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感悟親情:看秦腔戲,念慈母情

感悟親情:看秦腔戲,念慈母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感悟親情:看秦腔戲,念慈母情

感悟親情:看秦腔戲,念慈母情

我喜歡秦腔,是從孩提時代開始的。

那時候,農村經濟還很落後,很多農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可是,貧苦的鄉村人對精神生活卻有着執著的追求和嚮往,年關裏紅紅火火唱村戲,春臺會上請戲班子唱大戲是一年中必不可少的。每逢年關或春臺會,舞臺一搭,幹鼓銅鑼一響,大喇叭中便會有或激越或舒緩或悲憤或歡快的大秦腔吼起來,縈繞在山村,迴盪在街道,激盪起莊稼人的希冀和嚮往。

在流淌着秦腔韻味的村莊裏,我耳濡目染接受薰陶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秦腔戲。大喇叭裏播放秦腔或在戲臺前看戲時,只要演員一出臺和亮嗓,我心裏就一陣激動,敬慕和豔羨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每場戲,不管是文戲還是武戲我都不會錯過,都會豎起耳朵一字一句仔細聽睜大眼睛一招一式認真看,然後默默記心中。時間久了,一些摺子戲的唱詞和腔調我就爛熟於心,武把子文書生的架勢也逐漸銘刻於腦,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唱戲有了一種想在舞臺上一展風采的衝動。但由於家庭貧寒無權無勢和生來五官醜陋的緣故,我得不到村裏劇團領導人的青睞難以粉墨登臺,後來因村裏一個演員演出前突然出了意外,沒辦法才讓我臨時頂替登臺演出,終於遂了我唱戲的心願。這些往事,前幾年我寫過一篇題爲《村戲》的短文,做了細緻地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由此說來,我與秦腔頗有淵源,也該算是一個戲迷。然而,初中畢業三十幾年來我幾乎沒有看過家鄉春臺會上的大戲,村莊裏的村戲也停演了多年,繁重的學業和匆忙的工作,讓我錯過了好多機會,這麼多年來沒有真真正正踏踏實實地看過一本戲。

槐花飄香的日子,鹽官鹽井祠廟會開始,幹鼓銅鑼聲中,一場大戲又開演了。昨晚恰逢週末,我早早吃過晚飯就趕往戲場想重溫兒時的記憶。從8點到11點半左右,我終於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看了一本戲——歌頌母愛崇高和偉大的戲!

這本戲名爲《慈母淚》,以前我從未看過,但演員在不斷變幻的舞臺背景烘托下在唱腔、架勢、表情等方面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劇中主角普通婦女孫淑琳作爲一個丈夫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夫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和十八年千里尋親的坎坷和楚痛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她爲了尋找兒子歷經艱辛向命運之神發出了悽慘的呼號和控訴,觀之動容聞之變色,不覺讓人心如刀割潸然淚下。看着這樣一位堅韌、善良而偉大的母親在舞臺上頂風冒雪步履蹣跚呼天搶地,有好幾次,我的記憶和情感如決堤之水在心頭激盪翻滾,最後化作淚水潤溼了我的雙眼,沾溼了我過往的歲月。

這臺戲接近尾聲的時候,天下雨了,起初是牛毛細雨,後來越下越大,我的頭髮上衣都被雨水打溼了。一同看戲的的張老師、馬老師要回去,我勸他們堅持看到最後,這麼一出悲苦的戲不看到大結局怎麼行呢?於是他們便和我一起,一直堅持到劇終。

散場的時候,雨還在下,我們的衣服都已被淋溼。但被淋溼的,應該還有大家的心靈。

從戲場回來,我迫不急待地上網查詢,終於更加清楚地知道了《慈母淚》的劇情:《慈母淚》又名《三進士》、《尋兒記》,孫淑琳一家躲避戰禍途中,已考中進士的丈夫張聞達被官府抓丁帶走,慌亂中孫淑琳與二個兒子走失。十八年後兩個兒子都在養父家長大成人,並同榜得中進士,分別官居洛陽知府和通判。孫淑琳歷盡艱辛尋夫找子來到洛陽,適逢知府常天保(長子)爲慶壽僱傭做“八珍湯”之人,買其母爲奴。通判周子卿(次子)知兄買母爲奴,氣憤之極過府索母。常天保因利祿所惑,拒不認母,反誣胞弟認奴爲母。弟兄爭吵不休,糾纏去見巡按,巡按張聞達已認出堂下皆爲親人,乃勸常天保認母悔過,常死心塌地不認生身。張聞達伸張正義,嚴懲了常天保。孫淑琳和丈夫張聞達、次子周子卿相認團圓,常天保悔之晚矣。

看來,善惡終有報,美醜自分明,應該是所有戲劇表達的共同主題。但《慈母淚》較之其他劇本,在人性的本質上以一定的高度和時空彰顯了母愛的崇高和偉大,彰顯了人性的至善至美,這在我看過的所有秦腔戲裏是獨一無二的,也是讓人永遠難忘的。

看戲上,比世上,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昨夜,《慈母淚》的第二場,演員在飽含深情的唱腔和富有渲染力的動作中表現了深沉的母愛,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硃砂冠身染風寒咳嗽不止,睡夢中聲聲喚母。孫淑琳心急如焚向店家賒來湯藥,熬好後用口吹涼再用湯匙喂兒子喝藥,不料硃砂冠嫌藥味苦不喝,孫淑琳只好口含湯藥用嘴餵給兒子。兒子服藥睡去後,身無分文的孫淑琳爲償還店家的錢,決心剪去青絲賣發換錢救兒性命,回來時利慾薰心的店家已將兒子賣給房客不知所蹤。看到這一情節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曾經生病的時候母親照看我的情景,心海翻滾之餘心頭一陣刺痛之後,我不覺淚水盈眶。淚眼婆娑中,我隱約看到,那個在風雪中彎着腰趔趄行走老人就是我的母親,她正走在爲我尋醫問藥的路上。

這一幕,和多年前母親照顧我的情景是何其相似,怎能不勾起我對那些浸透着母愛的往事的回憶呢?

幼年時,生病多少次病吃過多少藥母親如何照顧我,這些我都不記得了。但成年後我生的那一場病以及母親如同孫淑琳一樣爲我尋醫問藥照顧我的情形,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而且會永生難忘。

上高中時,我在校外住宿,由於不大會做飯,經常生一頓熟一頓飽一頓飢一頓導致營養不良,再加上缺乏鍛鍊,身體越來越差經常病怏怏的。師專上學的第一學期,我得病了,胸悶氣短,多夢盜汗,胸部經常針刺一般疼痛,一出長氣和咳嗽肋間就隱隱作痛。好不容易捱到放寒假回家,母親一看我沒精打采面黃肌瘦的樣子,既心疼又吃驚,急忙請來村裏的赤腳醫生給我診斷,然後抓藥、看着我服藥,來來去去忙個不停。

村裏的赤腳醫生說看我的症候應該是神經衰弱,時間長了,身子很虛,打幾天吊針補充些能量,再服幾天谷維素之類補腦安神的藥物,應該就好了。可幾天過去了,我的病情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加重出現了發燒嘔吐現象。母親見此情狀,心急如焚,急忙趕了好幾裏的山路哀求某村的一個據說不輕易出診的老中醫來給我診治。

老中醫望聞問切診斷一番之後,很自信地得出結論,說我得了肺炎,須清熱去火宣肺化痰,說着便大筆一揮開出幾副中藥。母親照例給我來回十幾裏去抓藥,然後在泥火爐上生火用樹枝樹皮給我煎藥。柴火不離人,人離開一會兒火就熄滅了,火一熄滅,少不得要鼓起腮幫子吹火,煙燻得睜不開眼不說臉上頭上還會落一層灰燼。每一次煎藥,母親的臉上都沾滿灰燼活像戲臺上的花臉。母親煎好藥,倒在碗裏,一邊用筷子攪藥一邊輕輕吹氣,待藥溫熱時就和嗽口的溫開水一起端給我,看着我鴨子一般伸長脖子喝完藥嗽完口,她才放心地離去。

由於長期服藥,我的胃口也不甚好,特別是服西藥時,藥放到嘴裏喝一口開水,還沒嚥下食管胃裏就一陣作嘔,嚥下去的藥粒就反了上來,再喝水,又嘔吐,如此反覆幾次,才能勉強把藥嚥到胃裏。西藥如此,中藥有時也一樣難以下嚥。每當我如此周折苦痛,母親都會在一旁焦灼萬分六神無主,只能背過身去偷偷地用衣袖抹眼淚。

老中醫的中藥還是有些效果,服用之後我不再發熱發燒,飯量也有所增加,但胸悶胸痛依舊不見好轉。母親多少有些失望,又請來一位鄰村在鄉衛生院上班的一位大夫,中西並用,既吃西藥打吊針又服中藥診治了我好些天。但我的病情還是那樣不好不壞,一直拖到了年後開學。

也許有人感到奇怪:有病不去醫院,爲什麼老是請鄉村醫生來看?究其原因,一則由於那時的醫院醫療設施也不甚先進,二則是由於家庭貧困,去醫院看病須支付現金,很多莊稼人支付不起,請鄉村醫生看病藥費、出診費等則可以賒賬,先解燃眉之急,待經濟寬裕時再去還賬。我家經濟困頓,當然只能選擇請鄉村醫生看病了。

已換了幾個鄉村醫生,轉了幾次手,我的病情依然如故,一向堅強地操持着家務的母親似乎已精力交瘁疲憊不堪,蠟黃的臉上經常愁雲密佈,見人就唉聲嘆氣揉眼抹淚。村裏人聽了,有些在私下裏說,你看這孩子剛剛考上學校還沒吃皇糧就得了這樣的病,恐怕是家裏土脈淺薄無福受用了。有些好心人拿着雞蛋、糕點、白糖來看我,百般勸慰母親幫母親出主意,有人說:要子娘,你別太上心了,娃的病吃藥打針不應,怕是招了晦氣,你給他禳解一下看會不會好起來!

鄉下人不僅有病亂投醫,而且會有病亂求神,通過禳解驅邪祛病是鄉村人遇到疾患時慣用的方法。好多天來母親一直尋醫問藥抓藥煎藥,沒工夫尋思禳解之事,經人一提,母親方纔記起,焦灼的眼光中似乎閃現出一絲希望的亮光。用這種愚昧落後荒誕不經的方法治病,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但母親覺得,不管有用沒用都得試一試。準備好雞蛋、香裱、冥錢等需要的相關物什後,母親便開始了禳解。

禳解第一法叫招魂,意爲人受了驚嚇,丟了魂魄,必須把魂魄找回來。母親把準備好的三色細線纏繞在雞蛋蛋殼上,然後手拿雞蛋從腳面往上沿小腿、大腿、腰部、手臂一直緩緩移動至頭部,手開始移動時,母親嘴裏就呼喚,我娃回來了---頭魂上身了---二魂上身了---三魂七魄都上身了---,此時我得隨聲應答,回來了---上身了---上身了---都上身了---,如此來回三遍纔算結束。然後把招完魂的纏着三色線的雞蛋埋在柴火的灰燼裏燒。據說,如果三色線在灰燼裏燒不斷,雞蛋外殼不破裂剝開雞蛋后里面的蛋黃有人面形狀,就說明招魂成功,否則就是魂魄還沒招回來,又得重新招魂。母親給我招魂第一次就成功了,三色線沒斷蛋殼沒破蛋黃也有人形,但母親似乎不放心,非得給我多招幾次纔算踏實。其實我明白,除了尋求心理安慰之外,母親這樣做的真正用意其實就是讓我多吃幾個雞蛋,讓我的身體儘快好起來。

禳解第二法叫祛晦,即去除人身上的晦氣。據說人沾染了晦氣,就會印堂黯淡無光,雙目呆滯,疾病纏身,這是就必須以毒攻之,除卻晦氣。具體辦法就是得有人用力吮吸患者額頭唾棄口水連續幾次直至額頭出現紅印,或者用手使勁猛揪鼻腰若干次直到鼻腰出現紅印,額頭鼻腰變紅即爲晦氣盡去,陽氣升騰。給我祛晦,當然還是離不開母親,也唯有母親才願意吮吸兒子的額頭捏揪兒子的鼻腰,給兒子帶來溫暖和安慰。

求醫問藥,禳解祛病,經過母親的奔波和照看,儘管我的並沒有根治,但身體慢慢恢復起來氣色也好多了。年後開學,母親要送我去學校,我雖不同意但拗不過母親,只好和她一起去學校報到。然後,我又送她去長途車站坐上了返鄉的客車。客車開動時,我看到母親的眼睛裏噙滿了淚水,她怕我看見把臉轉在前面,只是一個勁兒的向我揮手。那一刻,列車在視線中愈去愈遠愈遠愈小,而母親的身影在我眼前卻愈益高大愈益清晰起來,一種濃濃的母愛汁液迅速流遍我的全身,讓我溫暖給我幸福。

開學後,我把母親給我禳解祛病的經歷寫成《寫作概論》課老師佈置的一篇命題作文,得到了老師的好評並被推薦發表在了學校文學社的社刊上,給了我不少的寫作信心。後來,我又感覺身體不適,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去市中醫院進行了透視檢查,檢查報告顯示我得了結核性胸膜炎,堅持在校醫室(學生自己只負擔百分之十的藥費)服用了差不多半學期的異煙肼,利福平等西藥,到學期末的時候基本根治,到現在一次也沒犯過。

以後的日子裏,我的身體一直很好,但我並沒有好了傷疤忘了疼,那一次生病的情形雖經多年我依然歷歷在目,無私博大深沉的母愛一直伴隨着我的足跡我的成長,給了我勇氣給了我力量。昨晚,站在戲場裏,看着舞臺上迎着風雪趔趄行走的那位母親孫淑琳,我怎能不心潮澎湃熱淚盈眶。看秦腔大戲,念慈母濃情,學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把人間至善至真的親情銘刻在心上。

由此說來,在夏日的夜晚花三個多小時時間,站在擁擠的人羣裏踏踏實實地看一臺戲,品味戲劇中人生百味,感受秦腔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讓記憶的河水泛起漣漪讓靈魂受到一次洗滌和激盪感受人間真情回味深沉的母愛,是值得的也是應該慶幸的,這比躺在牀上打開電視看那些打扮得花裏胡哨歇斯底里歪歪唧唧唱歌的流行音樂好多了。看來,傳統文化有時候比時尚文化更能給人以震撼和力量,更能感動人塑造人,我們中年人,也希望青年人,應該多接觸秦腔傳統文化多看秦腔戲,在喧囂中學會沉澱,在戲劇中感悟人生,充實人生,豐富精神世界。

踏踏實實地看一臺大戲,真好!入夜了,我的眼前又浮現出那一幕:幹鼓銅鑼聲中,一位母親正在頂風冒雪趔趄前行奔走在尋子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