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紀念孫中山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

紀念孫中山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導語: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爲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爲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下面分享關於孫中山手抄報的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念孫中山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

【關於孫中山的手抄報的設計內容】

  人物簡介: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爲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爲“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

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爲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爲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

  資料2:

孫中山青少年時曾信基督教,當時極端排斥中華民間信仰與道教等信仰,否定神佛有靈,還打斷神像之手。孫中山早年遊家鄉北帝廟時曾折斷佛手,並說:“佛若果有靈,能即禍我!木偶由人而作,豈能操人禍福哉?”十三歲時在夏威夷讀書曾接觸西方基督教傳教士,後來又在教會學校讀書,對基督教產生興趣,在香港拔萃書室受洗加入基督教。從事革命事業成立興中會後,利用宗教進行革命。民國成立後,主張政教分立、宗教自由,注意宗教在道德建設方面的功效,於是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一種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1918年南京棲霞寺重修,孫中山率先“捐銀幣萬元”。

他就自己對基督教的態度轉變作了回顧:“予於耶穌教之信心,隨研究科學而薄弱。予在香港醫學校時,頗感耶穌教之不合倫理,固不安於心,遂至翻閱哲學書籍。當時予之所信,大傾於進化論”,他指出:“宗教的感覺,專是服從古人的經傳。古人所說的話,不管他是對不對,總是服從,所以說是迷信。就宗教和科學比較起來,科學自然較優”。人是由動物進化而成,既成人形,當從人形更進化而人於神聖。是故欲造成人格,必當消滅獸性,發生神性,那麼纔算是人類進步到了極點。人類是由極單簡的動物,慢慢變成複雜的動物,以至於猩猩,更進而成人。

晚年就西方對中國的宗教侵略抨擊:“他們用政治力和經濟力來掠奪中國人的物質還不算,又用宗教來耗奪中國人的精神。一班神甫牧師倚仗着他們的國力,包庇教民,干預詞訟,欺壓其教以外的人,無所不至,受其虐者忍心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