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的人生感悟

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的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幾天前在晚飯過後散步時碰到一位叫徵的同學。由於近幾年未見過面,相互間不太瞭解各自的變化,簡單地聊了幾句後便各自分開了。看得出他身體很是虛弱,也有着很重的心事,他沒有講,我也不好打聽。

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的人生感悟

今天碰到另一位同學時,他對我大加感嘆生活的不易,告訴我千萬別學徵那麼勞累。我問爲什麼?他說徵這幾年一直都在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攢錢,由於生活沒有規律,直到最近被查出了胃癌晚期,做過大面積的切除手術後才停下拼命的勞作。

我知道徵就是這樣的人。在校時就不太和同學們接近,只知道鑽到書本刻苦地用功學習。即使他這樣的努力,最終高考的結果也和我們這些整天只知道踢球傻跑的人一樣沒能擠過獨木橋。後來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依舊不改他的努力,一個人兼着三份工作。除了做着飯店廚師的工作外,每天清晨四五點們還要負責三個生活小區的送奶任務。在這兩項工作之間他居然還能抽出時間去勞務市場找些零活去幹上幾個小時。這三份工作收入並不高,所以一心想換個好房子的他,直到前年纔買了一個五樓頂層的二手房。

畢業二十多多年,一直也沒有聽說過他有什麼業餘愛好。既不參加同學間的聚會,也沒聽說他有時間去遊山玩水。買房的壓力、孩子入托上學的壓力、照顧雙方父母的生活壓力......一樣一樣的負重一直累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始終就這樣每天揹負着過活。他不像我順其自然生活的這般無心無肺,在他臉上從未見到過笑容,聽到的卻總是生活的感嘆。

聽到他最近的情況,除了替他感到痛惜外,我忽然間想起了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寫就的蝜蝂說。

蝜蝂是傳說中一種善於揹負東西的小蟲。每天爬行時只要遇到過東西,就抓取過來,擡起頭揹着這些東西。遇到的東西是越來越多,揹負是越來越重,即使感覺到疲憊到極點,它卻一刻也不曾停止過。蝜蝂的背很不光滑,因而東西放在背上不會自己散落下去,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蝜蝂覺得自己能爬行了,又像早先一樣抓取東西放在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最終的結果是它用盡了它的力氣爬到高處摔下而死。

雖然柳宗元寫蝜蝂的本意是諷刺那些XX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態。其實又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呢!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給了我們太多欲望的機會,從生到死就讓一直讓我們揹負一份沉重。

現代人經常追求完美,而我們也常常渴望擁有全部。有了好的工作,就渴望得到一份十全十美的婚姻;有了孩子就希望他十分優秀、永遠超越別的孩子.........沒有人主動願意放棄自己能夠想得到的一切,即使修行的道人、超凡脫俗的聖人。

想想本來上學就是聰慧我們的思維、開闊我們的視野、淨化我們的.心靈,可現實是升學率的槓桿、名校的誘惑、父母的期盼,讓一個個厚重的書包、一摞摞枯燥死性的答題手冊壓垮了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原本工作是爲了在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奉獻我們的聰明才智的前提下讓我們體面溫飽的生活,可有了溫飽的生活、居住的房子非要再去擁有第二套、第三套;有了遮風避雨的小汽車也還不滿足於騎自行車、摩托車時的風吹日曬 ,非要置換豪車、名車方纔安心。如此等等。

佛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聖經裏也講過:“施比受更有福。”

可我們如同傳說中的蝜蝂。原本我們生來背上沒有任何的東西,可是我們非要給自己揹負上過多的沉重。直到我們不能再負重前行,直到我們被重負壓迫而死。那個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擁有一份簡單的生活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

俗話也說:“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如果每個人能在負重的前行中,停下來、放下沉重,去看一看周圍的花草樹木,去親一親身邊人的溫情,或許就能夠看得到自己在這過程中一直不斷攫取得到的,卻又在得到中不斷地失去。有的人失去了健康,有的人失去了親情,有的人失去了快樂。

人生的結果往往就是這樣的自然平衡: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背起比放下更加容易。

放下,你就會擁有一份快樂,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