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精選社區網格員民情日誌

精選社區網格員民情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導語:社區網格員是在一個社區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組織中承擔具體任務的工作人員。他們可以是領導幹部、社區負責人、社區一般工作人員、教師、醫生、警察等。以下是精選社區網格員民情日誌,歡迎各位的閱讀與參考。

精選社區網格員民情日誌

 社區網格員民情日誌一篇

誰家有人享受低保;誰家有“空巢老人”;誰家下水道不通、房屋漏水;誰家需要領廉租房補貼卡……相南街道海宮社區第五網格長王黎影有一本“民情日記”,上面詳細記錄着社區裏的大事小事。

7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宮社區時,王黎影正在對流動人口育齡婦女進行復檢。

“我工作忙,有時候就忘了要去做複檢。王姐每次都主動過來,她總是惦記着我們。”今年30歲的侯秀娥,5年前從老家蕭縣來到淮北打工,租住在海宮社區一個平房內。前年,侯秀娥和丈夫一起開了個廢品收購站。由於工作較忙,她經常忘記到居委會進行復檢。王黎影把侯秀娥的情況記到“民情日記”上,每到複檢時間,就會主動前往侯秀娥家的廢品站爲其做複檢。

“流動人口育齡婦女每三個月就得複檢一次。時間久了,我跟網格內的70多名流動人口複檢對象都熟識了,有一半左右我都得自己上門去找。”王黎影說,這些育齡婦女的情況在“民情日記”中基本都有記錄。複檢過後,她還要及時把這些婦女的複檢結果傳回她們的老家。

在海宮社區居委會的牆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張網格化示意圖:整個社區劃分成8個色塊,代表8個網格,由原社區工作人員中的優秀黨員骨幹擔任網格長,負責所轄網格內居民的日常服務管理。

今年31歲的王黎影原是社區內的一名計生專幹,去年4月份調整爲社區第五網格的網格長,負責轄區內9幢樓327戶900多居民的服務工作。

除了休息日,王黎影每天都要去網格內逛逛,“倒不是說我去轉轉就能解決什麼問題,但至少能讓居民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得到我。”王黎影說。

大到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小到衛生死角的清理,辦理準生證、光榮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以及網格巡視中的城管環衛、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都是王黎影的工作。

翻開她的“民情日記”,上面清清楚楚地記載着轄區內方方面面的情況。“要是沒了它,我的很多工作都很難開展。”王黎影說,根通過記錄“民情日記”,自己的工作更有了針對性,居民反映的問題也能儘快得到解決。

社區管理工作不好做,常會看到別人的冷臉。在擔任網格員近一年半的時間裏,王黎影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剛開始去走訪登記居民基本信息的時候有些人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王黎影說,有天晚上她去登記婚育信息,屋內有人跟她對話,但是遲遲不肯開門,還告訴她讓她第二天上午再去,結果去了之後依舊沒人。

“沒辦法,我只能多跑幾趟了。”王黎影告訴記者,她總共去了7次,最終才登記到這戶居民的信息。

“居民們把我稱作‘小巷管家’,這是一種信任、一種褒獎、一種鞭策,我必須盡職盡責,不能辜負羣衆的期望與寄託。”王黎影在“民情日記”中這樣寫道。

 社區網格員民情日誌二篇

翻開網格員民情日誌,疏通下水管道、化解鄰里糾紛、爲居民代辦服務、解答各種政策諮詢,哪一樁哪一件都和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有關。文字平實、枯燥平淡,但是字字蘊含着真情實感、日常民生。

在隨州市城南新區的村、社區,活躍着幾十名網格員,她們走家串戶,瞭解社情民意,解決民生難題,是百姓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她們像小蜜蜂一樣忙心碌碌,東奔西走,她們像向日葵一樣笑意盈盈、朝氣蓬勃。工作之餘,她們用手中的筆,把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和所感所悟寫成民情日誌。

一篇篇日誌,帶着生活的氣息、銜着真情的花瓣,躍然紙上,沁人心脾……記錄着網格工作背後的故事。

發現安全隱患 關愛留守兒童

2014年6月5日,上午10時多。網格員謝盼盼巡查時發現小區10街有個井蓋破損,一名小朋友正在附近玩耍,很不安全。謝盼盼馬上上前去將小朋友引離開危險井蓋,詢問他的住址將他送回家。在將小孩送回家時,才發現小孩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是一名留守兒童。盼盼向孩子的爺爺奶奶說明了井蓋的情況並請他們注意孩子在外玩耍的安全。離開後,她第一時間聯繫了物業負責人,請他們對破損的井蓋進行了標識並及時更換了一個新的。

盼盼在當天日誌中寫道:今天的工作,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入戶時,一位老教師說的一句話:“兒童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要特別關愛他們。”

幫助失主找回丟失的錢包

網格員張文武管轄的前進社區第8網格,裏面有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學院12級汽車營銷班的一名學生楊柳青,7月11日在白雲湖邊拾到一個錢包,內有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等。出於對網格員的信任,楊柳青聯繫了網格員張文武,述明瞭情況。張文武通過身份證上的資料在在移動公司查到了失主的聯繫方式,通過聯繫確認後,失主來到社區進行了認領,並感動地說:“我沒想到丟了的錢包還能再找回來,真的很感謝你們!”張文武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並婉拒了失主的謝意。

小事防患暖人心

碧桂園小區是隨州最大的小區,信息採集的工作量也很大,住戶們早出晚歸,張豔和錢昊決定錯時到居民家中採集信息。7月15日晚上7點多,她們來到小區3街7座502家中採集信息,敲門依然無人應答,卻發現鑰匙還插在門上鎖孔裏,於是取了下來,交給門禁的保安室,保安電話通知了住戶。該住戶趙先生趕回來取回了鑰匙,當晚主動聯繫了網格員,要提供自己一家三口的信息。

張豔在一天的日誌中寫道:“網格的工作服務於百姓民生,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就是工作的成績”。

敲開難進的門

6月19日,網格員沈娟和謝紀剛去水小區入戶,走到一戶居民家門口,沈娟翻看手中的臺賬,指着給謝紀剛看,說,這家門難進啊!我都來了好多回了!

“咚咚咚”敲門,屋裏一個女人問“誰啊”?“您好,我們是水社區的,來宣傳摩托車登記辦牌照政策的。”門開了,隔着外面的防盜門,一位中年婦女問“有啥好宣傳的?”沈娟微笑着說,我們是來宣傳摩托車辦牌照的,順便給您送些女性保健手冊。這位女士說,哎呦,真不好意思,進來吧。進門後,她們給女士發了一本女性保健手冊,還叮囑“以後需要就去社區拿”。宣傳完計劃生育知識,她們又給這位女士講解了摩托車牌照辦理服務內容,還留下了社區的聯繫電話。這位女士笑着說:“沒想到社區服務這麼周到”!她們出門後,該女士一直目送着她們下樓。

沈娟在日誌中寫道:敲開難進的門,圓滿完成入戶工作,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對於這樣的特殊居民,要預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從其他方式真誠溝通,化解了居民的牴觸心理。

隨手翻看了幾位網格員厚厚的“民情日誌”本,不但能瞭解到網格內的院落特點、居民情況等,有的網格員還詳細記錄了居民提出的困難是否解決、解決後居民是否滿意、居民提出的建議是否可行等。

“在入戶時發現住戶高本英是殘疾人,對她的情況作了記錄並作了重點登記,定時走訪……

看到一名孕婦提了一大袋菜很吃力的樣子,我去幫她提回了家……

住戶金駿諮詢小區的學校什麼時候建好,他們戶口是廣水的,孩子能在這上學………

幫36幢301的住戶代辦新生兒上戶口和買城鎮醫療保險……

爲前進社區2網格原鍋廠員工艾江權代辦醫療保險……

6網格居民羅雲勝因生病去世,和組長一起幫助他家辦理喪事……

爲居民江大爺上門代辦老年證……

……

這一頁頁樸實的民情日誌,滿載了網格員對居民的深情,也體現了社區居民對網格員的信賴,這是一張感情溝通之網。從以前上門找社區工作者,到網格員主動入戶並解決一系列問題,網格員們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信賴。“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管委會”的工作網格,也讓居民們真切體會到了社區工作者的用心、貼心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