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新年風俗的日記範文

關於新年風俗的日記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導語:春節又到,關於新年風俗,每個人地方各具特色,豐富多彩,反映人們的美好願望。以下是關於新年風俗的日記範文,歡迎閱讀與參考。

關於新年風俗的日記範文

  【日記一:新年風俗】

 201x年x月x日 除夕

鼠年辭舊歲,金牛賀新春,又是一年春節到。

不知道是因爲上了年紀的關係,還是因爲時代變易,我總覺得現在的年味是一年比一年淡。想想自己小的時候過年,甭提那個高興勁了,離除夕夜還有一大段日子,就在扳着手指頭一天一天的數着,日日夜夜盼望春節的到來,一想到春節即將來到,好幾次興奮得一整夜的睡不着覺,等到了除夕那天的時候,一大早,屋裏巷外就到處震動着喜慶歡快的新年歌曲的聲音,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鏘,新年終於來到。先說大人們的話,這一天大人們可並不空閒,他們一大早就要起來裏裏外外的跑,做宗祭的各種各樣的供品,爲大掃除完清淨的門庭貼上春聯,貼的端端正正的筆筆直直的,太陽已經升過牆頭,陽光照射下,遠遠望去,巷子裏一連着過去,都是紅通通,透着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這時候最高興的要算孩子們了,夜晚還沒降臨,有的小孩子已經迫不及待的穿上了爸爸媽媽給買的新衣服,一羣小傢伙搭拉在一起,互相炫耀自己的漂亮衣裳,有的小朋友奶油奶氣地扳着手指在算今年將會得到的紅包,唸唸有詞的,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奶奶一個,爺爺一個,外婆一個,外公一個,叔叔嬸嬸是每年都不會少的,而且舅舅舅媽叔公阿姨們每到年初二初三也是要到家裏定派不誤,數着數着,小傢伙憨憨地的臉蛋不禁自我陶醉起來,彷彿那情景就在眼前,她數紅包都有點數不過來了,這可把那些族小丁少的小孩給嫉妒死了,有的聽了不開心,掉轉頭哼了一聲,鬥氣似的甩了一句:過了年我的紅包會收比你多,多很多很多!畢竟女孩子比較斯文一些,玩的不開心至多紅臉賭氣一番,可男孩子並不這樣。他們的口袋裏有了一些錢,便計劃着怎樣的玩法才能更刺激一點。一羣男孩子們放沖天火箭,啾!嘭!放完沖天火箭之後,放滾地蜜蜂,蜜蜂被點燃後吱吱吱的在地面旋轉起來,並且散發出火花,放完滾地蜜蜂又放甜筒煙花,點燃後一丈多高的煙花不斷從甜筒孔裏噴射出來,像一個噴水池一樣,不過要比那刺激多了,面對自己燃放的煙花,男孩子們嘖嘖自我讚歎,都說自己的煙花放的最漂亮。玩完了這些還算正兒八經事情,他們厭倦了,腦子裏會閃出一些鬼主意——惡作劇。一個女孩子從遠處走過來,他們把火柴炮在火柴邊緣蹭了一下,便拋在路中間,任憑它吱吱的響,等到那女孩剛好走到路中間時,那炮便嘭的一聲震天價響,把人家小女孩嚇得心驚肉跳,臉色青白的,搞那惡作劇的人便坐在牆角拍着手掌哈哈大笑,這當然少不了那女孩的一頓臭罵,但罵了幾句之後也是覺得無可奈何,因爲這樣的小孩子惡作劇在我們這裏的路上隨處可以碰到,還是自己留個心眼多加觀察方爲上策。

這樣的樂趣已經是屬於小孩子們的專利,像我二三十歲的人偶然想發一下童心,想重溫一下童年的夢想,只怕招來一個傻瓜或者白癡的頭銜,那是不務正業的。雖然這樣,但到了大年三十,我依然可以複習一下童年的舊夢。從下午兩點鐘的時候,就有畢畢剝剝的聲音從遠處高低起伏的響起來,畢畢剝剝之後照例會有一滾有着濃烈硫磺味的煙霧蔓延開來。有潔癖的人很不爽,罵這是污染環境,製造噪音,勞民傷財,可惜我很粗俗,並沒有這樣高尚的認識,樂得聽那畢畢剝剝的鞭炮聲,樂得聞那撲面而來的滾滾硫磺煙味。我說不清這種癖好的由來,也許是人長大了吧,長期混在社會,每天總是過着機械一般的生活,吃飯,上班,睡覺,面對社會上的人,雖然坐在一起侃侃而談似乎十分投機,但其實每個人心裏都各懷着自己的利益打算,言談舉止之間彷彿帶着一個微笑的面具,並不真實,時間久了令人感到厭倦。而鞭炮聲和硫磺味把我帶回童年的一個真實的一個世界,那裏的人們是那麼的原始,那麼本然的生活着,堪謂精神世外桃源。

但我們這裏的鞭炮聲最熱烈的要算除夕十一點之後,十一點鐘爲民間傳統紀時的子時,子時一到就意味着進入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這時人們要打開大門,放一個鞭炮,表示開門迎接新春,然後再過幾個鐘頭,大約凌晨的時候,人們再放另外一個鞭炮,這是除夕守歲完成了,可以關門回家睡覺了。在我們這裏,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這樣,打一個開門炮,再打一個關門炮,於是十一點開始,整個城鎮就處於轟隆隆轟隆隆的此起彼伏狀態,現在有的人家比較注意安全,怕爆竹傷人,已經有一大部分人沒放鞭炮了,但到了十一點多鐘,炮聲仍然要響,雖然比以前少了許多。因此每年除夕的晚上,膽小的孩子和難以入眠的人往往十點未到就上牀睡覺了,爲的是避免聽到那一整夜的畢畢剝剝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但在我,似乎是一年一度的美好時光,我要盡情的聽一聽家鄉的爆竹聲。

闢辟啪啪,“爆竹聲聲辭舊歲,子開金牛送大吉”,在這樣的爆竹聲裏我要先祝福一下自己,希望在新的一年裏事事能大吉大利。

  【日記二:新年風俗】

 201x年x月x日 正月初一

除夕的鐘聲一旦進入十一點,表示子時已到進入農曆新年了,翌晨起來便是農曆大年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開始,中國人喜歡吉祥寓意,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是不允許罵人咒人的,如果一不小心說了不吉利的話,自己要打嘴巴,唾口水,重新再說,說好話,吉利話。小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可不喜歡這一套,但因爲上面有大人們的教導,也不敢說得太出面,只是互相逗着,用切口,用語言陷阱,把人騙進去,等到被逗的人進了圈套,小孩子們便圍着他賴他說不吉利話,說他一年要衰到底的。以前看魯迅的《朝花夕拾》,小魯迅在新年一大早起來就要被長媽媽搖着臂討說吉利話,這就使我想起小時候和奶奶睡的時候正月初一一大早醒來就要跟奶奶說吉利話的情景。

在魯迅家鄉的習俗裏,除夕晚上長輩們把壓歲錢趁着小孩子們睡覺的時候把錢壓在枕頭下面,在我看來,這情景有點像西方聖誕的老公公,而在我們這裏,情形卻不一樣,我們派發壓歲錢是咋除夕晚上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家人守着火爐,圍聚在一起,等到餐桌上的豐盛食物吃得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壓歲錢才按照次序發給晚輩,先是爺爺奶奶發給孫子,然後是爸爸媽媽發給兒子,但有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會工作賺錢的了,或者已經結婚的了,倒要反饋,給長輩派紅包,便是孝敬,於是在除夕團圓飯上紅包你派我,我派你的,也煞是熱鬧。

但到了翌日初一,卻是不發壓歲錢的,這一天大家只是在家裏玩鬧,或者到大街上看熱鬧。看起來似乎很無聊,其實也別有一番風味。在我們這裏,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初,要以善開始,不準殺生,只能吃素。不知怎的,初一的早餐大家一例的相似,都是菠菜,鹹豆腐,鹹蠔生,鹹抄蘑菇片,甜的就銀杏湯,紅棗湯,姜薯湯等等,許多不愛吃素的年輕人這時候也是吃的津津有味否認,家家戶戶的風味那麼整齊一致,真不知道這例俗是哪位天才人物定下來的,太佩服他。在當今飯足肉厭的時代,讓年輕人吃一吃素菜,頗有憶苦思甜的教育功能,或者套用現在時尚的健康觀念來說,真是綠色食品,有益健康。

大年初一這一天我們是不走親戚的,只有那些要好的年青的男孩子們和女孩子們聚集在一起,然後一羣人穿着漂亮的衣服到城鎮裏的大街小巷裏逛,這邊逛逛,那邊逛逛。在這一天,街市裏的人也是特別的多,不懂事的小朋友們由父母帶出來,一幫幫的,走在這樣的路上,人挨着人,人擠着人,有時候載客的三輪車輛也到這樣的街道來湊熱鬧,一輛一輛又一輛,街道路面本來就不太寬闊,碰到有的司機不講禮讓,往前死擠,於是只能落的個人擠路塞的結果,大家堵在慢騰騰的隊伍中艱困的移動着,有的聽着耳邊嘈雜的喇叭聲,車鈴聲,聞着身旁的人難聞的汗臭味和車輛排放出來的汽油味,不禁厭煩起來,開始罵街。

逛大街的人似乎都要受這麼一番折騰,不過走出堵塞路段就輕鬆的多了,在開闊的地方展眼望去,可以看見路邊一排一排的擺放着各種各樣的燒烤攤子,有燒雞翅膀的,也烤香腸的,也有烤各種奇怪的東西的,烤得一街子都是蔓延這夾着肉香的薰煙味,此外還有蜜餞攤,水果攤,鹹蔥餅攤,番爐穿錁等,其實這些還只是路面貨,大街道看到的而已,如果要深入去挖掘這個小城的美食真的是數不勝數,在這個小城的各個角落幾乎都分佈着各種各樣的美食,想吃甜的,有綠豆湯,姜薯湯,白果湯,魚翅湯,魚嘌湯,攤點擺放各種可供佐餐的小吃,有炸得黃金亮黃金亮的大油條,有上面撒着霜花的油雪,還有大小可供選擇的油錐,大的是圓圓的,象棒球那麼一大顆,裏面包着紅豆或者芋泥餡兒,小的呢,只有一個大拇指那樣,像這麼些油炸的美品,以前可吸引了我,一下子就能吃好幾個,但年紀大了,有點保健意識,吃了會容易上火長痤瘡,於是便對它們敬而遠之,偶爾撕取一角聊解嘴嘗。在我們城鎮臨海的一條長達幾公里的公路上,就是一個隔着一個的海鮮店,滿滿的皆是。如果要把這座小城的美食一一列出來,那可是幾摞本的大書,城裏牛人很多,他們知道的美食也遠比我更爲博大精深,吾小輩只是三千若水,小取一瓢以誇於人前而已。

但說到玩了,這小城的確有些遜色。城鎮地方太小了,站在高處遠遠望去,是櫛鱗節比的樓房,沒有多少空地。改革開放之前建造的文化公園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娛樂措施很落後,小孩子們都不愛去那兒玩,漸漸的爲老人家們所取代,變成了老人家下棋,唱潮劇,拉琴擊弦,嘆功夫茶聊家常的地方。

官方的公園場地荒棄不用了,但我們這裏的民間熱鬧卻經常依舊。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個社區裏的熱心人往往要整弄一下老祖宗傳下來的絕活讓勞作了一年的這方人民熱鬧一下,社區裏的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盡心盡力的要爲家鄉人民助興一番。有醒獅對,他們在熱鬧又空曠的地方,或者小城裏著名的神廟面前,都要轟隆隆,轟隆隆的舞蹈一番。對於醒獅我卻不太感冒,因爲這樣的舞蹈打開電視機隨處可見,簡直稱爲司空見慣。最值得家鄉人民引爲自豪的還算我們這裏的英歌舞蹈,其實在我們附近幾個地區,也有這樣的英歌舞蹈,同樣講述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英雄的傳奇故事。但有一年,幾個地區的英歌舞蹈隊集中在一起比練,練來練去,結果不是他們的舞蹈文弱無力,便是道具服裝太過隨便,等到我們家鄉的舞蹈對一出場,其亮相便可謂是氣勢逼人,不用說別的,先說一百0八好漢身上的衣飾,武畔的上衣以黑色爲主調,顯得格外莊重嚴肅,下衣以及邊飾皆以大紅大綠爲襯托,顯得格外鮮明。而臉譜也是別具特色的,聽說武畔的臉譜都是一人一式的,沒有重複,而且化妝也極爲講究,每個武畔的臉譜都要化妝出他們的性格特色,例如李逵就要化得粗狂一些,武松呢,就要化的眼睛裏透出一股正氣,諸如此類,我不知道京劇裏的臉譜是怎樣化妝的,但英歌舞的臉譜應該算是國粹中特別的一部分吧。行進隊伍中,武畔後面是文畔,衣飾化妝卻簡樸些,對我來說沒有多少吸引力。英歌舞的表演主要還在於武畔們,這些武畔都是從社區裏百裏挑一的青壯年,氣力很好,不然何以能把一尺多長的雙棍舞動得虎虎生威。英歌舞有其精妙的表演方法,每當由站在車鼓高處長髯垂胸的宋江敲起鼓來時,那一條隊伍便配合着身形步法節奏緩急的表演起來,武畔舞動着雙棍,文畔敲擊着鼓鈴。隨着將帥宋江的鼓點越來越急,隊員的棍聲和鈴聲也越來越急,打到高潮的時候,頭上卷着團蛇的時遷抓着一條長蛇穿梭於隊伍之間,表演更加緊密了,隊員們一邊急速的變換隊形,一邊更有力的敲擊雙棍和鼓鈴,大聲的吆喝着“嗬嘿,嗬嘿!”的聲音,真是嘆爲壯觀。

早上的時候是隻允許吃齋素的,到了傍晚可不一樣,人們拿出了供奉先祖的各種祭品,一般都是雞鴨魚羊之類,這可是一個豐盛的晚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