的00後"小魔王"

這是一個無畏的00後"小魔王",是我國備戰東京奧運會的關鍵力量;她和孫穎莎、王曼麗並稱國乒00後"三劍客",曾兩次橫掃日本新銳運動員平野美宇。她便是我國乒乓球選手——石洵瑤。2016年12月的世青賽,可謂中國隊迄今爲止最差的一次,國乒當初多名種子選手皆遭受不成功,氛圍一度慘烈。石洵瑤登場後便兩次橫掃了來源日本的新科世界總冠軍平野美宇,拿到了那次競賽中國隊唯一的一塊金牌。

21、秦玥飛:從耶魯高材生到湖南小村官

2011年,一位耶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回到中國小山村,走進基層當起村官;4年後他發起黑土麥田公益計劃,支持和培養傑出的農村創業者、公共服務者;2017年,他獲評感動中國人物、入選“全球青年領袖”——他叫秦玥飛,一位“85後”年輕人,用國際化的知識儲備與思維方式,嘗試改變原始落後的中國鄉村。

今天,越來越多年輕人和秦玥飛一樣,從中國走向世界,又從世界回到中國,他們兼具國際化的智力資源、本土化的問題意識以及直面挑戰的社會擔當,爲中國的未來開闢出無限可能。

22、馮維:從汶川震區男孩到“9·3”閱兵戰士

2008年汶川地震時,馮維14歲,當年是解放軍給他和家人帶來了生的希望。地震奪走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但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要當解放軍”。

2013年,馮維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軍裝。兩年後,表現優異的馮維被選中參加“9·3大閱兵”。訓練中,他是對自己最狠的人,因爲他曾經與死亡擦肩而過,所以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更加渴望讓青春在最有意義的地方綻放。

2015年9月3日,當閱兵隊伍中的馮維在天安門廣場高聲喊出“爲人民服務”的時候,他真正體會到,自己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地震中驚慌失措的男孩,而是可以手握鋼槍保衛祖國和人民的戰士。十年前是黨和國家救他於危難之間,如今他將以全部的青春和熱血報答這份恩情。

23、丁寧:人生怎麼發球,我都接

她是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隊長,是中國女乒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一個軟萌俏皮的鄰家女孩。一些人認識她,是因爲倫敦奧運失金的潸然淚下;更多人記住她,是因爲里約奧運奪金的喜極而泣。

人生如球場,即使在最灰暗的日子,她也會每天拿起球拍。球場如人生,不確定性永遠都會有,難得是死磕到底的心。黑暗中,她始終沒有停下來,最終找到了那絲光。所謂“百折不撓”,不過“心如磐石”。

24、惠若琪:體育人永不退役

惠若琪,中國女排前任隊長。16歲,加入國家隊,19歲,成爲絕對主力,她被稱爲“用生命打球的女孩”。沒有天賦異稟,卻從未低頭認輸;落下一身傷病,也絕不喊累喊疼。里約奧運,她用一記探頭球鎖定勝利,讓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登奧運之巔。不爲人知的是,她剛剛經歷心臟手術,左肩被打進7根鋼釘,卻依舊站上賽場。

2017年,退役後的惠若琪做起了公益事業,他發起了“惠若琪女排發展基金”。這麼做的初衷是幫助那些在奧運金牌光環之外的運動員、體育工作者。她要把自己在奧運賽場上收穫的勇氣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更加勇敢地去面對人生的艱難。都說退役是運動員另一次陣痛重生,但是對於惠若琪來說,體育人永不退役。

25、陳冬: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陳冬,“神舟十一號”航天員。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5月,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航天員是最光榮也最危險的職業,從接受飛天任務那一刻起,他們已經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6年封閉式生活,33天最長航天任務,其間經歷了多少風險與煎熬,只有陳冬最清楚。出發那天,戰友們在車裏自發唱起了《歌唱祖國》;榮歸那天,和戰友團聚時陳冬不禁潸然淚下。

有人說,能趕上飛天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也有人說,擁有這些飛天的人,是我們的驕傲。和陳冬一樣,我們都是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追尋的腳步不會停止,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6、王源:娛樂明星也可以滿身正能量

當他站上聯合國講臺代表中國青年發聲,被《時代》週刊評爲全球影響力青少年時,很多人會問:爲什麼是他?

王源並不否認,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同時他也明白,一個人有多幸運,就必須有多努力,多奉獻,這樣才能對得起命運的饋贈。成名之後,王源並沒有驕傲自大,失去方向,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創作,用優秀的作品回饋支持者。從《青春修煉手冊》到《十七》,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在音樂之路上堅定前行。同時,他還全力推進“源基金”公益項目,用自己的愛心匯聚更多人的愛心,從而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新生代,未必就不懂責任和擔當;娛樂明星,也可以滿身正能量。王源用自己的行動撕掉了許多固化的標籤,讓全世界看到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采。

27、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從1998年起,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相繼在西藏、青海、湖南、甘肅、山西、陝西等地支教20年,先後共有322名志願者爲中西部地區發展貢獻力量。

這是一場時光接力。每位志願者前往支教地服務的時間是一年,但這支隊伍的力量卻在20年間不斷髮揚。正是這一代代的教育接力,使知識的種子開始在貧困地區開花結果。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支教團的青年們把青春之花綻放在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正如他們的團歌《與你西行》中唱的那樣:與你西行,意氣方剛,遍染桃李盡芬芳。

28、周承鈺:24歲,文昌發射場指揮員

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她擔任火箭連接器系統指揮員,是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國防科技大學畢業的周承鈺,由於素質過硬,她背同事們稱爲“大姐”。在本次任務開始時的液氮調試階段,她每天在發射塔上下奔走,協調各種工作。大家說:“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強!

29、趙鵬菲:90後,山區教師

研究生畢業的趙鵬菲,是河北石家莊平山縣上文都完全小學一名特崗教師。因山區老師稀缺,他要教語文、數學、體育等6門學科。如今,三年特崗教師服務期滿,他爲了山區裏的孩子選擇留下繼續任教。

30、大國重器“最強大腦”設計師陳際瑋

陳際瑋,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17所總師助理、高級工程師。工作10年來,陳際瑋錨定航天飛行器控制系統研製開展科研,先後參與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研製,圓滿完成數十次重大試驗任務。陳際瑋和他所在團隊極大提升了航天飛行器控制系統性能,有力保證了國家航天防務裝備的高水平交付。今年,陳際瑋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31、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

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是小樹,沒有風暴的海洋是池塘。新時代青年,必須樹立堅強的意志,要記住:只有熬過無人問津的日子,才能擁抱你的詩和遠方。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也是長津湖戰役的唯一倖存者。他一生參加過上百場戰爭,動過47次手術。又以堅強的意志帶領鄉親們走向脫貧致富路。其路漫漫,只有意志堅定我們才能走向光輝彼岸。少年的心中不應只有詩和遠方,也應有迎難而上的拼搏態度。

32、蔣巍:輾轉五省七地

作家蔣巍2019年10月從北京出發,用十個月時間,輾轉五省七地,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完成了30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國家溫度》。在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頒獎禮上,蔣巍作爲獲獎者代表發言,他說:“2019年秋天,當我帶上一盞小檯燈,不斷翻山越嶺、進村入寨,走向全國扶貧攻堅的廣闊戰場時,我忘記了那年我72歲。兩年之後,當我繞了全國一圈、再去貴州傾聽大決戰的勝利吶喊時,我忘記了我已經74歲。今天,當我和所有獲獎作家列隊在這個輝煌夜晚時,我更不記得我的年齡了。請大家不要提醒我,因爲我渴望並願意不斷地出發。出發,是一個作家最美的姿態……”

33、張辰亮:科普界頂流“博物君”背後的人

生於1988年的張辰亮,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博物君。2011年,張辰亮到《博物》雜誌編輯部當實習生,專門負責打理雜誌的官方微博,從此成了大家口中的“博物君”。他每天與網友保持高頻互動,不斷科普知識,用他的話說,這是爲科學打廣告。

張辰亮從小喜歡大自然,最喜昆蟲。從賣萌到高冷再到由着性子“正常說話”,在張辰亮的微博運營下,越來越多的人被“博物君”圈粉。他這個由昆蟲而起的樂趣,也從一人獨享變成了衆人共享。

中學時,張辰亮在故宮偶遇畫作《海錯圖》,他感覺體內一個暗埋的興趣點發光了,好奇心與固執的碰撞,讓張辰亮無法忘懷。從2015年開始,張辰亮開始用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他翻閱各種資料,前往中國沿海各地以及日本、泰國等地蒐集素材。文章積攢下來,就成了《海錯圖筆記》。

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好奇,我們就會收穫更多。不問是否有用,只因爲自己喜歡,因爲對昆蟲的無限熱愛,張辰亮從當年的博物少年成長爲博物界的“頂流”。在他的博物世界裏,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菜市場,也有光怪陸離的都市傳說,有花鳥魚蟲,又有珍禽異獸,可謂“萬物有靈且美,自然充滿趣味”!“我們好不容易來世界走了一遭,活在這個世界上,得跟這個世界的其他生命有點親近感才行。”他親近自然萬物,不斷探索,並向青少年普及博物知識,把因昆蟲而起的樂趣,從一人獨享變成了衆人共享。

34、沈夢可:巾幗不讓鬚眉的00後“槍王”

00後女兵、1米60的個頭兒,第71集團軍某旅的女兵沈夢可,從80人的狙擊手集訓隊中脫穎而出,力壓男兵勇奪“槍王”。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纖弱的姑娘,身體中卻蘊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臥姿射擊訓練時,天氣轉冷,槍身和槍托散發着陣陣寒氣,但沈夢可顧不上這些。爲了練就強大的專注力,她始終死死盯緊目標,其他人都休息了她還在堅持。爲了強化手指扣扳機時的敏感度,沈夢可平時訓練都不戴手套,一段時間下來,手指被寒風吹得乾裂流血近乎麻木。儘管這樣,她也從未後悔自己的選擇。

作爲一名狙擊手,沈夢可勤學苦練,以優異的成績超越所有男兵,在狙擊手集訓中取得第一名。她以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女子不比男弱,她用精湛的槍法贏得了女“槍王”的殊榮。花朵一樣的年紀,卻有如此剛毅的內心,讓我們不禁對新一代的中國女兵充滿了敬畏和期待。她們是新一代青年,也是隨時準備出擊的戰士。她們是我們新時代最堅強的鏗鏘玫瑰,是祖國和平和強盛的守護神,祖國以有她們爲榮。

35、天才少年曹原

2020年5月6日,“天才少年”曹原在頂級科研雜誌《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介紹所在團隊在材料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這是繼2018年後,曹原的論文再一次登上《自然》。一時間,“曹原們”刷爆朋友圈,被稱爲“不是後浪,是巨浪”。

36、李子柒講好中國故事

李子柒“不言不語卻早已道盡歲月,不溫不火卻早已流入人心,述說着中華千年魅力。”央視新聞指出,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外國友人以李子柒的視頻爲窗口,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奧祕,瞭解到東方文化詩意的一面,由此對中國“心嚮往之”。

37、射擊冠軍楊倩

7月24日,21歲的浙江女孩楊倩在東京奧運會的首金角逐中表現出色,力壓多位名將,爲中國代表團取得“開門紅”。

“射擊已經成爲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射擊成就了我,我也用自己的熱愛對它負責”、“只要是媽媽做的,我都喜歡吃,說一個菜嗎?我要吃油燜大蝦”……楊倩的可愛與對射擊的熱愛體現在字裏行間。

而在之後的27日,楊倩又與楊皓然奪得了2020東京奧運會射擊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金牌。而這回,楊倩又凡爾賽了一把,她在社交平臺上寫道,“我就是那個趁着清華放暑假,來東京拿了兩塊金牌的同學。”

38、跳水天才全紅嬋

在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決賽當中,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選手14歲跳水天才全紅嬋奪得金牌,她跳的五個動作,有三個得了滿分,總成績也創造了新的歷史。不少網友看完驚呼她會“水花消失術”。

儘管年齡不大,但在全紅嬋身上也透露着少年老成的穩重:“奧運會也就是跳五個動作,想好每一個動作,把自己的動作跳好就行了。”對於“天才少女”的稱號,教練表示她取得現在的成績都是刻苦訓練換來的,“全紅嬋每天練習400多跳,每次訓練都全力以赴,她值得她的成績。”

39、李睿救援文檔

李睿是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7級本科生,也是一名從河南走出去的大學生。他創建了“待救援人員信息”文檔。截至7月21日21點文檔創建24小時之內,已經“自發”更新至第270多版,有250多萬次訪問量,在抗洪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0、做一個永遠不對自己說“不可能”的強者

世界激勵大師約翰·庫提斯剛出生時,身體嚴重畸形,只有一隻礦泉水瓶大。他生下來後,醫生看着他罕見微小的樣子,斷定他不會活過當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礦泉水瓶”男孩兒卻活了下來,並在父母的精心呵護和照料下一天天成長起來。如今的他,不僅讓當年一再爲他的生命設限的醫生張口結舌,還成功地養活了自己,而且在精神方面已經變得無比強悍。更讓世人稱奇的是,這個至今“身高”還不到1米的演講天才,他受到過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接見,並且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同臺演講過。在他不平凡的成長曆程中,他的業餘生活十分豐富,他不但喜歡駕車、釣魚、看球賽,還做過殘疾人游泳、跳水、橄欖球、乒乓球教練。

因爲殘疾和病痛,1970年出生的約翰·庫提斯這些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自己也說不清了。他只記得早在上小學時,曾因爲身有殘疾,被其他健康的孩子追得到處躲藏。有一次,一羣孩子把他綁起來,用膠布封上嘴,把他仍進了垃圾桶裏,然後點上火企圖把他燒死。那時,垃圾燃燒生出的濃煙,發出的“噼裏啪啦”的聲音,把他嚇得幾近窒息,爲了活命,他在垃圾桶裏拼命扭動,直到把身邊的火苗撲滅,就在他奄奄一息時,才被人發現救了出來。在他17歲那年,由於下肢疾病的惡化,他不得不從腿部截肢,剩下的“身高”不足1米,從此,他成爲名副其實的僅有“上半身”的矮人。然而,更讓約翰·庫提斯難以想到的是,悲慘的命運總是拿他開玩笑,病魔和痛苦不去光顧別人,竟然總是在他這樣的高度傷殘者身上揮之不去,在他29歲那年,僅剩“半個身子”的他又患上了癌症。

爲了自強自立,更爲了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甘向命運低頭的意志去激勵別人,約翰·庫提斯在同命運和自身殘疾挑戰的同時,喜歡上用自己“半個身子”現身說法的演講事業,在8年多的激情演講中,他“走”過190個國家和地區,成爲聞名世界的傳奇式人物,並被譽爲世界激勵大師。而他在“走”向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演講征程中,他經常會用一隻胳膊支撐着“全身”,騰出另一隻手推動滑輪,驅動不到1米高的軀體在地面上快速前行,頭始終高昂着,神情中甚至有幾分驕傲。有人對他如此“賣力”和不珍惜自己的身體有些不解時,他總是充滿自信地說:“我這樣做的唯一原因就是爲了激勵別人,證明自己沒有不可能!”

爲了激勵別人,約翰·庫提斯在8年的演講中曾不止一次地講述過他早年申請駕照時的一段“趣聞”。當時他坐在椅子上,接待他的小姐坐在櫃檯裏,只能看見他的上半身,便問他有沒有殘疾。“怎麼跟你形容呢?”約翰·庫提斯煞有介事地說,然後猛地雙手撐住櫃檯跳了起來:“這算不算殘疾?”當時嚇得小姐幾乎暈過去了。他在對人介紹自己時說:“你們看到的我沒有雙腿,但我卻能做很多的事情,而有的人四肢健全,卻什麼也做不成,整天抱怨,爲什麼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在到一些地方演講時,他不止一次地對聽衆說:“現在我來到這裏,就是想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激勵別人——無論你現在的狀況有多差,要永遠想念明天可以更美好!我現在每天都很忙,在世界各國演講,我是在激勵別人也是在激勵自己,別對自己說‘不可能’,這是我這樣一個高度殘疾人永恆的信念,但願通過我的演講激勵,它也會成爲許多身體健全者的信念。”

約翰·庫提斯被冠以世界激勵大師這一稱謂,他以不足1米高的殘軀周遊世界進行勵志演講的行爲堪稱舉世無雙。更爲可敬的是,他除了擁有永遠激情的語言,激勵別人的還有他一貫的行動。面對世界各國的觀衆,約翰·庫提斯總給人一種“激情洋溢”的印象,他好像擁有永不枯竭的鬥志,衆多聽過他演講的人,常常會這樣評價他。近年來因爲演講,約翰·庫提斯到過中國若干座城市,讓很多中國人見證了他的“傳奇”。7年前,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一句漢語也不會說,中國助理成爲他的第一位漢語老師,經過不停地學習,現在約翰·庫提斯已經可以準確地說一些漢語了。

前不久,約翰·庫提斯再一次來到中國,他在山東濟南進行演講時對記者說:“在中國,我經常聽見朋友們說‘我今天過得很不開心。但什麼是不好的一天呢?對我而言很少。就像自己的命運,不管你覺得多麼不幸,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我當然也會有傷心和沮喪的時候,因爲我是正常的人,但這只是人生的起起伏伏,人生的起伏有高低,纔會繼續下去。”

是的,人生有起伏有高低,自己的路纔會繼續走下去,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無論是坎坷,還是平坦,只要自己像約翰·庫提斯那樣高昂着頭堅持走,就會摘取到成功的果實,品嚐到美好生活的滋味。我想,像約翰·庫提斯這樣高度殘疾的人,之所以能夠在挑戰命運中取得成功,是因爲他不僅僅是一個不對自己說不可能的強者,而且在他的心靈中,他還會像花朵一樣溫柔,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水一樣博大,唯有擁有這些,才能成爲人生競技場上的勝利者。

41、顧方舟

一粒雞皮疙瘩,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和生產的先驅。1957年,他奉命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出來後,他自己嘗試了這種藥,冒着癱瘓和死亡的危險。顧方舟和同事們毫不猶豫地首先把疫苗作爲試驗對象。1960年底,第一批正式投產的500萬份疫苗在我國11個城市推廣,脊髓灰質炎流行高峯接連減少。

在中醫史上,殘疾兒童的數量逐年減少。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中國成爲無脊髓灰質炎國家。從1957年到2000年,顧方舟在不平坦的根除脊髓灰質炎的道路上跋涉了44年。2019年1月,顧方舟臨終時留下兩個字:“我這輩子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們會很快長大,報效祖國。”2019年9月,顧方舟被授予全國“人民科學家”榮譽稱號。

42、孫楠

做人,最重要的是放高自己;幼年的孫楠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父親是音樂老師,母;16歲,流行音樂開始在內地興起,他一下子就被吸引;當他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不想卻遭到了;他呆住了,並陷入深思當中,回來後,他把自己緊關在;1995年,他赴吉隆坡參加“第三屆亞洲心連心音樂;1999年,受北京電視臺的邀請,他參加《公益歌曲;開始被人稱爲中國內地樂壇的“一哥”。

做人,最重要的是放高自己

幼年的孫楠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父親是音樂老師,母親在歌舞團工作。他從3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學習鋼琴和民族唱法,後來又到歌舞團學習吉他和美聲,13歲那年,他組織了一支樂隊,並且在當地的一次青少年樂隊比賽中大放異彩,他也因此聲名鵲起。

16歲,流行音樂開始在內地興起,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並深深爲之癡迷。那個時候正是劉歡獨領風騷的時候,他非常崇拜劉歡,並且日復一日地模仿,從演唱風格到語氣和神態。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爲劉歡的徒弟,他把這當成自己的夢想。 18歲,他進了北京煤礦文工團,並且演唱了一系列流行歌曲,因爲極爲神似的“劉式”風格而受到人們的追捧。在一次大型的愛心演唱會上,當他得知,自己的偶像也要到來時,激動不已,演唱得也尤其賣力。臺下掌聲如雷,他也因此信心大增,演唱會一結束,他迫不及待地走到劉歡的身邊。

當他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不想卻遭到了劉歡的斷然拒絕,他不死心,帶着禮物再次來到劉歡下榻的賓館,同樣遭到冷冰冰的拒絕。爲了徹底打消他的念頭,劉歡語重心長地說:“做人,還是要高一點看自己。跟着別人走,永遠都只能是別人的影子。”

他呆住了,並陷入深思當中,回來後,他把自己緊關在房中,一連三天,他開始深思自己的音樂風格。不久以後,他便以嶄新的風格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並加盟大連市歌舞團,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在一次節目現場,當主持人問他:“很多人都說,你將成爲中國的第二個劉歡。你對此有何評價。”他微笑着平靜地回答:“劉歡一直是我所尊敬的老師,但在音樂風格上,他就是他,我就是我。我是孫楠,獨一無二的孫楠,請大家一定記住這一點。”

1995年,他赴吉隆坡參加“第三屆亞洲心連心音樂節”,其流暢、清新、激情四射的音樂風格令人沉迷,同年推出的第三張專輯在馬來西亞創下了10萬張的銷量。

1999年,受北京電視臺的邀請,他參加《公益歌曲大擂臺》的比賽。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賽。他的到來,在觀衆中颳起了一股“孫楠”風,他也成爲這個節目中唯一蟬聯擂主的歌手。

開始被人稱爲中國內地樂壇的“一哥”。

應該說,當初要是沒有劉歡的拒絕,他早就成爲了劉歡的學生,在大師的指導下,他會更輕易地成功,但充其量只是“劉歡第二”。是劉歡的拒絕,成就了獨一無二的孫楠,纔有了中國內地樂壇當之無愧的最具實力歌手的出現。

真正的成功並不是順着別人的路走,走自己獨創的路,雖然會荊刺叢生,但那纔是獨一無二的保證,因爲,做人,高一點看自己,這樣的人生,也才能精采絕倫。

43、威廉·科貝特

美國專欄作家威廉·科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數十年之後,我們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觸摸到數十年後的那個目標,其間的距離,我們爲什麼不能用快樂的心態去完成呢?

年輕時,威廉·科貝特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扎進創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鴻篇鉅製”卻一直寫不出來,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絕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地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苦惱。朋友聽了後,對他說:“我們走路去我家好嗎?”“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幾個小時。”朋友見他退縮,便改口說:“我們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帶他到射擊遊藝場觀看射擊,到動物園觀看猴子。他們走走停停,不知不覺,竟走到了朋友的家裏。幾個小時走下來,他們都沒有感到一點累。在朋友家裏,威廉·科貝特聽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席話:“今天走的路,你要記在心裏,無論你與目標之間有多遠,也要學會輕鬆地走路。只有這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纔不會感到煩悶,纔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倒。”

就是這番話,改變了威廉·科貝特的創作態度。他不再把創作看作一件苦差,而是在輕鬆的創作過程中,盡情地享受創作的快樂。不知不覺間,他寫出了《莫德》、《交際》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爲美國一位著名的專欄作家。

44、邁克·泰森

邁克·泰森曾是一位職業拳擊手,曾獲世界重量級冠軍,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級拳擊手之一。在其全盛時期,他以毀滅性的風格多次擊敗了著名的對手,一度是最具威脅性的拳擊手之一。但其事業前途卻因個人問題、缺乏訓練而中斷。在監獄他曾企圖恢復職業生涯,但在與知名對手比賽中卻沒有獲勝。2005年6月11日,他與學徒拳擊手凱文麥克布萊德打了最後一場比賽,亦以失敗收場,從此宣佈永久退出拳壇。曾經輝煌一時的他沒能跨越自己,獲得新生,成爲無數拳擊迷心中永遠的遺憾,也給我們留下很多思索。

45、孟非

孟非,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由他主持的《非誠勿擾》節目收視率一度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受到觀衆和網友的廣泛關注。高考落榜後,孟非和幾個同學一起去深圳淘金,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已做了一名搬運工。一個月後,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覺得只要從頭做起,相信一定能實現人生的跨越。回到南京後,他到一家印刷廠當起了工人,同時報名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拿到文憑後,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當一名記者!有了目標,他開始了一步步的跨越,於是從一名業餘記者,到一名新聞工作者,從新聞工作者到著名主持人,孟非走向了成功。孟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命運給我我生命中一個低谷,我會用它來創造巔峯。"

46、姚明

籃球運動中,敏銳的聽力對於一名球員來說至關重要,尤其在防守中,時刻都要藉助隊友的提示、教練的吶喊以及身後的腳步聲來確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然而,剛剛退役的姚明卻告訴人們,早在8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耳聾了。回憶原因,是由於姚明服用了一種對自己過敏的藥物,因此不幸失去了左耳的聽力。爲了彌補先天的不足,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姚明就把精力放在熟記教練安排的戰術以及不斷的訓練上,以此讓自己變得更強,不斷用汗水征服半聾的缺陷。樂觀的姚明並不認爲聽力不佳是自己的缺陷。姚明左耳早已失聰的消息傳出後,立刻讓那些患有耳疾的人們產生了共鳴,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半聾的姚明都可以成爲籃球隊巨星,我爲什麼不堅強面對生活呢?眼淚有的時候並不代表全部,當你把淚水流乾後還是需要面對現實,而在這個時候,勇敢地去克服困難,纔是一位強者應該做的事情。毫無疑問,姚明做到的,而他的行爲也感動了整個中國,讓弱勢羣體們找到了精神依託。

47、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拉格出生在英國一個貧困的家裏,儘管貧窮,父母仍然懂得知識的重要性,省吃儉用供他到寄宿學校讀書。布拉格知道父母辛苦,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於是學習非常努力。一些富家子弟常常攀比新衣服、新鞋子、他總是無動於衷,從不參與。

布拉格學習成績很好,老師常常在班上表揚他。這引起了一些富家子弟的妒忌,他們開始和布拉格作對。布拉格總穿一雙破舊的大皮鞋,樣式古老,非常不合腳。於是大家就開始說這雙皮鞋是布拉格偷來的。

學校裏的流言蜚語瞞不過學監的耳朵。得知自己學校有學生有偷東西的行爲,學監非常氣憤,他絕不允許這種有損學校聲譽的事情發生,準備開除這個品德敗壞的學生。

看到學監把布拉格叫去了,那些富家子弟在背後偷笑,他們心想:這個討厭的傢伙終於要被開除了。

來到學監的辦公室,布拉格看見學監盯着自己的大皮鞋,難色鐵青,心裏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那些討厭的謠言被學監知道了。問心無愧的布拉格昂首挺胸,迎着學監的目光走上去,遞給學監一封信。學監疑惑地打開,慢慢地,他的難色變得祥和起來。

原來,這封信是布拉格父親寫給他的,上面說:“孩子,真抱歉,希望過一兩年,我的那雙破皮鞋,你穿在腳上就不會嫌大了。我抱着這樣的希望:等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爲榮,因爲你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奮鬥成功的”。

最後,學監向布拉格道歉,並且在後來的日子裏,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給了他不少幫助。

布拉格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這個穿着大皮鞋奮鬥的孩子,長大後因爲非凡的科學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48、黃文秀:藍谷一方園

畢業後,黃文秀回到家鄉工作,擔任村第一書記。一年多的時間裏,她幫助村裏引進糖橙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子商務,協調每個村的垃圾池建設。黃文秀任職期間,全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番。2019年6月,黃文秀在山洪中喪生,終年30歲。

49、秦月飛:君子通道

2011年,秦月飛到衡山縣老家當大學生村官。他改善了當地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了道路,安裝了路燈,建設了現代化的敬老院,併爲農村師生提供了平板電腦進行信息化教學,2013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爲“最美村官”,2016年,他成爲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

50、楊克章:捨己救人

2015年5月30日,楊克章在滅火救援中救出一名兩歲兒童。然而,由於濃煙和能見度低,他踩在地上從一棟建築物上摔了下來。從5樓墜落時,楊克章抱住孩子,最終救了孩子,但他在27歲時放棄了生命。後來,他被評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51、王信水:把研究寫在大地上

“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都要有人去研究!”面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需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特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信水立志摸清大地家底,十餘年間翻山越嶺,帶回一千多塊他心目中的寶貝石頭樣品,把研究寫在祖國大地上。

王信水出生於1990年,從本科學習地質開始,他就走進礦山戈壁,探究地球內部奧祕。常年堅持野外科考,他對此樂此不疲,他說:“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是最幸福的事!”

王信水每年野外工作的時間大概一到兩個月。“野外工作是開展地球科學研究的基礎。”王信水說,尤其是自己研究的地質學方向,必須依靠長時間的積累,去尋找有價值的岩石樣品,才能挖掘出有效的價值。爲了找尋樣品,2017年,他坐了兩天兩夜的飛機,隻身前往智利北部安託法加斯塔大區,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考察世界級斑岩銅礦;2019年,他曾攀上帕米爾高原,來到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實地科考。

野外考察鍛鍊了他一身“武藝”。在新疆天山,有時候採集的岩石樣品重達幾十斤,單靠手提肩扛,難以長時間跋涉,研究區山高水急,只有簡易的放牧小路,騎馬就成了最佳選擇,王信水在高山草原一騎幾個小時。扎帳篷露營、自己動手做飯,王信水也不亦樂乎。

52、趙慧嬋:在不確定性中享受科研的成就感

2021年青橙獎公佈,10位青年科學家入選。其中,“32歲的清華女教授獲獎百萬”衝上了微博熱搜。

這位女教授名叫趙慧嬋。趙慧嬋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十分出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憑藉着本科期間的優秀表現,趙慧嬋得到了全球名校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青睞,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並在機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學有所成的趙慧嬋沒有選擇繼續待在國外,而是回國發展——成爲清華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回清華任教後,趙慧嬋除了學院工作,還在教學上投入了大量心力。多方面的擔子沉甸甸地壓在身上,難免會讓人喘不過氣。但短暫的焦慮後,趙慧嬋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節奏。

在科研上,她也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管理原則,她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步驟,日日堅持,總會引來“柳暗花明”。對於自己的學生,趙慧嬋不要求他們快速產出成果,“焦慮的傳遞到我這爲止即可,不能去過度壓迫學生。”

趙慧嬋是一個很溫柔的老師,但她的研究對象卻很“硬核”,因爲她從事的是軟體機器人的研究。2020年初,趙慧嬋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攻關,歷時8個月,最終研製出了一臺咽拭子採樣機器人。趙慧嬋將樣機送往醫院進行採樣試驗,表現不錯,目前相關技術仍在不斷地更新迭代中。

趙慧嬋曾說:“希望機器人能夠去到我們人類去不到的地方,去幫助我們做繁重危險的事情,這是我的一個願景。”

53、樑燕: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2021年12月,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2013年度特別關注孝心少年樑燕大學畢業後返鄉教書的故事,引發全網廣泛關注。她坎坷的身世、堅強的精神、真摯的孝心以及質樸的知恩圖報之情,讓衆多網友“淚目”。

1998年8月,樑燕被養父樑賢江從路邊撿回,並給她取名“樑燕”,“希望她能像燕子一樣翱翔天空”。樑賢江經濟困難、年近花甲,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樑燕拉扯大。2004年,樑賢江腰椎增生舊病復發,無錢治療癱瘓在牀,6歲的樑燕扛起了所有的家務,在學習之餘還學會編織填補家用。小學五年級時,班主任劉暉發現樑燕上學接連遲到。瞭解樑燕的情況後,劉暉上報鎮黨委、政府,樑燕和樑賢江獲得了低保,家裏通上自來水,住上新房子……老師的恩情,小樑燕銘記於心。

2018年9月,樑燕成功考上大學。在大學裏,樑燕一邊刻苦學習,一邊做兼職賺生活費。在外出求學的日子裏,她一直和恩師劉暉保持聯繫。樑燕難過時,劉暉會鼓勵她;她開心時,劉暉會真心地爲她高興。樑燕的心裏埋下一顆種子——希望成爲劉暉那樣的好老師。2021年6月,樑燕大學畢業,她選擇回到家鄉教書,成爲母校浦北縣平睦鎮中心小學的一名代課老師,繼續照顧養父。

54、張夢秋:用汗水拼來突破

北京冬殘奧會上,20歲的中國選手張夢秋在高山滑雪比賽中取得了2金3銀的佳績。她扎着小辮,領取金牌時的可愛模樣,給很多觀衆留下深刻印象,於是送給了她“金色女孩”的暱稱。張夢秋很喜歡這個稱呼,因爲體育讓她的人生綻放出了金色光芒。

張夢秋在出生的時候因爲缺氧導致腦癱,使她的運動能力受到很大影響。6年前,還在上中學的張夢秋得知河北省殘疾人高山滑雪隊正在招收隊員,她想試一試,於是報了名。報名之後參加集訓,第一項就是練體能,也就是跑步,要跑30分鐘,“這對我來說太難了。”張夢秋說。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張夢秋反應速度要比其他人慢一些。當教練在講解動作要領時,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學會的動作,她需要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掌握。

張夢秋也想過放棄,教練得知張夢秋打退堂鼓後開導她,相信她一定能堅持下去。張夢秋咬牙堅持了下來,而這一堅持就是6年。正是因爲這個堅持的過程不容易,讓她在冬殘奧會上披金掛銀時更有感觸,“堅持終於有了回報,我沒有辜負大家對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