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背影》閱讀理解

《背影》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1、本文幾次提到“背影”,其中寫的最詳細的是哪一次?

《背影》閱讀理解

2、全文結構:( )-( )-( )

3、開篇設疑:( )背影;中間敘事:( )背影;

望父買橘:( )背影;父子分別:( )背影;

結尾思念:( )背影。

4、《背影》寫於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 散文。文章通過記述 的情景,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 ,抒發了作者在生活困頓、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倍加 之情。

一、片段閱讀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纔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又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1、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父親爲什麼要堅持親自送我上車?

3、南京的景點很多,像夫子廟、玄武湖等,作者爲什麼不寫在南京的見聞?

4、第一段兩次用“終於”,有什麼作用?

5、第二段中兩個“聰明”各有什麼含義?表明作者怎樣的心情?

6、如果類似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呢?

二、拓展閱讀

父親的信(孫盛起)

和前幾次一樣,李星看都沒看就把父親的來信塞進了抽屜。

來這個遠離家鄉的小城工作已經快一年了,這期間,月月都要接到父親的來信,偶而一個月能接到兩封。不過,所有的信,他只看過三封──前三封。

起初,他是懷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父親的來信的。畢竟父親一個人在鄉下料理那一畝三分地,孤苦伶仃又體弱多病,讓他放心不下。第一封信他在收發室裏就迫不及待地拆開來看。父親不識字,一看就知道信是讓只上了三年小學就回家放羊的鄰居週二狗寫的:

“兒子,你身體好嗎?工作好嗎?別擔心我,我的身體還好,日子也還過得去。記住,別睡得太晚,別和別人打架,別和頭兒頂嘴。還有,晚上起夜要披上衣服,彆着涼了。爹說過了,要是在外面惹了禍,爹就打斷你的腿。父字。”

這封信對他這個中專業生說,實在是短而無味,因此剛拿到信時的興奮轉瞬之間就化爲失望。儘管他並沒指望一輩子和黃土打交道的父親能說出什麼優雅的字句,但這封信也太過生硬,彷彿無話找話,讓他絲毫感覺不到體貼和溫暖。不過,他還是立刻寫了回信(信中故意用一些週二狗不認識的字詞),向父親說了一些小城和自己的工作情況。畢竟父親省吃儉用供自己讀完了中專,他也因此纔有了這份工作,對這一點他是十二分感激的。

接到第二封信時,李星開始感到父親很無聊,因爲除了把“晚上起夜要披上衣服”換成了“睡覺時不要開着窗戶”外,其餘的和第一封信一字不差。這次他寫回信就拖了幾天。看完第三封信,他緊皺着眉頭,臉上甚至流露出譏笑的神情。如他所料,這封信和上一封的不同之處,只是將“睡覺時不要開着窗戶”改成了“把蚊帳掛上,有蚊子了”。他終於決定以後不再回信。當然,他並不是爲了節省八毛錢的郵票,甚至也不僅僅因爲面對如此簡單粗陋的來信覺得無話可說,而是這其中還有一個小祕密──信的末尾,有一行寫上又劃掉的話,他經過仔細辨認,看出那是“我知道你手頭緊。爹也過得緊巴巴”。這再清楚不過了:父親想向他要錢,可是考慮到他才工作不久,又覺得不妥,所以讓週二狗把那句話劃掉了。對此他的心中頓生怨言:鄉下沒有多少花錢的地方,即使日子過得緊張,將就一下也就過去了。可這裏不行,同事間的應酬自然免不了,自己也不能吃穿太寒酸,更何況他現在正向打字員顧芳獻殷勤,上次請她吃飯一下子就花去了他半個月的工資,因此自己月底還對着幹癟口袋發愁呢,哪還有錢往家裏寄呢?當然,這些話是不能對父親說的,說了他也不會理解。而且,父親這次把那句話劃掉了,沒準兒下次就真會寫上,到那時,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思前想後,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既不寫回信,也不看信,這樣眼不見心不煩,落得個清靜。

如今,他的抽屜裏已經有十幾封沒有拆看的父親的來信。

他洗完手,擦完臉,對着鏡子把頭髮梳理整齊。宿舍裏的人都到食堂打飯去了,整幢樓顯得很安靜。今晚他約好顧芳到外面吃飯,因此在宿舍等她打扮好了來叫他。

有人敲門。他興高采烈地開門,卻不見顧芳,而是同鄉郭立。

“你爸給我來了一封信,問你出了什麼事。爲什麼給你寫了那麼多信你一封信也不回?真不明白,你怎麼不寫回信。唉,老人家一個人在家裏……”

郭立冷冷地說着,不等他開口問,就狠瞪了他幾眼,扭頭走了。

這可真讓人掃興。他憤憤地坐到牀上,深怪父親竟然給別人寫信打聽他的消息。稍一思索,他的嘴角就不禁露出一絲冷笑:不就是爲了錢嗎?寫信來要錢,見沒有結果,急了。哼,看他找什麼理由要錢!──他這樣想着,就拉開抽屜,拿起剛收到的那封信,狠狠地將信皮撕開。

當他將信紙抽出並抖開時,一張五元的紙幣輕輕飄落到地上!

他的心一驚,連忙看信的內容,見信的末尾清楚地寫着:“我知道你手頭緊。爹也過得緊巴巴,所以別怪爹郵的錢少。”

他發瘋似地把抽屜裏的信一一拆開。每一封信裏都夾着一張五元的紙幣,而信的末尾都寫着那句同樣的話。

1、文中採用了哪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2、文中爲何全部摘錄了在兒子看來“短而無味”的信?說一說它的內涵。

3、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請你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進行賞析。

4、請你用一個比喻句寫出你對父愛的認識。

5、想像一下當兒子撕開所有的信後會有怎樣的表現?請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一下。

父親不寫信

①同學拿出家信給我看,一行親切的字映入眼簾:“親愛的孩子……”感動之餘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親。父親從來沒給我寫過信。

②父親是個民辦教師,在記憶中,我從來沒有享受過在他臂彎裏、脊背上撒嬌的幸福。父愛,在我童年的回憶中一片空白。每當看到別的孩子在他們自己父親懷裏盡情玩鬧時,我幼小的心靈裏總有說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習慣了這種棄兒般的生活。“父親”僅僅意味着兩個冷冰冰的漢字。他永遠是威嚴的,話很少,冷峻的臉上很難見到笑容。他沒打過我沒罵過我也從沒對我表示過一點親暱,不表揚我不批評我也不約束我。我總感到自己和他很疏遠,在他面前總是一陣陣的緊張,我怕他。由於怕,我總是有意地遠離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親打開啤酒給我也倒上一杯時我才意識到,在他眼中我已經長大了。然而我們倆之間的話仍然很少,往往是他問一句,我答一句;他不問,我便不語。我們在一起常常是長時間的沉默,我隱隱感到一條無形的、深深的代溝已經橫亙在我們父子之間了。

④我讀高三那年,母親去世了,本來就不大寬裕的家庭變得更緊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沒有考上大學,心情壞到了極點,父親並沒說我什麼,只是話語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給了一沓錢:“你去復讀吧。”我奇怪哪裏來的錢,但終究沒問他。後來才發現,那頭跟了我們家多年的毛驢沒了。從此父親更加艱難地挑起了家裏所有的擔子,從那年起,他的白髮我再也數不清了。

⑤我把淚嚥進肚裏,苦讀了一年。一年後當我把通知書交到父親手上時,他也並沒表現出太多的高興,只記得他喝了許多酒,過後他看着地圖自言自語地說:“蘭州,到底遠了點。”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臉上有了一絲難以掩飾的慈祥的傷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給我打點行李,到處借學費去了。

⑥我臨走時正趕上父親要去市裏的一所師範進修,他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淡淡地笑了笑說:“到時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學生了,還能丟了嗎?”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麼,一開口鼻子卻酸了。

⑦沒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卻風塵僕僕地從百里之外趕了回來(這時他纔去了兩天),“老覺着不放心呢,回來看看,看看!”看着父親那一頭汗淋淋的灰髮,淚,在我眼裏打轉。夜裏,父親說:“到了蘭州給家裏回句話。”我應着。沉默了一陣子,他又說:“用錢就言語一聲,一個人在外頭,別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讓人家瞧不起,家裏怎麼也好對付……”

⑧我沒讓父親送我,一個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車。二十年了,當我第一次離開家,才真正懂了父親──那是平靜水波深處的激流啊!

⑨大學裏我常給父親寫信,告訴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訴他學校裏的一切。沒別的,我只想讓他高興,讓他知道兒子沒有忘記他。父親從不給我寫信,我理解他,他是個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說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鄰居對我說:“你每來一封信,你爸都樂得像個孩子似的,給這個看給那個看。”驀地,我心頭一震!

⑩妹妹來信說:哥,爸爸每天看完新聞聯播總要看蘭州的天氣預報,他整天看石家莊至蘭州的鐵路線,我說:“爸爸,您老惦記着哥嗎?”他說:“不惦記,你哥這孩子,讓人放心……”

⑾淚光中,我又看見了父親那冷峻的面孔。父親,您這句話頂得上千萬封信了。

1、讀第②段,說說“我”爲什麼感到和父親“很疏遠”。

2、第⑤段中寫“他冷峻的臉上有了一絲難以掩飾的慈祥的傷感”,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第⑧段中“平靜水波深處的激流”的含義是什麼?“我”對父親的這種認識是通過哪些具體的事例得來的?

4、結尾“這句話頂得上千萬封信”與文章開頭的哪句話相照應?爲什麼說“你哥這孩子,讓人放心”這句話“頂得上千萬封信”?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寫父親的文章。結合兩篇文章的內容回答問題。

⑴ 兩個“父親”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請你概括出兩點,寫在下面。

⑵ 談及兩代人的關係,“代溝”往往是個不可迴避的話題。請談談你對“代溝”這個問題的認識。

迷你語文世界:

“馬虎”的來歷

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後,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裏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爲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燬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參考答案】

一、

1、最不能忘記。

2、⑴ 安慰我 ⑵ 爲我買橘子 ⑶ 惦記着“我”和“我”的兒子

3、⑷ 頹唐 ⑸ 深刻理解(理解、感激、悔恨、思念,任答一詞均算對。)

4、“我”年輕幼稚,只看表象,所以會“暗笑”;“我”從父親買橘子的背影中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更從父親的艱難動作中感受到父親維持家庭的艱難,因而感動流淚。多年後,“我”也養兒育子,東奔西走,歷盡艱辛,完全體會到混亂年代裏父親幾近“迂”的愛中包含多少擔憂和無奈的痛苦,因而對父親的感激、對自己當初“暗笑”的悔恨,對父親命運的悲傷,都凝集到對父親思念的淚水之中

5、四次、最詳細的是第二次,即車站買橘子時的背影。

6、總 分 總

7、點出 引出 刻畫 惜別 照應

8、記敘 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相別 深情至愛 思念

二、1、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送“我”上火車。

2、因爲他愛子情深,別人去他不放心。

3、與中心關係不大,故略寫。

4、表明父親放心不下,愛子情切。

5、這兩個“聰明”的意思都是糊塗。表明作者恨自己當時未能體會父親的深情。

6、例一:會。因爲年輕氣盛,與父親之間存在代溝。

例二:不會。既然讀了這篇文章,就不會讓這種事情重演。

三、1、欲揚先抑 襯托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可憐天下父母心。

2、這封信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句句含情,信中父親先問兒子身體,再問工作,接着告知兒子自己的情況免得兒子擔心,再叮囑兒子起夜要披上衣服,這是一個父親在盡母親的職責,然後教育兒子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字裏行間體現出農民父親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殷切期望,這是一個多麼樸實勤勞的父親呀!

3、從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方面進行賞析或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均可。

4、如:⑴ 父愛如山,無論山高山矮,他總要把自己的兒女託上山頂,讓他們比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⑵ 父愛就像一個容器,他可以包容兒女的一切缺點與不足。

5、設身處地想一下如:流下悔恨的淚等

(二)1、① 沒有享受過父愛(或:從來沒有享受過在他臂彎裏、脊背上撒嬌的幸福。 父愛,在我童年的回憶中是一片空白 )② 父親威嚴、冷峻,話很少 ③ 父親從來沒有對自己表示過一點親暱(或:他沒打過我沒罵過我也從沒對我表示過一點親暱,不表揚我不批評我也不約束我)(答2點即可)

2、爲兒子考上大學而欣慰,爲兒子即將遠離而傷感,這是不善於表達而又難以掩飾的父愛的流露

3、父親在冷峻的外表下對“我”有一種深深的愛(或:“平靜的水波”比喻父親外表的威嚴和冷峻,話很少,笑很少,從不表示親暱,也沒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強烈的愛)、① 給兒子倒酒 ② 賣驢讓兒子復讀 ③兒子考上大學後喝酒,看着地圖自言自語 ④ 給兒子打點行李借學費 ⑤ 專門趕回來送兒子 ⑥ 深情叮囑(答2點即可)

4、父親從來沒有給我寫過信;父子間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親對兒子的理解與信任,兒子對父愛的理解與感激)(答兩個方面)

5、⑴ ① 對兒子都有深沉的愛 ② 父愛的表達主要是通過行動而不是通過語言 ③都肩負着家庭重擔(答2點即可)

⑵ 圍繞“代溝”,應有觀點,應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