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名詞名句的簡介

古代名詞名句的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1、刺股懸梁

古代名詞名句的簡介

【拼音】cì gǔ xuán liáng

成語故事】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頭髮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遊說失敗,爲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典故】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東漢·班固《漢書》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勤奮苦讀

【相近詞】懸樑刺骨、秉燭夜讀

反義詞】不學無術

【成語示列】從今後刺股懸梁,專心致義獻光明,雁塔爭看姓字揚。 清·袁于令《西樓記·檢課》

2、無顏見江東父老

【拼音】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率領8000江東子弟組成的部隊攻打秦軍,他們越戰越勇,勢力也越來越大。由於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在垓下烏江邊,四面楚歌,江東子弟死傷無數,項羽感覺沒臉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刎。

【出處】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釋】江東:借指家鄉。指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家鄉父老。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有愧時

【近義詞】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相反詞】衣錦還鄉

【成語示列】我現在失敗了,無顏見江東父老。

3、滄海桑田

從前有兩個仙人,一個叫王遠,一個叫麻姑。一次,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

到了約定的那天,王遠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從的簇擁下,坐在五條龍拉的車上,前往蔡經家。但見他戴着遠遊的帽子,掛着彩色的綬帶,佩着虎頭形的箭袋,顯得威風凜凜。

王遠一行降落在蔡經家的庭院裏後,簇擁他的那些人一會兒全部隱沒了。接着,王遠和蔡家的成員互相致意,然後獨自坐在那裏等候麻姑的到來。

王遠等了好久還不見麻姑到來,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請她。蔡經家人誰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翹首以待。

過了一會兒,使者在空中向王遠稟報說:“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說已有五百多年沒有見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視蓬萊仙島,稍待片刻,就會來和先生見面的。”

王遠微微點頭,耐心地等着。沒多久,麻姑從空中降落下來了。她的隨從人員只及王遠的一半。蔡經家的人這才見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間十八九歲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長到腰間的`秀髮,衣服不知是什麼質料制的,上面繡着美麗的花紋,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遠互相行過禮後,王遠就吩咐開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製成的,珍貴而又精巧;裏面盛放的菜餚,大多是奇花異果,香氣撲鼻。所有這些,也是蔡經家的人從未見到過的。

席間,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得了道接受天命以來,我已經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纔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時期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

王遠嘆息道:“是啊,聖人們都說,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裏又將揚起塵土了。”

宴飲完畢,王遠、麻姑各自召來車駕,昇天而去。

出處:

東晉葛洪《神仙傳》:“漢孝桓帝時,神仙王遠字方平,降於蔡經家……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於頂上作髻,餘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入拜方平,方平爲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盤玉杯,餚膳多是諸花果,而香氣達於內外。蔡脯行之,如柏實,雲是麟脯也。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爲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東海行復揚塵也。’

成語“滄海桑田”由此典故而來。滄海:大海;桑田:種桑樹的地,泛指農田。滄海桑田:指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4、三諫之義

【拼音】sān jiàn zhī yì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北方的戎國將要侵略曹國,曹伯想親自去迎敵。曹羈進諫說:“戎國人最不講道義,國王您不能親自去迎戰。”曹伯說不行。曹羈進諫三次之後,盡到做臣子的道義之後就離開。後來曹軍被戎狄打敗。

【典故】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衆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爲得君臣之義也。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釋義】指事君之正道。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東漢·王充《論衡·程材》

5、割席斷交

【拼音】gē xí duàn jiāo

【成語故事】漢朝末年,讀書人管寧與華歆從小在一起讀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兩人性格不一樣,管寧讀書刻苦,不貪慕富貴,華歆行事浮躁,羨慕榮華富貴,漸漸地管寧厭惡他,就把兩人共坐的席子割成兩半,分席而坐,從此兩人斷絕交情。

【出處】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解釋】席:坐席,草蓆。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朋友絕交

【相近詞】割席分坐

6、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佔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捱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儘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爲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羣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