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街道幹部民情走訪日記範文

街道幹部民情走訪日記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篇一

街道幹部民情走訪日記範文

“十里大道68號居民樓胡女士又來社區。因樓上衛生間往下漏水,二樓胡女士要求三樓潘先生堵漏,兩人言語不合多次發生爭執。社區綜治專幹已先後三次上門協調,但因兩人各執一詞而無果。上午與胡女士初步商談,希望鄰里之間互相諒解,千萬不要惡語相向,下午再去找潘先生協調。”近日,在潯陽區人民路街道琥珀山社區,記者看到社區書記兼主任馮九雲正在筆記本上記着日記。

在馮九雲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還記錄着衆多往往被外人視爲“婆婆媽媽”的事情:養狗擾民、化糞池堵塞、違章擴展、低保、“失獨”家庭扶助、走訪困難羣衆、餐飲店排煙影響附近居民、上門登記空巢老人、支巷道路維修、安裝宣傳欄、大病救助等等……

雖然每則日記記錄的都是諸如此類繁雜而瑣碎的事情,但每件事情均關乎社區居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體現着最基層的民生民情,馮九雲都記得非常認真。琥珀山社區現有居民1265戶,單位23家,還有經營店鋪的140餘家個體戶,作爲老居民區,總會不時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或矛盾。在琥珀山社區工作4年多的日子裏,馮九雲已記錄了5本厚厚的“民情日記”。正是依託這些“民情日記”,馮九雲對社區情況非常熟悉,幫助居民解決了不少難題,促進了社區和諧,也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尊重。老居民孫贛生告訴記者,“有事找社區”已成爲琥珀山社區居民的共識。

“一忙起來,居民反映的一些事情可能就會忘記,記下來就不會忘記了。”先後當了16年社區主任、書記的馮九雲,不管工作地點工作環境怎麼改變,記“民情日記”的習慣始終沒變,辦公室和她家抽屜裏10多本厚厚的筆記本就是最好的見證。

作爲社區幹部,關愛本社區居民理所當然;而對非本社區的羣衆,馮九雲同樣熱情公正對待,她去年下半年一則“民情日記”就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名拾荒老人到社區一棟居民樓8樓收廢品,沒想到才至6樓就被樓道里衝出來的一條大狗咬傷了。拾荒老人隨即找到狗的主人,希望對方承擔打狂犬病疫苗的費用,但多次上門均遭拒絕,老人只好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向社區求助。

認真記錄“民情日記”只是工作的一個方面,盡力幫助羣衆實現正當合理的希望則是更爲重要的方面。對於拾荒老人的不幸遭遇,馮九雲和社區工作人員非常同情和重視,先後數次上門與狗的主人協商,終於調解成功。當社區工作人員將錢交到拾荒老人手上時,老人眼含熱淚,激動地說:“我只是一個收破爛的老太婆,不是你們社區居民,原以爲你們會找各種藉口推脫,沒想到你們還真的將我的事放在心上!”

  篇二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社區居民何國躍就打電話叫我到他家去,幫他教育孩子。

那是在2015年,我入戶走訪時認識了一戶外來務工人員—何國躍。他是1995年從四川來奎屯市打工的。2014年,他們一家把戶口從老家遷出,準備落在奎屯市,可是因思鄉之情又有一些顧慮和猶豫,便一拖再拖,而後落戶停止,他們一家成了黑戶。2014年9月,何國躍在某企業打工時摔成重傷,喪失勞動能力,這對於一位無任何保障的外來務工人員,簡直是晴天霹靂。他所在的單位按當時的原籍農村人均收入,給他支付了理賠金和生活費,卻無法按奎屯市戶口給他享受各種待遇。得知他家困難情況後,我便作爲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找到他打工的單位領導協調,該領導的回答是“按照國家政策走,因爲他們無戶口。”見與單位協調不成,我又先後找市民政局、勞動局、殘聯、公安局等單位,爲他家的困難四處奔走。終於在2005年5月經過市公安局戶政科、派出所的嚴格審批,他們一家三口的戶口落到了奎屯市烏魯木齊東路街道烏爾邁克社區。市公安局戶政科領導親自到他家裏,爲何國躍免費辦理了身份證,市殘聯領導爲他辦理了一級肢體殘疾證,原打工單位也按其殘疾等級給他發放了相應的補助和護理費。之後,他的殘疾人補貼也在市相關部門的溝通下一一得到了解決。爲此,何國躍、廖菊英夫妻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表達了對我和社區的感謝之情。這幾年,根據黨的惠民政策,我們社區又爲何國躍家申辦了低保,併爲他辦理了養老保險。何國躍夫妻臉上逐漸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所以,當我趕到何國躍家時,聽到何國躍正在教育孩子何鑫,他激動地說:“你這一段怎麼回事,光貪玩。你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王叔叔和社區對咱們家的幫助嗎?!”

聽到這話,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動。我在心裏暗下決心:作爲一名基層共產黨員,一個直接接觸居民的社區幹部,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爲老百姓做好事、解難事,爲打造幸福社區多做貢獻,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