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熱門】過年日記合集8篇

【熱門】過年日記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年日記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過年日記合集8篇

過年日記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過年。

大年三十穿上新衣新鞋,到婆婆家拜年,中午,婆婆已經燒好了飯菜,扣肉,雞湯等等等等,好不豐盛。一陣“風”頓時把飯菜消滅的`一乾二淨。

吃完午飯,拿起福字,貼到了門上,增添了氣氛,接下來到了我最愛的環節,就是收紅包,不過左手剛接右手就要給媽媽,不過媽媽有時也會給我幾百,讓我存起來,我打算以後做我的學費。

晚上,回到家後,媽媽把爺爺奶奶接了過來吃年夜飯,爺爺奶奶剛坐下我就一下子把零食全抱了出來,給他們吃。

晚上睡覺時耳邊還不時傳來“噼裏啪啦”的聲音,好不熱鬧。

回想着那一天,可真高興啊。

過年日記 篇2

昨天晚上,外婆打電話叫我們去過年,她說:“過年和買新房子一起請客。”於是我一大早上就起牀了,我和媽媽坐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我急急忙忙的跑到外婆的新房子,好漂亮!它是三室一廳的,什麼都是新的,我最喜歡的就是窗簾,臥室的窗簾是我最喜歡的粉色,它看上去是那麼的溫馨,如果在這兒睡一覺,會做美夢的。

我正在觀賞着新牀,媽媽卻叫我吃飯了,於是我便和我的`表妹去吃飯了,我們兩在一起吃飯,我們吃了臘肉和香腸。嗯!真香!這可是我今年第一次吃喔!外婆做的菜太好吃了,本來我就吃飽了,可我又吃了很多,最後我的肚子都快撐“爆”了。

吃了飯,我和表妹就到街上玩了,我請客,給她買了一顆棒棒糖,我也買了一顆,我們嘴裏含着棒棒糖,手牽手的到處看,看看這兒,再望望哪兒!真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

過年日記 篇3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過年了。前幾天還在寫作業,現在可以停下來休息幾天了。

這幾天,我真正品嚐到了年的味道。“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起新年的情景,小年二十九一到,家家大紅福字倒貼在大門上,家家戶戶貼對聯,掛紅燈,到處喜氣洋洋。

“爆竹聲中一歲除”,年三十的傍晚,我和弟弟穿上新衣,興高采烈地放鞭炮,第一個放的是花籃,花籃是由六個圓孔組成的,花籃先“茲”的噴起了火花,火花四處飛濺,突然“呯”的一聲飛上了天空,炸成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火花,五彩繽紛,好像正在爲人們祝福呢!祝福我們小朋友新年笑逐顏開,健康成長;祝福老人們安享晚年,生活幸福;祝福年輕人工作順心,事事如意。

晚飯過後,全家人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點心,談着天,說着地,欣賞着新年大餐《春節聯歡晚會》。雖然已很晚了,但我毫無睡意,興奮地與家人一起等待新年的鐘聲。“5、4、3、2、1”當主持人倒數時針時,我急切盼望的零點新年鐘聲敲響了,“鐺”的一聲鐘聲響起時,大街小巷瞬間響起了噼噼啪啪的爆竹聲,真是“爆竹聲聲除舊歲”,突然一顆煙花炸開了,它的形狀像柳樹的葉子,一邊往下掉一邊變顏色,五彩繽紛,美麗極了。

忽然,又是驚天動地“轟隆”一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許多很大的.球星,然後又變成無數顆漂亮的小球,發出“嘶嘶”的聲音,像是流星,滿天飛。最好看的是像蝌蚪一樣的焰火,彷彿一羣逆水的小蝌蚪晃動着尾巴,發出“噼啪”的聲音,衝向藍天……希望這些美麗的煙花能把幸福帶給每一個人。所有這一切,十分引人注目,給春節增添了熱鬧、喜慶的氣氛。

20xx再見吧,所有的不開心,都扔到時間的流河裏去,隨它漂流吧。我們要用開心、歡笑、喜慶來歡迎20xx,迎接我們嶄新的未來。

過年日記 篇4

今年的春節,我們一如既往地回到了奶奶家,可現在爺爺的病還沒有好,他每天都要去醫院裏輸液,沒空做飯,所以,今年的.年夜飯就由我爸爸掌勺。我打不了他的下手,只好給媽媽幫忙——貼對聯。

奶奶家在鄉下,牆是磚露在外面,上面有塵土,不能用膠帶貼,得用漿糊。我“眼神兒”不好,不能貼對聯,媽媽便分配給我在對聯後抹漿糊的任務。

接到任務後,我立馬執行起來。我先搬了一張桌子擺在院子中央,把春聯放在桌上,細心地將漿糊塗滿,尤其是邊緣。不然貼不上,罪魁禍首可就是我了!我一張張塗好,一張張給媽媽遞過去,媽媽則細心貼好,“工作”井井有條地進行着,就如同“傳送帶”一般。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啊!不一會兒,“貼對聯工作”圓滿完成了,我和媽媽看着滿院的大紅春聯,就好像畢加索在欣賞自己的名作一般,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覺得,不論我們長多大,走多遠,都應該常回家看看老人,也應該爲他們做一些事情,這纔算“盡孝”。

過年日記 篇5

我國人最重視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熱鬧的節日。因爲我國人認爲春節是一年的開始,寄予着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而春節所含有的衆多中華名俗文化,更是豐富多彩。

是大年三十,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高高興興地坐在電視機前,準備看新年聯歡晚會。媽媽告訴我什麼是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這時媽媽給我講起了有關春節的風俗。比如: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是人們常說的小年。傳說這一天,竈王爺要上天去述職,人們爲了讓竈王爺求上天言好事,一年保平安所以要祭竈。

到大年初一的凌晨,守歲的人們又把竈王爺請回來,希望竈王爺能給全家福氣。“送竈王爺上天”也寄託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再比如:白水人喝五豆、吃臘八面、去倉頡廟上香。再比如:潼關正月十五前不擀麪等等。

啊!原來我國的年文化這樣豐富呀。

過年日記 篇6

我媽媽的老家在韓城。昨天,我和媽媽、爸爸去韓城。

一路上,旁邊的樹木上落了一些雪花好似一盞盞小白燈,有的'雪花則飄落在屋頂又好似給屋頂蓋了一層白被子,而有的雪花飄到了草地上像是給它披了一件白色的棉襖。到了韓城我把禮物送給了外公、外婆,外婆笑得像朵花,外公也很開心。我們在那吃了午飯就離開了。到了半路上天已經都黑了。

過年日記 篇7

說起過年的味道,可謂是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齊全。時光流逝過快,記憶中童年的趣事已漸漸模糊,只依稀還記得兒時過年時,曾發生的一件趣事。

記得兒時過年的濃厚氣息總是從父親點燃炮竹的第一個聲響開始的,每一次春節的到來,我們這些孩子甭提那股兒盼望的心情有多麼急切了。長輩們樂呵呵地倚在大門的臺階上,東張西望着。可又曾知,他們心底兒所隱藏的那點兒喜迎新年的狡猾心情,卻完完全全地被自己暴露出來了,粗糙的雙手合插在衣兜中,偶爾也會從衣褲中拿出一點他們不捨得吃的,如糖果、花生之類的東西,合捧在掌心給我們一大羣小孩子吃,可這些早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通常,在過年之前還有一個叫“祭竈”的日子,這個像是新年到來的一個前奏。這一天,老老少少都不許懶牀,而年貨也要在這一天之前置備好。小孩子會學着大人們幹活的樣子,極其認真地打掃廚房。還記得兒時的“竈”可不像現在這個樣子,是用土坯和石塊砌成的,少了些煤氣的味道,靠燃燒秸稈和稻草取熱,整個竈臺上黑黝黝的一片,在鐵質的鍋底兒上還會殘留下許許多多的灰垢,這時爸要用鏟子一點一點地清除。當煤油燈已漸漸變成記憶中的'歷史後,我們似乎還會時常記起他黢黑、滿身垢污的外衣,在這一天爸會把廚房裏的燈換成新的,說是對竈神的恭敬,以免引來明年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這一天,鄉里還有一個不成俗的說法是:這一天全家人必須趕在子夜之前回家,不管你是身處異地,還是客居他鄉,可此時春節快要到了,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也要到了,倘若誰家的孩子不回來就是對老祖宗不恭敬,會狠狠遭到長輩們無情地指責,說是替老祖宗說話。

在春節之前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媽會給我們姊們幾個試穿她親手縫納的布鞋。納布鞋也是有講究的,需要用漿糊塗抹在布上先曬乾,再剪成鞋模子,而那時我們一家人穿的鞋全是我媽一針一線縫出來的,相比於如今的運動鞋,倒也結實許多。當各種品牌的運動鞋休閒鞋充斥在如今的大街小巷後,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在看到那些曾經用一針一線納滿親情的布鞋影子了,倒是增加不少你攀我比的名牌熱。

春節那天,穿上新鞋,吃過小團圓飯後,便到了貼對聯的時候了,記得有幾年春節的對聯還是我寫的那!按着平仄對仗的關係,一筆一畫我總能寫得很好。

過年這一天,對於我們這些做孩子的最有趣的當數年夜飯之後的拜年了。

素常,會先去長輩家拜,然後放可隨意去拜年。兒時的春節似乎年年都會下着大雪,在紛紛揚揚的年夜裏,天氣盡管是寒冷了點兒,可厚厚的棉衣下,我們的心卻總是暖和的。七八個孩子會組成一羣,每人手執一個小巧精緻的燈籠,說是天黑路滑好照個亮光,可從遠處看還真有點兒過年的氣勢呢!

我的燈籠是爸用竹篾親手扎的,外面糊上彩紙,再擰上半圈兒鐵絲。細心的家長還會請人在上面繪上八仙過海、誇布追日之類的圖面,看起來特別好看。

那小小讓燒着微弱亮光的燈籠,順着兒時的阡陌,不覺又勾起了心底兒太多的故事,像洶涌地洪水般在不停的衝擊着我們心靈的防線:如今的春節啊,少了些大雪紛飛的影子,像似無情的剝奪了寒冬的說話權一樣,匆忙的人們冷冷清清,在電話裏便傳遞了燈籠所帶來的溫馨與親情。年夜的大街小巷上已經很難再看到熙攘的人羣裏孩子們提着燈籠拜年的背影,被愛情衝昏了頭的你你我我倒是倍感熟悉。

今天,回想着兒時過年的味道,又給了我這份久違的心境,是我頓悟:在擁擠的城市中,我們心靈深處要恪守住一塊小小的心岸,讓他成爲你奔波忙碌之後的一個驛站。靜下心來,慢慢的去品味,去感悟,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輕輕地俯下身來,聽聽自己的心跳,放飛你自由的心緒……

這就是過年的味道,每每回憶起來,都令我們的心中感覺的溫暖,和那甜滋滋的味道。我愛過年的味道!

過年日記 篇8

這是近四十年前的事,過年走親戚是孩子們最樂於乾的事情,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或者一雙新棉鞋,那是格外的有精神。禮物很簡單,一般化的親戚就是兩包草糖果子、羊角蜜、三刀子、口酥餅之類,如果是四包的話那必須是近親貴客了。

在所有親戚裏面,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當屬姥姥家。如果說原因確實能擺出許多條:姥姥稀罕外孫子,姥姥家好吃的東西可以隨便吃,姥姥家有魚有肉肯定拿出來燉……最有誘惑力的是給姥姥、姥爺磕個頭,姥姥會偷偷的塞給兩毛錢的代歲錢。你可別小看這兩毛錢,那時完全可以買到至少兩本孩子們頂喜歡看的小人書。當然,去姥姥家一趟也夠辛苦的`,因爲拿去的禮物“多而沉重”,兩包果子之外,還有大約兩斤豬肉,兩三條白鰱魚,兩三碗炸丸子,十多個白饅頭或者白麪菜包,裝在一個不算很小的竹籃子裏,上面蓋一塊花布……這可不是一個人能幹的事了,必須至少兩人。好在那時孩子多,誰家沒有七郎八虎、八姐九妹的?找個竹竿或者木棍兩個擡了就走,咯咯吱吱,晃晃悠悠,累了,就地稍息,撒泡尿,呵呵手,擡了再走。十里八里的路用不了太久就到了。所以,兩毛錢的代歲錢最終還要一分爲二,但即使這樣,過年去姥姥家仍然算得上是趟美差、肥差,巴結爹孃慢了還真的排不上號。

過年去姥姥家我和哥哥是用不着巴結爹孃的,爹孃的孩子儘管也有七八個,但男孩子只有我和哥哥兩個,去姥姥家送點東西那是非我和哥哥兩個去不可的,更何況姥姥每年都是點名要我們哥倆去的。到姥姥家去要過一條河,要坐渡船,船錢每人五分,很小的孩子免費,這可是個不小的開銷,好的是坐船的錢爹孃給報銷。我記憶中第一次與哥哥合夥過年去姥姥家走親戚我至多七八歲,過河我可以不交錢。那天颳着西北風,娘怕凍着我,給我頭上頂了一條花毛巾,再扣上棉帽子,確實很暖和。爹將送給姥姥的禮物分別裝在兩個竹籃子裏,讓我和哥哥每人挎一個。哥哥比我大四歲,個頭比我高許多,爹的意思很明顯,如果兩個擡着我明擺着要吃很大的虧。我的籃子當然比哥哥的小,爹孃送我們一段路,一再安排哥哥路上多歇幾次,千萬不要累着,過河要往船中心坐,要抓緊弟弟的手等。

哥哥一路很照辦,看我跟不上就歇下等我,甚至幫我挎籃子。我幾乎一路小跑,滿身是汗,棉帽子戴不住就摘下來,過會子還熱,要往下解毛巾,哥哥說什麼不讓。堅持到了姥姥的村頭,有認的哥哥的,我聽見他們在誇獎我們哥倆多麼多麼了不起,能獨立的來給姥姥送年禮了。我還留意到有幾個看着我笑,過去了,哥哥拿棉帽子扣到我頭上:“戴好,頂着個花毛巾,破娘們兒似的,人家笑話你呢!”我就很害羞,不敢擡頭走,到了姥姥家,白髮蒼蒼的姥姥一把拉我到她懷裏,大聲的喊着舅舅:“快抱柴禾來,點火給孩子烤烤,看把孩子給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