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追根溯源話姓氏手抄報資料

追根溯源話姓氏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導語:按照我國的傳統觀點,姓與姓之間不僅有聯繫,而且還有共同的淵源,這一淵源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炎黃二帝。下面分享一些關於中國姓氏文化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根溯源話姓氏手抄報資料

關於中國姓氏文化的手抄報01

關於中國姓氏文化的手抄報02

關於中國姓氏文化的手抄報03

  【百家姓文化手抄報資料】

  百家姓與炎黃二帝

從上述所舉關於百家姓的幾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各有淵源,各有傳說,彼此之間幾乎沒有聯繫。那麼,它們真的沒有聯繫嗎?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按照我國的傳統觀點,姓與姓之間不僅有聯繫,而且還有共同的淵源,這一淵源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炎黃二帝。當然,關於炎黃二帝與姓氏來源的關係,其實是說來話長了,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首先,炎黃二帝其實都是傳說時代的英雄人物,遠古兩大部落集團的領袖,他們所領導的部落集團及其後代在中華大地上長期居於主導地位,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現在的中國人都自詡爲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共認他們是中華人文初祖。其實,除他們以外。歷代還相傳上古時有女媧氏、燧人氏、伏羲氏、蚩尤氏、少吳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等氏族首領。他們實際上也都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都沒有像炎黃二帝那樣獲得廣泛認同,人們仍然自稱是炎黃子孫。如今,如果提到炎黃二帝,人們想到的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歷史,他們實際上都已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同時也都被以不同形式加以紀念。如在河南鄭州市黃河南岸的黃河遊覽區,就坐落着炎黃二帝的大型塑像。塑像依山而建。高106米。分別用紅色和黃色花崗岩建造。塑像表面猶如自然風化的效果,內部建有展廳,分天象、漁獵、農牧、百草、石器、陶器、冶煉、兵器、科技、文化等展館,系統展現了他們二人開拓中華民族歷史的光輝歷程。同樣,在上海,一個資料說也在籌建炎黃文化城,其主體建築炎黃站立金像高55米,二人交臂攜手,組成“人”字結構,托起蒼穹。其中炎帝手持五穀穗,黃帝手握圖書寶卷,共同凝視着神州大地。當朝霞滿天、天地交融之時,他們金光萬丈,神采飛揚,給民族以希望與力量;當晚霞西陲、萬家燈火之時,他們又流光溢彩,祥瑞藹藹,給民族以振奮與護佑。另外,在河南新鄭市,作爲炎黃二帝中黃帝的故里,也擴建了面積達30000平方米的黃帝故里景區,成爲中國旅遊優先發展項目。根據當地的總體規劃,擬建拜祖殿、業績廳、起居長廊、生活廳、婚禮廳、大型糧壇等。再者,在浙江奉化市溪口鎮,也擬建一座以他們爲主的始祖城。這些與他們有關的紀念地或景點的建設,一方面是對他們豐功偉績的肯定,同時對喚醒廣大炎黃子孫的愛國意識,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都有一定意義。

正是由於炎黃二帝獲得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廣泛認同。他們也都很自然地被當做我國衆多姓氏的締造者,幾乎所有的姓氏相傳也都與他們有關。我們今天都習慣把他們當做中華人文始祖,還說他們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其中炎帝姓姜,黃帝姓姬。其實,在炎黃二帝以前,也有許多部落氏族存在,爲了區別各自之間的血緣關係,產生了許多姓氏,最後都被他們統一起來。並逐漸融合爲一體,形成華夏族羣。這一族羣,實際上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前身。

在我國早期的一部史學著作《國語.晉語》中,還記載了一段關於炎黃二帝得姓的傳說:“昔少典娶於有轎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爲姬。炎帝爲姜。”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過去少典與有轎氏的女子結婚.生下了黃帝和炎帝。黃帝居住在姬水邊,炎帝居住在姜水旁。因爲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養成了不同的習慣,因此也姓了不同的姓氏,其中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其實,這段資料所反映的實際上是我國早期姓氏的一些情況,炎帝與黃帝分別是由同一祖族分裂出來的胞族,而姬、姜則是我國早期的兩個著名姓氏。

關於炎黃二帝得姓的傳說,還有另外一些說法。其中之一是說他們的姓氏並不像今天大多數人那樣由父親傳下來,也不是自己得姓。而是直接來源於母親。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他們生活在“知母不知父”的原始社會,無法從父親那裏獲得姓氏,只能與自己的母親聯繫起來。因此,無論是炎帝還是黃帝,在傳說中都被認爲是“天之子”,亦即充滿神祕色彩的蒼天的兒子,而不是現實社會中某一個具體男子的後代。至於他們的母親,則要顯得具體得多。其中炎帝的母親是“有嬌氏之女,名女登,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黃帝的母親名叫附寶,她“見大電繞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於壽丘”。可見.二人都是“母感天而生”,或者說是天人交媾而生的貴子。對於這種“天子感生”的傳說,如果拋開其中的神祕色彩和後人捏造的超人光環,實際上是當時“知母而不知父”婚姻特點的真實反映。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啓發我們,“姓”最早產生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階段,儘管在炎黃二帝時的中華大地可能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但其初始獲姓仍有從母姓的原始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