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傳統文化研修日誌

傳統文化研修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參加了傳統文化研修,你有什麼心得呢?通過日誌的記錄,把自己的感受總結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傳統文化研修日誌,希望能幫到大家!

傳統文化研修日誌

傳統文化研修日誌一

遵循慣例,今天上午,我們首先抄寫並背誦國學經典。然後,大家集體吟唱《禮記·禮運·大同》,重溫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所崇尚的夢想與願景。接下來,爲大家解讀“國學經典價值與《論語》教化之道”的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主任於建福教授。於教授從五方面進行了專題解讀:經典文化價值認同與自覺;國學經典教育“春天的氣息”;《四書》一貫之道;《論語》——修己安人之聖教以及中小學蒙學教養。於教授的講座讓全體學員深刻體會到了經典文化對國民的意義以及作爲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所肩負的責任。

下午兩點半,研修班一行八十多人懷着虔誠的朝聖之心,徒步數裏,沿沂河西岸,去孔子出生地尼山膜拜。通往山上的道路兩旁,盡是參天松柏,數百年的樹齡的古柏隨處可見,有的樹齡已達千年之久。我們來到尼山東麓腳下的夫子洞,那是孔子誕生的地方。一個縱深不到2米的小洞,兩千五百多年前,一個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生命就誕生在那裏面,而且他的思想正在影響而且將繼續影響中國和世界。冒着綿綿細雨,我們在夫子洞前舉行了祭奠儀式,一是緬懷先賢孔子,二是教導我們這些中華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份,三是起到了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感覺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近距離地接近孔子。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以孔子爲榜樣,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傳統文化研修日誌二

中國文化實屬於“道德性文化”,《論語》之德,在於修己,在於安人,在於安百姓,而這對於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來說,其最大意義便是守護住傳統文化的淨土,做一名德行合一的教育者。

第十七屆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班由素書樓文教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主辦,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協辦,香港新亞中學承辦。來自兩岸四地(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近40位中學教師參加了此次研修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爲“《論語》論德”。合肥一六八中學語文組舒暢老師作爲安徽省的唯一代表參加研修。

本次活動爲期七天,六場講座,場場折射大師智慧,啓迪我們的思想;六處參觀,處處透出文化內涵,打開我們的眼界!此次盛會,大師雲集,有80多歲但仍筆耕不輟的錢遜教授,有慈眉善目,秉承傳統文化精髓的臺灣辛意雲教授,還有身雖退隱心繫國學的劉國強教授,有淡泊名利潛心修德的志蓮淨苑樑瑞明院長,有在志在堅守矢志不移的施仲謀教授,更有年青一代接過父輩旗幟的何啓明議員。他們精細準備,介紹了香港,臺灣的.國學現狀,與我們探討了國學的精神和價值。

本次研討會,在一種開放,包容的氛圍下進行,成員們可以各抒己見,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語言教學環境下來談論我們民族最根本的東西。大家都覺得,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不管是大陸,臺灣還是香港、澳門,同爲龍的傳人,來研究我們的文化,討論儒家的精髓,來傳承我們的傳統精神是那麼迫切,那麼重要。

錢穆先生在新亞校歌裏寫道“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作爲語文教育者,不能僅僅交給學生書本上的東西,我覺得更應交給學生文化精神的內涵,交給他們做人的道理,交給他們民族文化的精神。

教授們的身上散發着人格的魅力,我想這正是德行的體現,這正是一種內在生命的覺醒,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們的身體力行,必將永遠激勵着後輩們在傳承國學的道路上砥礪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