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化學考研員日記2篇

化學考研員日記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201X年12月10日 星期三 陰

化學考研員日記2篇

天氣已經很涼了,我們下校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榛子中學,更顯得異常寒冷,當我走進教室,一陣暖意撲面而來。教室裏用煤爐生了火,暖烘烘的,學生一張張紅僕僕的熱情笑臉,讓我暖由心生。

上課了,今天學習的是袁老師執教的《燃燒和滅火》。教師由生教室裏的煤爐火引入:

師:冬天,你們每個人都當過生火的值日生,哪位同學說一下,在你做值日時,你是怎麼樣把煤火生燃的?

生:我先把紙點燃,然後把比較細的柴放在上面,讓它燃起來後再把比較粗的柴放進去,燃得比較旺後,最後把蜂窩煤放在上面,過一會兒煤就燃了。

師:那你爲什麼不用火直接點煤呢?幹嘛費那麼多力?

生:直接點不燃。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爲什麼煤直接點不燃呢?燃燒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發生呢?

生:想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燃燒和滅火》

教師由身邊的生活生活情景引入,利用了學生想弄個明白的心理,很快把學生吸引到了課堂上。接下來,順理成章的,也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燃燒的條件”的學習活動。到了“滅火原理”的學習了,按照以往常規的教法,就是根據破壞燃燒條件來推論了,再根據推論舉些實例,進行一些分析就算完成了。而袁老師一改常態做了下面處理,把課堂推向了一個高潮:

師:現在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把桌子上的蠟燭點燃,用各種方法將蠟燭熄滅,方法越多越好。並把你的方法記錄下來,並結合燃燒的條件進行簡要分析,爲什麼你這種方法會使燭火熄滅?

這下教室裏可炸開了鍋,每個組的同學都很積極的參與其中,討論的、動操作手的、記錄的,時不時還傳來陣陣笑聲、爭論聲,但忙而不亂。約五分鐘後,學生分小組進行彙報:

生1:我們小組採取了以下方法:①用嘴吹滅;②用燒杯罩滅;③用水澆滅;④用書本直接向蠟燭上蓋滅。

生2:用書扇滅,用剪刀挨着燭芯的根部剪掉燭芯而熄滅

生3:把燃着的蠟燭倒立過來,一會兒就熄滅了。

生4:在第六單元我們還實驗過,把二氧化碳向燭火上傾倒,也會熄滅。

……

然後,教師讓學生分析其熄滅的原因,對有些難度較大的進行適時引導,如“學生把用嘴吹滅分析爲二氧化碳使其熄滅的”。再把各種熄滅的方法進行歸類,很順利的得出滅火的原理。

袁老師在此處所取得的成功在於創設了恰當的情景,能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得輕鬆愉快。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適當情景,引發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完成學習目標的達成。即採用“情景→問題→結論”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生動,學生學得主動。

201X年3月3日 星期二晴

早上8點,培研中心一行12人來到高橋鄉所屬中小學視導。我們中學組六人來到高橋中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水泥操場,操場中間兩個籃球場地上是新換上的玻璃鋼籃球架,環形跑道周圍是新移栽的還沒發芽的碗口粗的樟樹,位於操場北面的教師宿舍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樓面貌也是煥然一新。幾個月的時間,高橋中學的硬件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高橋中學是全縣較薄弱的一所中學,尤其是教學質量總是上不去。到校後,我們立即走進課堂,走進老師中,去聆聽和交流。第五節課我聽了一節化學課,化學老師針對《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中各種類型的計算設計了一堂練習課,由於教師準備較充分,設計的習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既把握了重難點,又形成坡度,讓學生不斷攀登,獲得一個個成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有約十五分鐘就要下課了,老師出示了最後一個綜合計算題讓學生做,並叫了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牌。以下是學生的解題過程:

50g質量分數爲38%的鹽酸與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應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於水)

解:設反應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爲X,生成水的質量爲Y。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73 111 18

50克X38% X Y

73/19克=111/ X 73/19克=18/Y

X=28.9克 Y=4.7克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爲:

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爲80.9%

學生做完後,老師並沒有對該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與點評,直接指着該生的答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做得對不對?28.9克是氯化鈣的質量,50克(1-38%)是鹽酸中水的質量,4.7克是生成的水,氯化鈣的質量與水的.質量之比是溶質的質量分數嗎?

生:不對。

師:我們怎樣來解這個題呢?(緊接着,老師邊在黑板上邊畫圖邊講)

師:我們可以這樣來設想,把大理石放在燒杯中,再加入50克鹽酸,反應前的總質量就是二者質量之和,那麼反應後燒杯中有哪些物質?它們的總質量是多少?

生:有水、氯化鈣、大理石中沒反應的雜質。它們的總質量應該等於反應前的總質量減去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師:根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質量等式(碳酸鈣+雜質+鹽酸=氯化鈣+水+雜質+二氧化碳),由於在反應前後,雜質沒變,所以在計算質量時可以不看,因此,氯化鈣溶液的質量就應該等於50克鹽酸加上碳酸鈣的質量,減去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而碳酸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都是可以在化學方程式中根據鹽酸的質量計算出來的,用氯化鈣的質量比上氯化鈣溶液的質量就可得出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了。同學們清楚沒有?有不清楚的再私下問我,現在,做錯的同學迅速改正過來。

誠然,老師用質量守恆來解這道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這也是解這類溶液中化學反應計算最常用、最基本的解題方法,並且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這種方法。但演牌學生的答題不值得肯定嗎?作爲這個題來說,其實他的解題思路是非常清晰和嚴密的,只是錯了最後一步,他做的是溶質比溶劑。也許是老師怕耽誤了時間,也許是在課堂設計時沒把解題這種方法納入學習之列。但無論是什麼原因,作爲新課程下執教的教師,課堂上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並對之作出激勵性評價;應該鼓勵學生創新,而不是把他們束縛在老師的思維中;應該充分利用好課堂生成資源,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精彩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