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描寫頤和園的句子

關於描寫頤和園的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建於光緒十二年(1886),光緒十四年才改爲頤和園,是當時的慈禧太后長期居住的離宮。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部分組成。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園中的主要景區:長廊、石舫、佛香閣、寶雲閣、大戲樓、十七孔橋、玉帶橋等建築堪稱世界建築文化中的珍品。

關於描寫頤和園的句子

來北京這麼多年,第一次到頤和園遊玩。這裏的確是個好地方,蔥鬱的松柏和楊柳,廣闊如明鏡般的湖水,宏偉而莊重的建築,承載着歲月和文化的厚重,又浮現出當年修建時的智慧和艱辛。看到這些我首先想到的人一批又一批的匠人們在這裏揮灑汗水,不論是羅鍋橋、十七孔橋,還是長廊、佛香閣都是那樣的別具匠人,讓人驚歎。

我一直沿着着湖邊觀賞,踩着大塊的石磚,清風總會時不時的從湖面吹來,讓人心曠神怡。可惜這個時候沒了荷花,只有荷葉在水面上漂着,形成一片又一片的墨綠色,給人無限的遐想。好不容易來到了長廊,這個號稱吉尼斯紀錄的長廊,上面的繪畫確實讓人折服,色彩鮮豔,栩栩如生,多少人都留駐下來歇一歇,仔細打量着上面畫的景物或人物。

來到北京後的第二天,我們便迫不及待地陪着爸媽去參觀我們仰慕已久的頤和園,待我們到達頤和園時,發現慕名前來參觀的人不少,而且還有不少外國朋友呢。我們隨着遊客進入頤和園後,來不及細看那園內的竹林、假山和古樹,一條有着紅欄、綠柱的彩繪長廊便出現在眼前,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以其精美的建築、豐富多彩的繪畫而負有盛名,被評爲世界最長畫廊。果然是名不虛傳,當我們走進長廊後,便被那色彩斑斕、形象逼真、畫工精美的彩繪所吸引,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都栩栩如生,且取材廣泛各不相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古典名著等都被收入畫中,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就這樣我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來到了長廊中間的排雲門,這時象徵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座重檐八角攢尖亭:留佳、寄瀾、秋水、清遙盡收眼底。擡眼望去靜靜的昆明湖如一面碩大的鏡子,將藍藍的天、綠綠的樹、紅紅的花都映在那湖水之中,秋風吹過湖面蕩起一層層漣漪,湖中的倒影彷彿活了一般,跳起了屬它們自己的舞蹈,而岸上的楊柳也隨風擺動,婀娜多姿地搖曳着,令人沉醉引人遐思,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愛新覺羅?溥傑的詩句“放棹只疑天上坐,憑欄真個畫中游”。

穿過排雲門,我們繼續長廊之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已無法一一賞完我們鍾情的“蘇式彩畫”,除了偶爾駐足於我們着迷的彩繪作品外,我們亦開始穿越於廊外的花叢石林間,看孩童嬉戲,聽鳥兒呢喃,還會待爸媽休息時依着昆明湖畔的石欄,眺望遠處的亭臺樓角山巒橋樑。景隨人移,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石舫前,這一船形建築,長有36米,分上下兩層艙樓,由一紅色木梯連接,艙內花磚鋪地,窗上鑲有彩色玻璃,整個船體都是用巨石雕刻而成的,將中國古典建築和西洋建築融爲一體,設計巧妙頗具特色……

萬壽山,巍然屹立在昆明湖畔,在湖中形成美麗的倒影。山上遍佈各種樹木,各式亭子、樓閣隱約其間。你可在樹蔭裏乘涼,也可靜坐在亭子下賞景。望着園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你會有一種別樣的心情。立於萬壽山巔的智慧海之前,上下前後凝視着這座色彩絢麗的佛殿,你會感嘆殿外牆壁上雕塑的千餘尊琉璃佛是多麼的精緻。

在萬壽山南麓,行走於長廊之中,滿眼是廊上的精美彩繪、圖案。有花鳥,有山水;有人物,有典故。如若一幅幅細緻地逐個欣賞,恐怕一天時間也是完全不夠的。

出了長廊,你就可以徑直來到與萬壽山朝夕相伴的昆明湖了。站在湖岸,視線向前延伸,只見眼前一頃碧波,令人賞心悅目。乘着遊船,在湖水中自由遊走,可以欣賞萬壽山的遠景,而湖中心的小島也依稀可見。島上種有樹木,建有古寺。寺中,有善男信女燒香拜佛,虔誠許願。湖中的遊客可以停船靠岸,登上小島,感受島上風情;島上的遊客可以一覽接天的`湖水。湖島相依,年年如此。

繞着湖水的是長長的堤岸,兩側植有無數垂柳。在其上一邊漫步,一邊欣賞遠處的各式小橋,猶如置身小橋流水的江南,會覺得心曠神怡。

踏上十七孔橋,你會發現,兩側欄杆上雕刻的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五百多隻石獅栩栩如生。天氣有云雨陰晴的變化,人也會在歲月中慢慢變老,而這些石刻的獅子在經歷了無數歲月的滄桑後,卻仍然保持着原樣,真的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呀!

頤和園好大好大,圓中有山有水,有溪有橋,有房屋,有宮殿,好氣派的皇家居景;頤和園好寬好寬,總讓人感覺走不完,總讓人感覺走了好遠好遠:頤和園的風景真實優美亦人,人在園裏走,彷彿天上游。一羣一羣的遊人走過去了,又有幾個人走過去了,我們小息古老的建築裏,有五個人散坐在這裏,有一個獨自一人坐在那一頭,坐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兩個女人正在講他們的故事。

風景秀美的北京西郊,是一處名園薈萃的地方,坐落在這裏的頤和園是我國現存最爲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素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美譽。八月的北京之行,我走進頤和園遊覽領略了這一皇家園林的風貌。

走進頤和園的北門,映入眼簾的是熱鬧的蘇州街,蘇州街以三孔石橋爲中心,向兩岸展開,全長約300米,兩岸60多家店鋪鱗次櫛比,以河當街,以岸做市,非常別緻。蘇州街原稱買賣街,既有江南水鄉之韻味,又有北國宮廷之風情。北京不止一處蘇州街,而頤和園中的蘇州街鄰近規模宏大的四大部洲寺廟羣,形成了以廟帶市的民間商業模式。廟是西藏的廟,街市是江南水鄉的街市,高原風貌和水鄉情趣相融,極爲罕見,是宮苑中少見的宮市。蘇州街上所有建築都是臨河而建,青瓦灰牆,磚雕掛檐,落地門窗,風格統一。酒樓、茶館、當鋪、錢莊、評彈廳、糕點鋪、小吃店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掛幌、字號懸掛在每家店鋪門前。蘇州街是當年乾隆皇帝以及其母后、妃子們遊玩的臨水商業街。走在蘇州街上,似乎走進一條天上街市,不難想象出當年的繁華和熱鬧。

沿着石階走下去便來到了智慧海,這座五彩琉璃建造的佛殿,牆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個建築沒用一磚一石,也沒用一檀一柁。每塊琉璃磚上都雕刻着一尊盤腿打坐,雙掌合十,慈眉善目的佛像,看錶情,看神志,如有生命力般栩栩如生。從智慧海向下鳥瞰,萬壽山鬱鬱蔥蔥,昆明湖波光粼粼,西堤綠蔭下的座座石橋,盡收眼底。

長廊位於萬壽山南坡的昆明湖岸邊,漫步在長廊之中,迎着習習的微風,欣賞着廊中的彩畫,令人心曠神怡。這處長廊由於巧妙地運用了人們在遊覽過程中求多、求大、求全的心理,在視覺感應上比實際長度還要長。這條全長728米的長廊,在我國園林建築中,算是最長的一條遊廊,廊間建有象徵着春、夏、秋、冬的“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長廊又是一條五光七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整條長廊一共有1400多幅彩繪圖。長廊的彩畫題材廣泛,有山水、有花鳥,也有許多人物,人物多出自神話傳說、歷史傳說、古典小說、古典戲曲、詩詞文賦等幾方面。這些彩畫充分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故事,讓人們從不同方面瞭解到了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

走到長廊的中段,可見一座高大的雲輝玉宇牌樓立於湖畔,穿過牌樓對面的排雲門便是金壁輝煌的排雲殿。“排雲”二字出自晉代郭璞《遊仙詩》中“神仙排雲時,但見金銀石”的詩句,寓意此殿爲神仙降臨之所。排雲殿坐北朝南,依山面水,是專門爲慈禧太后舉行“萬壽慶典”而建的,每逢陰曆十月初十慈禧生日,慈禧太后便端坐在排雲殿的寶座上,光緒皇帝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其餘王公大臣依次跪伏於排雲門的金水河橋南北,三品以下的大臣跪伏於排雲門外的殿前廣場。大殿內外鼓樂齊鳴,儀仗威嚴,香菸繚繞,慶典的場面隆重而又熱烈,壯觀而又氣派。

沿階梯拾級攀登,便進入佛香閣。佛香閣是一處佛教場所,站在萬壽山之巔金碧高聳的佛香閣上鳥瞰,頤和園的景色美輪美奐,讓人應接不暇,流連忘返。

走到長廊的盡頭,迎面是萬壽山西麓岸邊的水上石舫。石舫是昆明湖上又一著名建築。舫,作爲建築形式是從臨水的廳堂發展而來的。石舫爲乾隆皇帝取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之意而建。石舫始建於1755年,船體用巨大的石塊雕造,建有兩層艙樓,磚雕掛檐,典雅別緻,精巧華麗。乾隆建造石舫除了觀賞昆明景色外,還用它來象徵清王朝如磐石般鞏固。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只剩下殘破的石舫船體,現在的石舫是1894年重建的,除艙樓改成洋式以外,慈禧還將它改名爲“清晏舫”,寓意“河清海晏”,企盼着天下太平。

波光漣漪的昆明湖水清澈照人,倒映的堤花岸柳和高閣長橋構成一幅清新優美的圖景。頤和園中有三十多座橋,最大的橋是十七孔橋,它連接着東堤和南湖島。這一橋、一島和橋頭的廓如亭,組合成昆明湖上最爲突出的景觀,隔湖與萬壽山上的佛香閣遙相呼應。十七孔橋全長150米,寬8米,橋欄望柱的柱頭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石獅,堪稱一絕。無論是漫步堤邊,還是泛舟湖上,飛跨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的十七孔橋,像一道彩虹飛架在碧波萬頃的昆明湖上,又像神話中的鼉龍浮游在平滑似鏡的水中,顯現出了它的秀麗俊美,氣勢雄壯,不愧爲昆明湖上第一橋,即使在全國古典園林中也是絕無僅有的。放眼望去,煙波浩渺的湖面像與天相連。在天水相接處,是頤和園的最高建築——文昌閣。宣傳資料上介紹,登上文昌閣,頤和園的景色便會一覽無餘。由於自己連日的奔波,再無力拾級而攀,只能望而興嘆,與它擦肩而過了,錯過鳥瞰頤和園全景的機會,對我來說實屬一個莫大的遺憾。

昆明湖中的遊船在水面上慢慢的划行,無數道優美的弧線在湖面上蜿蜒擴散。輕緩低沉的船笛聲伴着潺潺的流水聲在湖面上悠揚飄蕩,引得水中的魚兒跳出水面,爲之伴舞,將精彩絕倫的舞姿奉獻給船上的遊客。坐在船上看岸邊的風景,猶如欣賞一幅濃妝淡抹的水墨畫,這是一幅何等優美的畫卷!它給人們的印象,要超過人間所有的名作。

沿着昆明湖東堤前行,湖岸古木參天,綠意盎然。佇立岸邊,憑欄而望,遠處南湖島上綠陰簇擁,湖水環繞,龍王廟氣勢恢宏屹立其中,安臥在湖中的鎮水牛,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衛士,日夜守衛着碧波盪漾的昆明湖。近處,“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知春亭屹立在湖中的小島上,亭畔上假山點綴,柳樹吐綠,亭邊荷花亭亭玉立,醉人心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文昌閣巍峨莊重,把昆明湖裝點得更加美麗多姿。環視湖面,天水一色,盈盈湖水,楫舟往來,漪漣閃閃,遠山近黛,倒映其中,旖旎動人。

從萬壽山東麓折向後山,經過一座城關,關額曰“赤城霞起”,“紫氣東來”。傳說老子游經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降臨,果見老子騎着青牛而過,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遂以紫氣東來表示吉祥降臨。

從城關門洞穿過,前行數十步,便來到諧趣園。未進園門,先聞水聲。進得門來,但見園內一池荷花亭亭玉立,池水潺潺。聽着這水聲,照着這水影,水趣無窮,情趣無窮,難怪這座名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譽。諧趣園小巧玲瓏,結構精緻,園內所有亭、臺、堂、榭都圍繞中央水池分佈,並與三步一折,五步一回的百間遊廊串通。諧趣園稱得上是頤和園的“園中之園”,更是天堂之中的天堂,小橋流水,長廊百折;溪流淙淙,如琴如瑟;萬堂樓榭,精緻典雅;一亭一徑,足諧奇趣。

踏上石徑小路,穿過德和園,來到莊嚴神聖的仁壽殿。殿前的銅麒麟象徵太平盛世,而那隻龍則代表權力和尊嚴,鳳標誌着吉祥和太平。導遊介紹,頤和園中的龍鳳還有另一層意義。衆所周知,龍爲帝王,而頤和園中的龍爪向上,意爲兩手空空,一無所有,表示光緒皇帝已經是有名無實的皇帝了;而鳳爪則向下,爪趾有高有低,高的代表山川,低的代表河流,寓意着慈禧手握江山大權。

歷史演繹了許多故事,故事也記錄了許多歷史。而頤和園裏的故事有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有統治者的奢侈獨斷,也有落後捱打的恥辱。頤和園是古老的,又是年輕的,它既蘊含着祖國山河的自然勝境,更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創造才能,它經歷了早期的悠閒,盛世的榮耀,也經歷了百年的滄桑,見證了烈強欺勢的屈辱。

萬壽山前,昆明湖上,曲直的長廊中,熙熙攘攘的人羣觀山看湖遊長廊,賞亭睹殿評奢侈。昔日這座長期爲封建帝王所獨佔,飽受外國侵略者蹂躪的皇家園林,如今顯現出了它的生機勃勃,萬象更新的生命力,它以新的姿態、新的形象成爲世界人民旅遊休閒和娛樂的景地。

頤和園是一幅自然山水和皇家園林和諧統一的宏偉畫卷,是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它以其宏大豐富而完整的園林藝術魅力,吸引着千千萬萬的中外遊人。走進頤和園,彷彿走進了一座歷史博物館;走進頤和園,又彷彿走進了人間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