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百家姓手抄報資料:張的傳說故事

百家姓手抄報資料:張的傳說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導語:2014年6月,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爐, “王李張劉”居前。“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爲全國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達到9468萬人,佔總人口的7.1%。下面分享一些關於關於百家姓手抄報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家姓手抄報資料:張的傳說故事

關於百家姓的手抄報圖片參考01

關於百家姓的手抄報圖片參考02

關於百家姓的手抄報圖片參考03

 【關於百家姓的手抄報資料】

張姓的來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張姓源於濮陽,根據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資料,彙編的《河南·大姓的故鄉》地圖顯示:當前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源於河南。其中張姓、姚姓源於濮陽。主要根據有:1.史實。2.文物遺址。3.族譜記載。4.當代研究成果。1999年中國在昆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博園內立了《源於河南的姓氏》碑。

具體說,張姓,源出有五:

  來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職官稱謂爲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

第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爲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公,其後人以張爲姓氏。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以青陽爲發源地,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縣東),是爲清河張氏。民間至今“天下張氏出清河”之說。

  來源二

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着三國遷都而遷移。其中,以遷居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歷代都有入朝爲官的。韓國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後南遷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韓城),又遷陽翟(今河南禹州),最後遷至鄭(今河南新鄭)。趙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最後又遷邯鄲(今屬河北)。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市)。是爲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來源三

出自賜姓或他姓所改。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爲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爲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爲大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數民族分支改姓張姓。

  來源四

源於古奚族,出自唐朝時期奚族,屬於帝王賜改漢姓爲氏。奚族,是一個活動於唐、宋、遼、金時期的古老民族。在歷史文獻中,常把奚民族人記作奚人、奚回。在唐朝時期,奚族張氏出自帝王賜姓。

張忠志,本是奚族人,原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爲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後,拜張忠志爲成德軍節度使,又改賜姓名爲李寶臣。李寶臣,在有的史籍中仍記其爲張寶臣。

來源五

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張氏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臺灣等地區,藏族張氏主要分佈在青海、西藏、四川、貴州等藏族聚居區,其姓氏淵源有待予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