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英邑杜姓現狀日誌

英邑杜姓現狀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湖北英山杜氏一脈,系始祖甫公、一世祖萬鼎公的後輩子孫。八百年前,也就是南宋末年,因連年戰亂,民不聊生,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爲躲避戰亂,萬鼎公毅然從古徽州舉家遷徙到現在的湖北英山東河一隅定居。從定居英山那一刻起,萬鼎公成爲遷英杜姓的一世祖,同時,也是始祖甫公的二十世孫。

英邑杜姓現狀日誌

從此,杜氏就在英山這片熱土,紮根、生長,開花、結果;儘管先輩們仍然飽受社會動盪之苦,但先輩宗親以頑強的毅力,憑藉勤勞的雙手、智慧的處世哲學,在英山繁衍生息,再也沒有離開過英邑之地,由初時的定居,到現在的世居,從萬鼎公一世祖算起,已經延續了37代。

那麼,作爲杜氏寶田堂一脈,其繁衍的現狀又怎樣呢?根據縣公安戶籍資料顯示,英山杜氏聚居地,主要分佈在雷家店鎮如下幾個村,即:老鸛衝村、過路灘村、板塘坳村、飛躍村、東明村、躍進村、友誼村、五一村、江家畈村、萬家衝村、楊家莊村、院基衝村、汪家山村、茶園河村、黃慄樹村、朱家山村、天花坪村、冷家山村、方家山村、程家咀村、曹家店村、杜家畈村、蔡家山村、茶園廟村、楊樹橋村和上溝村等。另外,遷到縣內其他地方居住的有:楊柳灣鎮的老林沖、水口橋、莧衝壪、遊擊衝、西莊畈、北流水村,溫泉鎮的上馬坳村,南河鎮的白羊山村,孔坊鄉的聞衝村,石頭咀鎮的古城村等;到公元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因響應國家號召,離鄉支邊、參加工作分配及男女婚配等,再到後來改革開放,大江南北出現了打工潮,受南下、北上、東進、西移前往打工等因素的影響,遷往外地的有:新疆的烏魯木齊、北京的有關黨政軍機關,羅田的大河岸雷公山,金寨的黃良、油坊店、斑竹園村,嶽西的徐良、王城、餘河村,霍邱等等,還有較早遷出外地的部分宗親,如遷往陝西、河南、湖北竹山、浙江臨安、江西永修等地,由於時間跨度長,加之過去交通、通信不暢,遷出宗親未能與故地親屬告知具體地址和聯繫方式,這一小部分宗親後來在七修之後,就失去了聯繫;這些宗親在新的地方繁衍生息的情況,也就無從考察,處於情況未詳狀態,有待今後這些宗親的.後代前來認祖歸宗或由英邑杜氏宗親聯誼會組織專班人馬逐一前往查訪,將已中斷的信息給以連上,重新進入族譜,以確保失聯“信息”始終“在線”。

這是杜氏寶田堂一世祖後輩宗親,當前世居地域的分佈情況。

至於人丁的繁衍,寶田堂這一脈,據九修人丁信息採集的數據顯示,人口由初始遷英時的四、五人,經過漫長歲月的考驗,人口規模亦有擴大;新中國成立後,杜氏人丁的繁衍,其間雖受“計劃生育”的影響,但人口的增長勢頭很旺,發展到現在共有一萬二千餘人,其中,男丁有四千多人。可謂,寶田堂一脈,英邑杜氏繁衍生息之地,是物華天寶,地靈人傑,子孫昌濟;不僅後繼有人,更是人才輩出。

宗親中當代突出的代表有:新疆的杜伯偉(地廳級)、杜伯斌(縣處級)、北京的杜裏(總參正師級)、杜昌華(縣處級)、杜陳生(縣處級),等等,知名的企業家有:湖北中信仁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勇,湖北東泰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典清,鄭州德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志勇,青島萬博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立,湖北(英山)金雷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訓,等等;還有一大批財富業主,正在爲自身的事業不懈打拼,其經營領域不斷拓寬,真正是日新月異,不斷地創造着新的業績、新的輝煌。

放眼望處,吾輩杜氏宗親不管是在城鎮、還是在農村居住,現在大都住的是樓房,電燈、電話(手機)、電視、電腦、電扇、空調等現代電器都得到了普及;尤其是近現代居住在農村的杜氏宗親,雖經歷過較長時間的貧窮和困苦,但風雨過後得見彩虹,幸福時光已入駐千家萬戶;杜氏宗親們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就陸續從衛生條件差、土木結構的低矮平房,搬進了自建磚混結構的二至三層的“小洋樓”, 現在的困難戶建樓房,還能得到國家的建房補貼;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廣大宗親們不僅都有自己的產業,還堅持多業並舉,年年六畜興旺,而且還有不少宗親成爲了農村專業戶,多數宗親都在銀行有不菲的存款,正由溫飽型生活步入小康時代;隨着國家投資修建通村、通組、通壪公路的逐步建成,還有不少宗親購置了運貨車、小轎車和摩托車,過着先人想都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隨着國家的日益強盛、惠民政策的不斷深入、社會的祥和安定,這樣的幸福生活,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紅火。

這就是當代英山杜氏宗親,生活現狀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