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閱讀的技巧

閱讀的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如何真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閱讀的技巧

科學家已經進行過無數次研究,試圖從高手身上找出高效的祕密。早在20世紀50年代時,美國就曾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調?。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閱讀 速度超過1 500字/分鐘卻仍然能夠深度理解文章含義的“稀有動物”,對他們進行長期觀察,希望總結出最佳的閱讀模式。研究結果顯示,閱讀高手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 眼球的運動方式。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效率最低的眼球運動方式。那些閱讀速度低於300字/分鐘,而且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很低的人,往往就是這樣逐字閱讀 的:

圖3–2?閱讀速度低於300字/分鐘的人的眼球運動圖

如果你的閱讀速度略快一些,那就說明你的眼球不需要如此頻繁地運動與對焦。一般來說,一分鐘能讀800個字的人閱讀每行文字只需對焦2~3次:

如果我們按照上圖的模式來移動視線,大腦就不再需要逐一拼湊每個詞語。一旦大腦可以直接按照語義單元來處理讀到的信息,閱讀速度自然就會有所提高。流 暢的閱讀能夠給左腦帶來足夠的信息輸入,右腦也能得到充分地運用。大腦沒有空閒的空間用來開小差了,我們自然就會感覺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了,閱讀效率得到 了明顯提高。良性循環就是這樣開始的。

圖3–3?閱讀速度低於800字/分鐘的人的眼球運動圖

閱讀速度的上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眼球每次讀入的字數。如果逐字閱讀,那麼閱讀速度一般只能達到240字/分鐘。一旦眼球運?的方式有所改變,每次眼 球運動能夠讀入2~3個字,速度就會馬上提高到480~700字/分鐘。但我在這裏仍然要特別說明一下,這些數值都不是硬性指標。我之所以把它們列舉出 來,只是爲了讓大家對不同水平的閱讀速度有一個籠統的概念。當你真正翻開一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每分鐘究竟是看了700字還是750字就不是特別重要了。 正如我反覆強調的那樣,高效的理解和消化纔是閱讀的最終目標。而且,我們還必須學會靈活控制自己的閱讀速度,有意識地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不同的策略。 比如,複習考試時的閱讀重點顯然應該傾向於理解和記憶,出於時間的考慮,我們對閱讀速度的要求也會相對高一些。但如果是爲了消遣娛樂而閱讀文學作品,我們 就可以相應地放慢一點速度,着重欣賞和品味。

(責任編輯:速讀記憶)

讀書的目的與方法

閱讀可以分成四種情況。第一種是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爲了瞭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象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捨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瞭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第二種是文學作品閱讀法。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如果嘴脣沒動,只是因爲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閱讀詩詞更要注意聽到聲音,即使是一行詩中漏掉了一個音節,照樣也能聽得出來。閱讀散文要注意它的韻律,聆聽詞句前後的聲音,還需要從隱喻或詞與詞之間的組合中獲取自己的感知。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寫作技巧。這種依賴耳聽—一通過眼睛接受文字信號,將它們轉譯成聲音,到達喉嚨,然後加以理解的閱讀方法,最終同我們的臆想能力相關。

第三種是經典著作閱讀法,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象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經典著作閱讀法閱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學作品的特色,以使讀者自己鑽進所謂文學觀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第四種閱讀方法是麻醉性的閱讀法。這種閱讀只是爲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樣使讀者忘卻了自己的存在,飄飄然於無限的幻想之中。這類讀者一般對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感興趣,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書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閱讀方法閱讀名著,讀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經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膚淺的情節,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的水平。如果漫不經心地閱讀《安娜·卡列尼娜》,猶如讀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麻醉性的閱讀在將進入成年的時候達到頂峯。年輕人的麻醉閱讀是造成大量的文學作品質量低劣的原因。

超級速讀訓練法

①訓練場所,請選擇安靜的房間。聲音嘈雜的地方,精神總容易分散。

②使用隱形眼鏡的人,請改戴一般眼鏡。

③訓練時間請嚴守一天一小時,如果一天幾小時的話,會致使眼睛及神經系統疲勞、頭痛,眼痛等情況發生。

④訓練開始前,請記錄視力。現在的速度、目標。

訓練教程說明

這裏介紹的訓練教程,期間設定爲30一60天。組合了第二課講述的各種訓練法,每天訓練1小時。

時間之所以具有30一60天這樣的幅度,是因爲年齡等個人的差異,學習的進度也會出觀差異的緣故。在前面就講到過,中學生等年青人提高的速度就快。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需要的時間就會多些。

再有,對訓練所抱的態度和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素。一定要真心認真練,並具有自己絕對能速讀的信念。

速讀中擴大視野和擴大字符視野

得快慢之一取決於視野的大小,當然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加速閱讀,比如:快速掃讀等。這種方法對眼睛沒有過高的要求,只是加強眼球的快速轉動;但是無論你的眼球轉的有多快,你得閱讀速度都會有一定的限制性。我們平時所說的一目十行就不是這種用眼的方法了,而是通過視野的擴大來實現的;當然人們所說的多少萬,幾十萬字每分鐘都是使用的這種用眼方法,並且沒有像掃讀那樣帶來的限制性。

在這裏就要牽扯到字符與視野的區別了。從概念上來講,視野比字符要更廣一些;也可以說字符包含在內。對於速讀來說擴大視野沒錯,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確切的說擴大字符是更準確的。相對來說擴大視野簡單容易些,擴大字符就要難一些了。舉例子來說:我們平時一眼能看到4幅圖畫,但是通過短暫的視野訓練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到8幅圖畫了,很簡單;你也有同感是不是!但是圖畫中的字您能全部看清楚嘛?肯定地回答是:不能。爲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就是概念不清。其實準確地說,速讀最終是要通過擴大字符實現的。同時這就解釋了,爲什麼很多訓練速讀的朋友總是理解記憶不好,總是卡了殼,最終失敗。原因就是總覺得視野擴大了,的確沒錯,但是您的字符到底擴大了多少呢?仔細測測看,一眼能看到的字不多吧。這是因爲總覺得了,已經沒有沒問題了,在心理上就產生了一種錯覺;事實上字符很小,想想看這種表面性的閱讀怎麼可能會有好的理解和記憶呢?要想取得快速閱讀的同時擁有好的理解和記憶,自己的字符一定要過關,否則就是徒勞無功了。可怕的是,直至失敗了還未知失敗的原因!

順便多說幾句,擴大字符(擴大視野)至今仍是令人頭疼的一項訓練,往往也是致命的。這不僅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訓練才能見效,更重要的是要有頑強的毅力。有的朋友始終就是無法擴大自己的字符或是擴大到一定的字數時再也擴大不了,也有的朋友在短時間內擴大字符的字數令人驚歎;這畢竟是少數。您要明確的是,速讀就是一項很艱辛的訓練課程,難度也不容低估;但是訓練有成後給您帶來的效率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工作上都是不可言喻的阿。爲此,無論有多難,咬咬牙堅持下去;請堅信:阻力越大,成功就越大!

現在代文閱讀四步法

一、“觀其大略”

面對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大致內容。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訣竅: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註釋。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寫文章前都要先搭一個架子,然後組織材料。這個架子,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頭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須先將這些“肉”剔除。是說明文,則將涉及到各種說明方法的材料剔除。比如舉例子,則將例子剔除;列數字,則將數字剔除;作比較,則將比較的另一方剔除。是議論文,則將各種論據剔除,包括事例論據,引用論據,比喻論據。是散文,因爲“形散神聚”,則將體現“神”的抒情議論性語句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經剔除,文章的整體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三、“定點掃描”

完成以上兩步後,正式開始答題。首先“定點”,即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將題目和文章對應起來。找到了出題點,就進入“掃描”階段。以出題點爲中心上下“掃描”,尋找答題點。一般地說,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說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觀點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說明的觀點要看它前面的議論句;說明文和議論文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議論性語句中。找到了答題點,還要注意答題方式。多數情況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語句作答。如果題目要求你“概括”“歸納”,則必須通觀全段甚至全文,將要點整合,用流暢的個人語言來表達。

四、“瞻前顧後”

命題者擬題是從整體上來設計的,幾道題由淺入深,題與題之間既彼此獨立又互相聯繫。一般地說,應從第一題入手,循序漸進地答題。但有時也可前後參照,從題目之間的關聯性上得到啓發,從而更直捷更快速地找到答案,或驗證答案。

總之,掌握這四部法並加以適量的訓練,現代文閱讀的水平將會大大提高,感興趣的話,試試吧。

“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追求與思辨

“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夢想一直是幾千年來古今學子們追求的兩個最高學習境界,一是超人的閱讀技能“一目十行”;二是天才的記憶能力“過目成誦”。現實是這兩種最高境界的實現卻有着極其不易和特別艱難過程。

由於我們大多數人身邊鮮見具有“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本領高手和奇才,往往只能在歷史典故和文學作品領略到他們的風采,不由得讓大家產生一些憂慮和疑惑。尤其是那些性急又致力提高讀書能力的莘莘學子們,在更多的時候處於一種既企望成爲這種“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超人;又懷疑這個世界上是否真有這種奇人和天才的矛盾心態。爲了排解這兩個方面的疑惑和問題,筆者本着拋磚引玉之目的,就這個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供大家探討與思辨。

一、古代中國社會就有許多“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奇才。

古代中國“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奇才與高手在歷史典故和文學作品的描寫中多有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大天文學家張衡當時就具有“一覽便知”的本領,並依據其本領能對天文科學深有研究。在《後漢書?張衡傳》描寫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 可見張衡的速讀記憶功夫如何了得。《晉書》載:“符融下筆成章,耳聞成誦,過目不忘。”東漢無神論思想家王充“好博學而不守章句”,青年時期常到洛陽帝就是“讀書十行俱下”《南史》卷八,後宋的宋武帝則“讀書七行俱下”(《南史》卷二)。南宋劉克莊的《後村集》也有“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之句。班固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的斷代史《漢書》的作者。他自幼聰慧好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羣經九流百家之言,但求通曉大義,不在句讀上下死功夫,終成爲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又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記載: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讀書,他人務於精讀,“而亮獨觀其大略”,最後終爲雄才大略,輔佐劉備得三分天下。

中國古典名著在《三國演義》第60回中,關於速讀的描寫就生動地反映了古代速讀高手張鬆典故:“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寫道:楊修向張鬆吹噓曹操的才華,命人從箱子裏拿出曹操的《孟德新書》,稱是曹操仿孫子13篇而作。張鬆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後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爲‘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爲己能,止好瞞足下耳!”楊修不信。張鬆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後便命令扯碎其書燒掉。後人有詩稱讚張鬆說:“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百家並諸子,一覽更無餘。”其貌不揚的張鬆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的速讀本領已經讓恃才放曠的楊修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可足見其厲害。

《紅樓夢》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賈寶玉攜一本《會真記》在園中讀,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書。黛玉“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很快兩人便用書中主人公的話對答。寶玉很感驚奇。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用今天的觀點來看,這一對男女主人公看來早已是快速閱讀的高手了。

二、近現代世界上有許多偉人、名人就是“一目十行,過目成誦”高手。

在閱讀學家們的研究中無一例外地發現,古往今來的世界上那些知識淵博的偉人和卓越人士所具有快速閱讀能力除了他們的天份外,更多地是經過艱苦的學習、訓練實踐後才達到的。

法國的拿破崙就是一個酷愛讀書,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內讀完20本書,即使外出或率軍隊遠征,也要讓人帶幾十箱書籍來供他閱讀。在一次和俄國沙皇作戰時,拿破崙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書也被俄軍繳獲。回國後,拿破崙憑記憶開出清單,派人重新購置,當人們將清單和上次的書單核對時,發現竟然一模一樣,無一差錯和遺漏。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打字機的一個部件時,有一次和製造商們約好某一天把各種打字機的樣子都送來,在客人們來的前一天晚上愛迪生集中精力將有關這個部件的書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愛迪生就對客人們頭頭是道地講起來。事後,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讀過的書借來通讀一遍,結果用了11天才讀完。

斯大林是一位速讀能手。1938年夏,幾位蘇聯紅軍將領來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辦公桌上堆着一厚疊印刷廠送來的新書,大爲驚愕。斯大林笑着說:"無論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讀完500頁書,這是我的定額"。....

文學家高爾基,也是具備令人吃驚的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看書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後來,前蘇聯學者研究出來的垂直閱讀法,可能就與這些記載的線索有關。

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40多歲就當選此職,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他每分鐘能閱讀1200多個英文詞,而一般美國人的閱讀速度僅爲200多個英文詞。肯尼迪的閱讀速度是一般美國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過"平面凸現"的閱讀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機鏡頭一樣,可以一次閱讀整整一頁的內容。另外一名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也都是一個快速閱讀的高手。據記載,他常常是眼睛一掃,就可以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來,就看完一本書。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當選之後,就專門抽出兩個星期時間,請專家來爲他傳授快速閱讀,以便到白宮後能及時處理由總統簽發的堆積如山的文件。象肯尼迪、布什等美國曆界總統中大多數都是速讀高手,甚至是速讀協會的成員。

中國也不乏快速閱讀的高手,聯想集團的主席柳傳志每天要進行約十萬字的閱讀,以便及時把握IT行業的高速變化。之所以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說明了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成功技能。尤其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後,這個能力的重要性就進一步的突顯出來了。

顯然,這些傑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和他們具備異乎尋常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是具有密切關係的。

“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夢想一直是幾千年來古今學子們追求的兩個最高學習境界,一是超人的閱讀技能“一目十行”;二是天才的記憶能力“過目成誦”。現實是這兩種最高境界的實現卻有着極其不易和特別艱難過程。

由於我們大多數人身邊鮮見具有“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本領高手和奇才,往往只能在歷史典故和文學作品領略到他們的風采,不由得讓大家產生一些憂慮和疑惑。尤其是那些性急又致力提高讀書能力的`莘莘學子們,在更多的時候處於一種既企望成爲這種“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超人;又懷疑這個世界上是否真有這種奇人和天才的矛盾心態。爲了排解這兩個方面的疑惑和問題,筆者本着拋磚引玉之目的,就這個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供大家探討與思辨。

一、古代中國社會就有許多“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奇才。

古代中國“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奇才與高手在歷史典故和文學作品的描寫中多有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大天文學家張衡當時就具有“一覽便知”的本領,並依據其本領能對天文科學深有研究。在《後漢書?張衡傳》描寫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 可見張衡的速讀記憶功夫如何了得。《晉書》載:“符融下筆成章,耳聞成誦,過目不忘。”東漢無神論思想家王充“好博學而不守章句”,青年時期常到洛陽帝就是“讀書十行俱下”《南史》卷八,後宋的宋武帝則“讀書七行俱下”(《南史》卷二)。南宋劉克莊的《後村集》也有“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之句。班固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的斷代史《漢書》的作者。他自幼聰慧好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羣經九流百家之言,但求通曉大義,不在句讀上下死功夫,終成爲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又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記載: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讀書,他人務於精讀,“而亮獨觀其大略”,最後終爲雄才大略,輔佐劉備得三分天下。

中國古典名著在《三國演義》第60回中,關於速讀的描寫就生動地反映了古代速讀高手張鬆典故:“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寫道:楊修向張鬆吹噓曹操的才華,命人從箱子裏拿出曹操的《孟德新書》,稱是曹操仿孫子13篇而作。張鬆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後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爲‘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爲己能,止好瞞足下耳!”楊修不信。張鬆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後便命令扯碎其書燒掉。後人有詩稱讚張鬆說:“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百家並諸子,一覽更無餘。”其貌不揚的張鬆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的速讀本領已經讓恃才放曠的楊修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可足見其厲害。

《紅樓夢》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賈寶玉攜一本《會真記》在園中讀,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書。黛玉“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很快兩人便用書中主人公的話對答。寶玉很感驚奇。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用今天的觀點來看,這一對男女主人公看來早已是快速閱讀的高手了。

二、近現代世界上有許多偉人、名人就是“一目十行,過目成誦”高手。

在閱讀學家們的研究中無一例外地發現,古往今來的世界上那些知識淵博的偉人和卓越人士所具有快速閱讀能力除了他們的天份外,更多地是經過艱苦的學習、訓練實踐後才達到的。

法國的拿破崙就是一個酷愛讀書,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內讀完20本書,即使外出或率軍隊遠征,也要讓人帶幾十箱書籍來供他閱讀。在一次和俄國沙皇作戰時,拿破崙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書也被俄軍繳獲。回國後,拿破崙憑記憶開出清單,派人重新購置,當人們將清單和上次的書單核對時,發現竟然一模一樣,無一差錯和遺漏。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打字機的一個部件時,有一次和製造商們約好某一天把各種打字機的樣子都送來,在客人們來的前一天晚上愛迪生集中精力將有關這個部件的書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愛迪生就對客人們頭頭是道地講起來。事後,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讀過的書借來通讀一遍,結果用了11天才讀完。

斯大林是一位速讀能手。1938年夏,幾位蘇聯紅軍將領來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辦公桌上堆着一厚疊印刷廠送來的新書,大爲驚愕。斯大林笑着說:"無論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讀完500頁書,這是我的定額"。....

文學家高爾基,也是具備令人吃驚的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看書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後來,前蘇聯學者研究出來的垂直閱讀法,可能就與這些記載的線索有關。

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40多歲就當選此職,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他每分鐘能閱讀1200多個英文詞,而一般美國人的閱讀速度僅爲200多個英文詞。肯尼迪的閱讀速度是一般美國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過"平面凸現"的閱讀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機鏡頭一樣,可以一次閱讀整整一頁的內容。另外一名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也都是一個快速閱讀的高手。據記載,他常常是眼睛一掃,就可以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來,就看完一本書。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當選之後,就專門抽出兩個星期時間,請專家來爲他傳授快速閱讀,以便到白宮後能及時處理由總統簽發的堆積如山的文件。象肯尼迪、布什等美國曆界總統中大多數都是速讀高手,甚至是速讀協會的成員。

中國也不乏快速閱讀的高手,聯想集團的主席柳傳志每天要進行約十萬字的閱讀,以便及時把握IT行業的高速變化。之所以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說明了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成功技能。尤其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後,這個能力的重要性就進一步的突顯出來了。

顯然,這些傑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和他們具備異乎尋常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是具有密切關係的。

怎樣才能做到吸氣的時間和呼氣的時間爲1:2

進行丹田呼吸時,應該努力爭取達到“深、細、長、靜”的程度。

一般來講,丹田呼吸的難度在於對呼出去的氣流的控制,而和往腹內吸氣沒有太大的關係。

所謂深,就是吸氣時要氣貫丹田。這個比較容易,吸氣時,只要儘量努力多吸,儘量努力讓吸進來的空氣往下走就行了。這時應該感覺到小腹部因充氣而往外膨脹(即順式呼吸)。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均勻地、舒緩地吸氣,不要用力過猛而挺胸、聳肩。

所謂細,就是要使呼吸的氣流(特別是呼出去的氣流)綿軟纖細。呼氣時,最關鍵的是要控制好往外走的氣流,使其儘可能地均勻、緩慢、細小(就像游泳時在水底下潛泳一樣),這樣才能維持比較長的時間,達到我們要求的時間差。

所謂長,就是呼和吸的時間都要比平時長。只要控制好進出的氣流,能夠做到綿軟細小,就自然能夠延長時間了。

進行丹田呼吸時,一定要保持絕對的安靜,自己不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如果自己能夠聽得見呼吸的聲音,就說明對呼吸的氣流——特別是呼出的氣流——沒有控制好。

如果有的朋友練過氣功,其中的呼吸和我們的要求不一致,也可按照原來已經練習慣了的方式進行丹田呼吸。不必硬性地改變過來。因爲,幾乎所有的氣功都對穩定情緒、集中注意力、開慧益智有效果。如果硬要強制性地改變過來,就會因一時難以適應而影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