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

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

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爲吉。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我吟誦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鄉的春節來。

我的家鄉在文成,那裏的春節熱鬧非凡。在除夕的前一、兩天,家家戶戶都忙着準備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聯、小零食……當然,做年夜飯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還買了燈籠掛在門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進行大掃除,用乾淨的環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數不勝數,爲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則是過年的一大“重頭戲”。還沒等到天黑,炮聲早已“噼裏啪啦”地響了起來。長輩們顧不上看風景,手忙腳亂地把家裏佈置好,而媽媽則跟姑姑、阿姨們一起精心準備年夜飯。天空變得更加漆黑了,遠處煙火的光芒卻沒有減弱。孩子們趁着這個時間從屋內跑出來玩。女孩子們聚在一起,互相述說着自己對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們,總是愛調皮搗蛋。玩火、扔石頭、放危險的鞭炮,他們哪一樣沒做過?所以,爲了安全起見,家長們忙完後會把孩子們老老實實地關在屋裏,不讓出門。

春節聯歡晚會大約在七、八點就開始播出了。這時,年夜飯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長輩們允許吃飯後,才能動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團聚在一起,吃着豐盛的年夜飯,看着歡樂的春晚,整個縣城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吃完飯後不能睡覺,要守歲。這時,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時不時能聽到幾句表示讚歎的家鄉話。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個縣城的街道上空蕩蕩的,全縣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牀了。穿上新衣,爭先恐後地去親戚好友家裏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子,都要說祝長輩們萬事如意、壽比南山之類的話,才能拿到壓歲錢。不過,拜年的目的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大家能夠在新的一年裏能夠更好地生活。

元宵節到了,家家做湯圓,到處都能聞到湯圓甜美的味道。

過了元宵節,春節差不多結出了。春節悄悄地到來,又隨着我們的歡笑聲悄悄溜走。春節,承載着我們的期望與歡笑。

春節風俗的日記三篇3

“春節”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語。在日本那裏的人們在年前飾以竹葉草繩和白紙帶,松竹代表長春不老,白紙串代表淨化和辟邪。他們就是這樣在年前準備好,後迎來的則是春節。在越南他們有掃塵守夜同時拜年等迎接春節,而我們呢?又是如何過着屬於我們的節日?

我有問過身邊比我小的人,在他們眼中的春節則是有玩不完的鞭炮吃不完的零食收不完的壓歲錢,穿不盡的新衣服,拜不完的年。可是我聽着總是覺得奇怪,春節不就是春天過的節日麼?怎麼跟那些玩意扯上關係了?由於自己的好奇心太重,所以去尋找答案。

帶着疑惑奔走的.途中,我看見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了叫春聯的東西,這是他們在新的一年的精神寄託,寫的都是希望,與收穫,原來新年與春節有一定的聯繫。我還知道人們在年前都要把家裏徹徹底底的打掃一遍,一塵不染,新年自然都是新的啦,所以人們通常都會買新年的所需要的物品,總之都是新的。在那個時候你可以看見車站,火車站黑壓壓的一大片,那都是農民工們趕着回來和家人團聚的時光。

後來,在吃飯的時候還了解到過年一定要有兩道菜叫年糕和魚。不用想都知道了,就是片面的年年有餘了,希望在每一年都會有一定的收穫並且留下來,這樣久了,也就富裕了。

同時在電視裏也看到春運一事件,背進離鄉的遊子們都會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這不我領居就是這樣,原來生活在杭州的她,早在半個月前就趕回了家,他告訴我,春節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語境下是一個盛大的隆重的節日,且不管多遠,多困難他們都會回來。由此可見春節的重要性,也有必要性。

並且在家鄉土生土長,這是十幾年裏自己也沒有相待,至少還知道人們的一些習俗就好比貼春聯,倒貼“福”守歲,拜年,鬧元宵等。同時不只是看的玩的,還有吃的像年糕,臘八粥,餃子,春餅等。春節中玩得開心也不能忘記一些注意事項,就好像在大年初一不能掃地,聽說會把好運掃掉,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真的是有趣,包括一些節日,所以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春節甚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