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2017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最新」

2017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導語:在社區大走訪中,可以發現民情民意,同時可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以下是2017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最新】,供大家參考。

2017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最新」

  2017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黨員幹部用心、用情走進居民的心裏!

  6月6日,星期二,晴轉多雲。

下午4:00,大方社區二樓會議室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方社區14名社區工作人員加上42名志願者正聚集於此,商討晚間社區大走訪的相關事宜。

大方社區黨委副書記王軍主持了志願者代表會議,將社區兩委成員分成7個工作小組,每組一個委員帶領一名配屬幹部,每組配備6名居民志願者,從晚上6:30開始,奔赴金地自在城各期小區入戶走訪。

很快,走訪集合時間到了,社區一樓大廳內,志願者整裝待發,在7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依次走出社區,大家帶着手領袋、致居民的一封信、民情聯繫卡,帶着感情走訪、帶着誠意傾聽、帶着責任解決,開始了金地小區集中大規模的入戶走訪。

大方社區位於南京市雨花臺區板橋新城,佔地面積4.13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餘人,下轄10個村民小組和金地自在城、宋都南郡國際2個商品房小區,屬於傳統村居與商品房小區並存的混合型社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彼此間互不相識,對於社區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較低。在對金地自在城的走訪過程中,由於很多居民在搬來這裏之後幾乎沒和社區有過接觸,也出於警惕心理對社區走訪人員不理不睬,甚至有些居民還頗有怨言。

針對這種情況,社區黨委立刻聯繫了金地物業,讓物業安排人員陪同走訪,並在所有小區電子屏上打出社區黨委“大走訪”的通知宣傳到位,提前告知居民。

感受一:走訪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很有“辣度”的問題,社區黨委書記孫建國晚間走訪時候,就經歷了一些居民的“怨氣”,例如:“小區的停車位這麼少,城管還天天在路上貼罰單,讓我把車停你們社區嗎”;“物業管理不好,樓棟保潔次數不夠”;“我們要成立業委會,維護業主權益”……對此,孫書記耐心解釋:“我們已經聯繫了城管,他們表示會在兩側輔路多規劃一些停車位方便大家停車;目前,已在路口申請設立了紅綠燈,以後大家過馬路就安全多了”。

走訪後,孫書記頗有感慨:遇到這些問題我們不能迴避,唯有耐心給予解釋才能讓居民對社區、對政府有信心。

感受二:大方社區居委會主任李明強同志在經歷過一晚上的走訪後,深有感觸,在他的微信圈中,我們看見了走訪的經歷:“大走訪到金地六期掃樓,共走50戶,3戶熱情接待,5戶把門外開到底,2戶拒絕開門,其他都是手放在門把手上開三分之一聽我說話。好在居民志願者跟着起到了大作用,居民之間的溝通讓住戶更容易打消顧慮”。

走訪結束後,李主任表示,走訪也是門技術活,爲居民辦好事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只有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羣衆心聲,用心用情爲居民服務,才能贏得居民的肯定。

感受三:大方社區黨委副書記王軍,走訪了社區金地四期居民汪志寧家,汪志寧是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因熱心志願服務,人稱“冬姐”,先後爲山區孩子捐款6000餘元,號召居民籌款近2萬元,是社區熱心公益人士的代表。

在走訪交談中,冬姐表達了對社區的建議:“希望社區能夠繼續做好幫扶雲南山區的公益活動,搭建好愛心平臺;同時,對於金地小區內部道路的亮化及綠化、車輛管理能夠進一步提檔升級。”針對冬姐提出的問題,王書記表示,大方社區的社區幫扶山區活動是一項特色工作,將會長期實施下去,爲居民奉獻愛心搭建通道;對於金地小區內部道路的管理,將從大方路着手實施,首先從亂停亂放整治開始,後續還將對道路破損進行維修,沿線綠化進行補植。

幾個月的走訪以來,王書記最有感想的是:社區居民的利益訴求無小事,社區工作就是要通過大走訪,全面瞭解居民的需求,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收集居民的建議,把全體居民牢牢凝聚在社區黨委周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社區建設的水平。

  2017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和諧家庭

  2017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走的是民情,訪的是民意。隨着大走訪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社區作爲黨的最基層組織——在大走訪工作的實踐中發現了很多的`民情民意,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在走訪期間,有一件事深深觸動了我。

月初,我與社區的同事在走訪時,在十五巷的路邊看到一位老人家枯坐在石墩上默然不語,我發現她神情有異便上前詢問。原來,老人家原來住在十五巷,後來十五巷拆遷,給老人重新在佳和園分了安置房。房子落戶時,老人的小兒子在徵得老人同意後將該房屋產權落在了他兒子,也就是老人孫子的名下,老人與小兒子一家合住在佳和園。原本皆大歡喜的結局隨着合住生活的延續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老人有很多老習慣,愛整齊,愛清潔,愛“管閒事”,操勞了一輩子,也見不得兒孫輩好吃懶做。而她的孫子——一個年輕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小毛病,老人家便會嘮叨着說孫子一兩句,天長日久,不光孫子開始嫌老人家嘮叨,連她的小兒子也開始怨聲載道。今天早上,小兒子在頂撞了老人幾句後便上班了,老人家想着氣不過,開始懷念以前的生活,懷念自己的老街坊,於是便循着自己的記憶來到了十五巷——原來自己老宅的附近,可是這一片已然拆遷,早已物是人非,老人已經找不到自己記憶裏的景象,便枯坐在路邊,一心的心灰意冷。聽完老人的敘述,我便一邊安慰她一邊扶着她回到了社區。

回到社區後,我一邊囑咐同事陪伴老人,一邊打電話聯繫她的小兒子。不一會,老人家的小兒子來到了社區,他一方面感謝社區對老人的照顧,一方面希望社區能夠出面通知老人的其他兒女,大家協商共同贍養老人。我和同事聽後表示可以聯繫老人的其他兒女,但是,不是說我們現在聯繫,他們就能立刻趕來,所以還是希望他能先把老人領回去,然後我們聯繫好老人的其他兒女後,大家約好時間再來協商老人家的贍養問題。我認爲原本合理的建議卻招致了老人小兒子的非議,堅決要求今天就解決,還說,問題不解決就不帶老人回去。我們多方解釋,勸解無果。雙方僵持着,小兒子竟撇下老人走了。老人坐在社區淚眼婆娑,跟我們哭訴小兒子的不是,我們耐心的開導她:“老奶奶,矛盾的產生不是單方面的,在日常生活相處中您是不是也要注意改一下愛‘管閒事’的習慣,您都八十多歲了,只要把自己身體養好,每天過的樂呵呵的,不比什麼都強呀!兒孫自有兒孫福,就別操那麼多心啦!”老人聽了頻頻點頭,似乎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臨近中午了,還遲遲不見小兒子的蹤影,打電話也沒人接,爲了安撫好老人,我們放棄午休,買來吃的喝的,先給老人吃下,然後我們社區工作人員輪流吃午飯,看守和開導老人,一直守着老人直到下午上班了,還不見老人的小兒子回來,因爲不知道老人佳和園的具體地址,問老人也支支吾吾說不清,不得以只得通知了民警來社區一同護送老人回家。

在我們社區和民警同志的護送下,老人安全抵達家中,我們對老人家的小兒子進行了批評教育,“不論怎樣,子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不能說因爲協調無果就對老人不管不顧,這個是不對的。”在我們義正言辭的批評教育下,老人家的小兒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接受我們的批評教育。同時,自己也會聯繫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將老人贍養好,讓她安度晚年。

回到社區後,我回想這件事情使我深切的感受到大走訪的必要。不是大走訪,我們不會深切詳細瞭解到每個家庭的困難和問題,也許,有些問題和困難,我們一時解決不了,但是,知道了困難和問題的存在,通過大家的努力,我相信這些問題和困難總能有一個圓滿的解決;沒有大走訪,我們也許就發現不了這麼細緻的問題,可能因此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我們作爲基層黨組織,面對的就是千家萬戶,聽到的就是家長裏短,維護的是一方“寸土”的安定和諧。但是,千萬家便是國,只有每個家庭都和諧美滿了,我們纔會有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早日真正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