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集錦6篇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集錦6篇

【精品】素材積累作文集錦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從大量學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缺少新鮮的素材。沒有素材就無法寫出質量上乘的文章,也無法更深刻的表現文章的主題。可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作爲剛步入初三的學生,必須學會“找米下鍋”,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那麼,如何在目前的情況積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條:

一,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應該來說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每天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作爲觀察者應該對這些事、這些人進行近距離的接觸,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這些人的思想狀況;對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斷和評價。這樣在你心中新鮮的事、生動活潑的人就多起來了。

二,利用現在學生中普遍寫隨筆的有效方法,隨時將觀察到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在隨筆中反映出你的所見、所聞、所想和所感,從而使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來。同時,在寫隨筆時可以集中一個階段寫同一個主題(或話題),形成一個系列。如“親情繫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煙”……這樣可以在同一主題下積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試中碰到某一類主題的文章就可以從自己的素材庫中,提取認爲最新鮮、最能表達該主題的材料來,加以構思寫成文章,這樣在考試中不會出現面對作文題目覺得惘然,陷入無從下筆的窘境。素材的積累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三、可以從大量的閱讀中積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講到的在現代文閱讀中需要大量的閱讀,這可以一舉兩得,學生可以從中積累一些自己生活體驗相同的間接的素材,爲自己所用。因此,在現階段中,我們一面進行廣泛的閱讀,一面對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記,這樣可以充實自己的素材庫。到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遊刃有餘,不會爲沒有寫作的素材所困。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語“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倆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真義。

筆者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中外名著的閱讀、報刊雜誌的剪貼、人羣交談的收集、影視欣賞的採擷、新聞信息的聆聽、專題報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記等諸多方法 中,去廣泛積累儲存,使自己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築、書法、篆刻、科技、財經、文體的大文化、大文學、大藝術中快速昇華,提高個人觀察社會、感悟 人生、闡發理念的能力。

對音樂素材的人文積澱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在緊張學習的空閒時間裏,細心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弗朗茲·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美妙音樂,閱讀有關他們的人物傳記及樂曲介紹,加以充實自己。

對口頭表述進行訓練

前蘇聯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論戲劇創作·劇本》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讓你珍惜語言,讓每一個字都像利箭一樣,一直射到觀衆的心坎上!”筆者理解爲:每個人要學會說話,並且要說出精彩的話。

當今社會對“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會說或說不好”的人,應該是“學能的畸型兒、人才的偏頗者”。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抓緊不到一年的時間,在 課內外、校內外、家內外、社內外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開口說話,讓自己在問題的探究、羣體的辯論、活動的演講、課間的談說、師生的對話、雙親的交流、外人 的接觸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個人口才,讓大家慢慢對你的口頭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語文課前的“演講”活動中,自 己要充分把握這一表現機遇,從素材、立論、語言、感情、評說、典例、層次等方面做好切實準備,把個人的演講作爲一次口頭作文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爲邏輯思維 嚴格外顯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場合的說話,都能採取類似“演講”活動這樣的態度的話,這對轉化爲文字的精彩撰寫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有云:“爲文章”要“陶冶萬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言之意蘊是希望我們撰文要“去陳言”,務必創新。

同學們在高三語文學習階段,應更加註重動手動筆,要經常運用簡潔明快的點評、闡述、補敘、概括、解說、描繪、賞析等技巧手段,對生活中的事、人、物、 景、狀、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記敘、說明、議論、描述、抒情。當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不論是遣字造句,還是表情達意,均該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 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比如例舉對李白《贈汪倫》七絕詩的賞析表達,應該細細品味詩情真感、文字內意,力求寫出精煉雅緻的鑑賞簡 評。筆者試塗拙文如下:《贈汪倫》這首“離別詩”,有二大藝術特色:其一,將真摯情誼化無形爲有形,寓意深厚濃烈;其二,巧妙設置送別場景,並只聞其聲不 見其人,更顯熾熱眷戀!寫好之後,反覆默讀,反覆思索,反覆修改。只要認真切實地好好寫作,一定能讓自己在文字表達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爲“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爲“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爲“就”“接着”,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爲“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爲“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爲“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爲“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

爲大家提供“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一文,供大家參考使用: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

二期課改《課程標準》規定高中生的課程學習分作“三板塊”,即基礎型學習、拓展型學習和研究型學習。高中教材編寫、教學以及高考命題均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對於高中語文學習,理所當然應關注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這“三板塊”的課程學習。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和同學可能較多關注的是基礎型學習,而對另兩個板塊的學習關注不夠。

積極參加拓展課程

實際上,近幾年來的高考語文命題,都在關注“三板塊”的學習。

先拿拓展課學習來說,拓展課分作限定性拓展和自主性拓展兩種。上海語文拓展型教材,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有三本:《古代詩文閱讀與鑑賞》、《現代文學作品閱讀與鑑賞》、《基礎寫作實踐》,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不同年級開設這三門拓展課;另外,就是各學校可以開出各種類型的拓展課,供學生自主選修。這將對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能力,有着基礎型學習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對這一板塊學習的考查,近年來的高考語文命題,都或隱或顯有了一定體現。20xx年春季高考現代文第一個語段,選擇的是一篇關於振興京劇的演講。京劇是我們的國粹,代表着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京劇進課堂的呼聲很高,有的學校可能京劇進入了課堂,有的學校可能京劇並沒有進入課堂。這年春考所出的第一道題,京劇的行當除了梅蘭芳所擅演的角之外,還有生、淨和。這兩個空,如果同學們參加過京劇欣賞拓展課學習,對京劇有一定了解的話,很容易填出來,即旦和醜;否則,這可能就是某些同學知識的盲點。這就是具體的暗示,暗示同學們要關注拓展課的學習。

以上就是“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預習提示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3月17日,馬克思的葬儀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在葬禮上發表了這篇著名演說。

演說開頭簡要敘述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馬克思的逝世給全世界無產階級造成的巨大損失。然後轉入文章主體,具體論述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上的偉大發現,特別是關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特殊運動規律的發現,嚴謹深刻地闡明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作者還用生動的文筆敘述了馬克思從事的革命實踐活動,展現了馬克思光輝的一生,讚揚了他爲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對馬克思一生所創造和追求的共產主義事業進行了美好展望 高三。文章全文敘述、議論和抒情等多種手法有機結合,抒發了作者對馬克思無限崇敬、對馬克思逝世無比悲痛的心情。

這篇課文篇幅雖短,但難度很大,不僅涉及馬克思主義的許多基本觀點,內容艱辛,而且多是長句,結構複雜,學習時宜採用下面方法:

(1)課內課外結合。課外蒐集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歷史貢獻的資料,藉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內涵,把握文章主旨。

(2)突破文中難點。特別是第3段的長句,應運用各種方法,包括句法分析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藉以提高對結構複雜的語句的理解能力。

簡簡單單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譯口訣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繫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繫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爲我,"爾""汝"爲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

“簡明”是“簡要”、“明晰”,使對方能夠明白無誤地理解,不會產生歧義。此點可以落實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壓縮語段、語法的綜合修改、修辭、連貫等一起考。

“連貫”考查的是書面表達中句與句之間的組合與銜接問題,保持語言連貫,需要兼顧話題(有共同的話題)、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語言的運用(語言的銜接與呼應)三個方面,還要注意語境、句式的協調一致。

此考點近年來是考查的熱點,綜合性強。

“得體”,就是指能根據語境條件恰當地使用語言,即用語能根據表達的目的、對象、場合、方式的差異來調整,與語境保持和諧一致,分寸得當。常結合具體生動的語境來考查,也是考查的熱點。

一、“簡明”的三種方法:

1、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原文的意思。考生要善於找到所給語段的中心句、關鍵句,以此作爲答案的核心內容,刪除無關的語句。

2、辨識歧義法:可從以下角度辨識:句中有多義詞、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關係不清。

3、刪除繁冗法:多出現在改錯題裏。找到題目中的重複、繁冗的詞語並刪除掉。

二、“連貫”的八項注意:

1、話題的同一性: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後各句的話題應該保持一致。如果換了話題,整個句子就顯得不連貫。

2、事理的邏輯性:在行文中,要遵循生活的邏輯、自然的邏輯和思維的邏輯。如果在表述中違背了邏輯,就一定會影響語言的連貫。

3、行文的照應性:既要注意結構的前後照應,也要注意語意表達的前後連接。這樣才能保證文段的整體語脈和內部層次的連貫性。

4、分承的對應性:在幾句話中,前後提出兩個、三個或更多的並列成分,後面也必須按照前面提到的次序,分別加以說明、描寫或補充,使前後語句對應承接,緊密銜接。

5、風格的趨同性:在一段連貫的語句中,前後的語言風格應該統一,不然就顯得不協調。

6、組合的俗成性:有些並列詞語,句子的先後順序是人們在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在語言的具體表達中,也要滿足這樣的順序。

7、音節的協調性:對音節數錯落不同的短語的排序,需要將音節數少的短語排在前,音節數長的短語排在後,這樣就保證了句子由短而長的自然順序,語句就顯得連貫了。

8、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這樣,可以增強語勢,又可以加強語句的通暢性。

三、“得體”的四個方面:

1、要考慮對象,即根據不同交際對象的社會背景、文化修養、語言習慣等採用相應的語言形式。

2、要考慮場合,在不同場合(如正式場合、工作場合、日常生活、娛樂場所等)採用不同的語言形式。

3、要考慮目的.,目的不同,語言表達自然有別。如廣播稿是念給人聽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語,不用容易引起歧義的詞和生僻的詞等。再如失物招領啓事語言要簡潔,尋物啓事語言要較詳細等。

4、要考慮表達方式,表達方式的差異主要指不同語體所用的表達方式不同。語體分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談話語體包括日常談話、演講、辯論等;書面語體分爲文學語體、政論語體、科學語體、事務語體等。

熱身訓練

下列句子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保護動物已不是人們陌生的話題。人類的發展,也早已達到可以把其他動物玩弄於掌中並主宰它們命運的程度,但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人類真正考慮過動物和人在生命意義上的平等嗎?

①兔子小雞成爲孩子們的玩物

②耕作的動物在田間勞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臺上表演

④用於實驗的動物爲科學獻身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分析:該語段闡明人類並未真正在保護動物。橫線左邊的句子有兩個關鍵詞語“玩弄於掌”、“主宰命運”,其中“玩弄”明顯帶貶義,程度重,“主宰”顯中性,程度輕。再看提供的四個短語可壓縮爲①兔子小雞成玩物②動物勞作③老虎表演④動物獻身,明顯可分爲兩類:①③與②④。據“玩弄”與“主宰”的先後順序,四個選項中只有C項符合要求。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

你還在爲沒有合適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而苦惱嗎?別擔心,看了“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以後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

稱謂記憶法

實際交往中,禮貌稱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稱、謙稱、雅稱、婉稱”等書面語,具體如下:

尊稱:自家父母稱“高堂、雙親、膝下”,別家父母稱“令尊、令堂”,老師稱“恩師、導師、夫子”,他家房居稱“尊府、貴宅”,自家居室稱“草堂、寒舍”。

謙稱:學生自稱“門生、受業、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後學”等。

雅稱:自家父母稱“椿萱”,他人母親稱“萱堂”,岳父母稱“泰山、泰水”,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稱“伉儷、伴侶”,丈夫稱妻子“內人、可卿”,婦女稱“巾幗”,男子稱“鬚眉”,同學稱“同窗”。

婉稱:家父母稱“家嚴、家慈”,去世父母稱“先父先嚴、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稱“喪偶”,夫死未嫁之女稱“遺孀、孀居”,妻死未娶稱“鰥夫、鰥居”。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我小的時候非常貪吃,一看見那些好吃的東西就要往嘴裏送。如果不給我吃,那真是比叫我去死都要覺得難受。

有一次,我看見家裏的一個角落裏放着一籃準備做種的發了芽的土豆。我想土豆可好吃了。於是,我就吵着要爸爸燒給我吃。可是,爸爸卻對我說:“這一些土豆已經發了芽,是用來做種的,人不能夠吃。”我卻偏偏不答應,纏着爸爸就是要燒來吃。正在這個時候,有人來吃爸爸幫助做一點事情,馬上就去。

爸爸和那人一走,我馬上想你不給我燒,我不會自己動手燒嗎?好在我已經會燒火了。哈哈,天助我也,我可以吃到土豆了。於是,我趁機拿了一些土豆到河邊去洗了一洗。然後回家我把土豆上的一些芽用剪刀剪了。然後我放在鍋裏放上一些水,就到竈下燒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很快就把土豆燒熟了。我就揭開鍋蓋拿出一個土豆。等涼了一會兒,我就剝開皮高興地吃了起來。這時,我吃到嘴裏感覺到有一點苦味。可是,我不管還是照樣吃。很快,我就把燒熟的土豆全部吃完了。

到了四點多一點的時候,我開始覺得肚子有一點痛了。這時,爸爸正好回家來,立刻問我:“你吃了什麼東西?”我只好老實回答:“我吃了那些土豆。”爸爸聽了立刻帶我上醫院請醫生幫助檢查。醫生檢查以後對爸爸說:“不要緊,吃點藥就會沒有事情的。這時,爸爸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他心裏的一塊石頭才落了下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發誓:永遠不再貪吃了。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是許多同學寫作的難題。因爲缺乏素材,很多同學的寫作時只能堆砌一些被無數人使用過諸如屈原、陶淵明、愛迪生或者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例,以致千人一面,難得高分;因爲缺乏素材,也有些同學只能不斷絮叨自己兒時的一些小事,以致事例缺乏典型性和說服力而不得高分;因爲缺乏素材,作文中只能將某些陳舊材料拿來擴寫,或者“同構”材料中的事例,以致沒有自己的創作而分數居低不高……

爲什麼產生這些弊病呢?這主要與大家自身的因素有關。客觀上,由於年齡小、生活空間窄,經歷簡單,閱歷不足,自然就沒有生活體驗、生活積累;再加上學習科目多、任務重、壓力大,自主學習的能力尚未形成,只會跟着老師轉,哪個學科佈置的作業多就應付哪科,不可能自覺主動地騰時間去閱讀,素材積累自然偏少。主觀上,由於寫作本身是一個比較艱苦的活動,寫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短時間能見效的,很多人在思想上有着較強的畏難甚至是牴觸情緒,因此也就不願意主動去閱讀,去積累。

作文在整個高考過程中是重中之重,素材又是構築作文大廈的基本建築材料,素材積累的程度如何,直接關係着作文的成功與否。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基礎等級的“內容充實”和發展等級的“豐富”,都與使用的材料種類、數量、是否新穎有着密切的關聯,因此儲備大量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基本條件。那麼,在平時的複習備考中,考生應該如何進行蒐集、儲備作文素材呢?筆者以爲,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嘗試:

首先是化用教材,活學活用。

中學語文課本內容涉及古今中外諸多領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其中也包含豐富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這是儲備素材最方便、最直接的信息。比如《蘇武傳》中蘇武那堅定的民族氣節、堅貞不移的高尚品格;《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在國難當頭顧全大局、毅然出使,智退秦師的作爲;《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胸懷;《離騷》中屈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精神等,都可以成爲作文中的素材。

單單語文課本中就有這麼多可供積累和借鑑的資源,更不必說那內容豐富多彩的《紅樓夢》《復活》等七部名著和思想深邃的文化經典《論語》和《孟子》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忽略了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作文資源。

化用教材,活學活用,那麼即使在三點一線單調的學習生活中,你依然可以坐擁素材“金礦”。 這一點,我們從近十幾年來各省的高考優秀作文中不難發現典型的範文。

其次是與時俱進,關注時事。

我們很多同學寫起作文來,喜歡羅列“光榮榜”“古典榜”,舉例要麼太過陳腐;要麼千人一面,百卷相似,都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令閱卷老師感到單調乏味、毫無愉悅感,又怎能獲得高分呢?

古人說,“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現象、新問題出現。與時俱進,關注時事,利用平時看書看報看新聞的時候,開闊視野,開拓素材空間。緊跟歷史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多積累一些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時代感、新鮮度的素材,並適時地運用到作文中,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具有鮮活的時代氣息,一定能給閱卷者耳目一新的感受,進而爲取得高分贏得先機。近幾年各省高考作文優分卷中,就有許多因爲取材新穎而得到高分的。

近年來還有不少高考作文題是緊扣當年的時事來命題的,例如20xx年新課標卷以中國崛起的報道爲題、重慶卷以袁蘇妹被授予榮譽院士的新聞爲題,這些材料都是高考不久前發生的事,如果你不熟悉這些話題,甚至可能面對題目無從下手呢。因此,要寫好作文,不但平時要關心國家關心社會,即使在臨近考試時也要抽時間瞭解時事,這樣你就能在寫作時擁有了最新的素材,也因爲有了充分的準備而信心加倍。

第三是要揚長避短,獨特出衆。

我們每個人因爲家庭環境、生活經歷、天賦秉性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自己所興趣、愛好的方面,一般來說,就會了解、鑽研比較深入,有關這方面的素材積累起來也就比較輕鬆容易。反之,則可能就會比較困難。揚長避短,作文就會因爲素材獨特出衆而得高分。比如有的同學對娛樂界、演藝圈比較感興趣,他就懂得更多的歌星影星的事情;有的對足球、籃球、拳擊等體育類項目感興趣,那麼他對球星、拳王個人成功的事例就積累得比較多。如果有個同學對國產汽車的發展尤其是某汽車品牌公司感興趣,他就會積累許多有關這個公司發展進程中的故事。這些材料就可以成爲你的作文與衆不同的可能。就像我以前教過的一個學生,他對超級女聲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對李宇春,他積累了許多關於她成功的故事,以及成功背後的努力事蹟;還有一個對拳擊感興趣,他積累了歷屆拳王的故事,於是每次寫作文的時候,他們總能揚長避短,巧妙地將自己所掌握的這些素材與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聯繫起來,用這些別人所不熟悉的素材來論證的觀點,結果常常因爲獨特出衆而獲得高分。

第四是要留意生活,聯繫實際。

葉聖 陶老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想要寫好作文,就要到廣闊的生活中去積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一個人的本領再高,如果離開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也難以寫出好。許多著名作家大多經歷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比如曹雪芹與他的《紅樓夢》,巴金與他的《家》等。

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說:“作文要注意聯繫學生生活、思想和學習的實際,培養實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風。”作文與生活天然聯繫在一起,作文的源泉來自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生活中處處有作文素材,比如,我們可以從獨特的生活經歷中發掘出蘊含中的社會意義和審美價值;可以從獨特的情感體驗中發掘出人性的光輝……走進生活,聯繫實際,在生活中尋找、儲備、積累作文素材,作文就不會是“無米之炊”。

第五是研讀他人作文,巧妙借鑑。

俗話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多讀讀別人的作文。比如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文,各班總會有一些寫得比較好的,拿這些同學的作文來讀,因爲是同題,因爲是身邊同學寫的,可學性更強,差距也不會太大。當然,也可以是一些高考優分作文,或者是外地市同級考試中學生的優秀作文。讀的時候,除了可以借鑑人家的篇章結構、語言表達,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鑑人家的素材,尤其是那些你沒積累到的但又比較富於個性的事例或者名言警句等。因爲同一材料中蘊藏着多種不同的意義,積累了,也就豐富了你的素材庫,日後寫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

在學習中化用所學教材資源,豐富寫作素材;在平時看書看報看新聞的時候,開拓素材空間;揚長避短,在追求個人愛好、興趣的同時,積累素材;走進生活,聯繫實際,在生活中儲備素材;多讀他人優秀作文,在欣賞中借鑑積累。只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做素材積累的有心人,你便可以輕鬆積累素材;在考場上恰當、謹慎選材,大膽表達,你這個“巧婦”又何愁“無米”“爲炊”呢?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素材解讀】

“一心爲國,兢兢業業”,這是師昌緒一生的寫照。他把最後的光和熱全部奉獻給祖國。不折不扣達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儘管沒有等來那副對聯所說的“百歲更慶萬世功”,但他的人生因爲純粹而沒有遺憾。

【適用話題】

愛國、奉獻、赤子情懷、人生的價值

素材積累作文 篇6

囊螢映雪

解釋: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苦讀。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比喻人勤學好問。

成語故事: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後以“映雪囊螢”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查看百科

出處: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