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四月,四月,人間四月日誌

四月,四月,人間四月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寫盡了人們對故人的思念,亦摻雜着一份濃濃的思鄉之情,令人去靜靜品讀與回味。“路上行人慾斷魂”那該是一種怎樣的意境?究竟要悲傷到何種程度,才能堪稱“斷魂”一詞?

四月,四月,人間四月日誌

恍惚間彷彿看見了有淚溼衣襟的婦人緩緩從眼前走過,那由於過度傷心而佝僂的身子好似一片瀕臨萎縮的枯葉,讓人不忍目睹。記憶中,永遠有這樣一個模糊的身影在腦海閃現,特別是在這充滿憂傷的四月,那片記憶就會變得尤爲清晰。那是奶奶的背影,如一朵慘淡,憂傷的花朵,深深地開放在我童年的記憶中。

兒時的記憶,多數是美好而快樂的。那時的天空好藍,藍得似乎要滴出另一滴藍。河水是清澈透明的,往岸邊一站,自己便成了水中魚兒們的夥伴了。老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閒暇的時候,我總喜歡圍着河堤溜達,岸邊的垂柳在早春特別招人,那絲絲縷縷的嫩綠啊,彷彿能夠伸到我的夢鄉中去。很小的時候,我就偏愛飄逸靈動的東西,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後座上,拉開一條彩色的絲帶或者絲巾,那隨風飄蕩的感覺似乎要把整顆心都攥了去。

向來不喜歡厚重的物體,哪怕吃東西,也偏愛個兒小巧的。幾個孩子圍在一起拿水果,我專門揀小的拿,大人們誇我懂事,謙讓,只有自己心裏明白,其實我只是挑了自己喜歡的而已。

每到春天,家鄉的田野就會美成一幅鮮豔的畫卷,我喜歡提着籃子去挖野菜,因爲只有這樣,我纔可以理直氣壯地在外面瘋玩半天,母親向來管得很嚴,很少容許我出門,這或許跟她的潔痞多少有點關係。一但放我出去,免不了衣服,鞋子上沾上一層灰回來,把家裏弄得一團髒。於是跟其他農村長大的孩子相比,我身上少了一份野氣,倒很有大家閨秀的味道。這得益於父母親從小對我的嚴格教育。

或許因爲幸福來得過於珍貴,所以對於田野的那段迷戀也就越發瘋狂。我喜歡像個男生一樣在草地上打滾,鑽到油菜地裏跟夥伴們玩捉迷藏。去花叢中追趕翩翩起舞的蝴蝶,拿着透明的玻璃瓶捉蜜蜂,沒少被蟄着。

母親倘若看到我那個樣子,八成會拿着竹竿出來追打,因此我總是儘量向離她遠的方向走。往往要等到太陽落山了,才肯依依不捨地回家。有時玩瘋了,籃裏的野菜忘記挖了,爲了避免捱罵,就會哭着找奶奶幫忙。奶奶畢竟手腳快,很快就幫我裝了滿滿一大籃,我朝着她笑了,奶奶也笑了。

春天的景色是美麗的,記憶也是燦爛的。但也有悲傷的時候,清明時節,天空往往會飄起綿綿的細雨,天空變得陰暗低沉,壓得內心也泛起汩汩的愁緒,那是對已故親人的深深懷念。矮小的奶奶會拿着一張小矮凳和一些祭品去爺爺的墳頭祭奠。哭得完全一個淚人似的,我也曾經去過幾回,可惜尚不懂事,總嫌那氣氛太悲哀,通常都會獨自在旁邊的桑樹底下玩耍,看見有成熟發紫的果子就採來往嘴裏塞。哪是去跟奶奶掃墓的,分明是奔着桑葚去的。

如水的光陰在眼前嘩嘩流逝,昔日的親人早已離我而去,成了記憶中一抹憂傷的影子。每逢清明時節,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升騰起濃重的思念情懷,來到他們的墳前,滴下幾滴請澀的眼淚,我一直不善言辭,哪怕內心翻騰蹈海,表面依舊平靜如水,惟有眼淚是真實的。它們寫下了內心對故人的深切緬懷之意。希望他們在世界的另一頭,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