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科學手抄報內容

科學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科學手抄報的辦報內容:古代中國的三大技術

科學手抄報內容

1.陶瓷技術

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年前中國人就已製造陶器。4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出現了以高嶺土製成的白陶,以後逐漸發展成爲瓷。瓷器的發明也是我國對世界科技的獨特貢獻。東漢時期制瓷技術已漸趨成熟。唐宋時期的青姿稱盛一時,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美譽。宋元時期制瓷工藝技術達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無論在瓷器的胎質、釉料、紋飾,還是在瓷窯結構和燒製技術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離。明清時期是制瓷業高度發展的階段,精緻白釉燒製"窯變"袖色,以及各種彩瓷的製造是這一時期制瓷技術的重大成就,推出了大量精品和傳世之寶。中國的瓷器早在隋唐時期即遠銷國外,10世紀以後制瓷技術陸續傳到亞洲一些國家。歐洲人則是在15世紀下半葉學會制瓷的。

科學手抄報圖畫

2.絲織技術

中國是最早養蠶和織造絲綢的國家。商代的絲織物已有斜紋、花紋等一些複雜紋樣。西漢時絲織技術提高到新的水平,織物品種有絹、羅紗、錦、繡、締等;製作方法有織、繡、繪等;顏色和圖形也多種多樣,極爲豐富。此時已發明提花織機,其功能是可以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序使經緯線交錯變化而織出預定的圖樣來。唐宋時期絲綢印染和印花工藝進一步發展,並織造出"織錦"和"緙絲"等新的高級絲織品。元代發展出了"織金錦",明清兩代又發展出了"妝花"。我國的絲織物在公元前4世紀就遠銷國外,公元5~6世紀間波斯曾派專人來我國學習,其後絲織技術才又傳到歐洲。

3.建築技術

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在奴隸制時代與一些文明古國相比是落後的。戰國時期以後,我國的建築物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蹟之一。唐代長安城,明清兩代的北京城,其建築的宏偉、規劃的嚴整,代表了我國古代都市建設與宮殿建築的高超水平。我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結構爲主要特點,山西應縣宋代木塔,高達67.31米,經歷近千年的風雨和多次地震,仍完好屹立,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構架結構建築。我國古代許多橋樑和水利設施的建設也表現出了形式多樣、構思精巧、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建築技術。如隋代工匠李春設計的河北趙州橋,採用了"敞肩拱"橋形,比國外要早1200多年。北宋時期福建泉州建洛陽橋,先拋石入海築堤,又種妨以固基,建成長爲834米的大橋使用至今。戰國時李冰父子帶領修建的四川都江堪,在總體佈局、堤壩修築、水道疏浚、就地取材、灌溉與防洪兼顧等方面,都相當完善,相當科學。北宋時李誡(?~1110)編著的《營造法式》是一部重要的建築技術專著,該書全面地總結了古代建築經驗,對設計和規範、技術和生產管理等都有系統論述,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珍貴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