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人的山水觀》 閱讀與練習

《中國人的山水觀》 閱讀與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中國人的山水觀》 閱讀與練習

①中國人對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國人遊山玩水,是持着純欣賞的態度,而西方人則是抱着征服的“壯志”。

《中國人的山水觀》 閱讀與練習

②過去中國人談遊山,從未見有人說他“征服”了某個冰封雪凍的高山而引以爲傲。中國人遊山是欣賞它的深邃幽緲、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的含蓄之美,所以說是“尋幽探勝”。“尋”與“探”,都意味着一種小心翼翼的讚歎激賞之情。唐朝詩人常用山林來造境,以表達他們的禪思和對大自然的喜愛。因此,他們筆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的生機,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幽謐,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的隱逸,是在入世的生活中,奮鬥浮沉之餘,給自己的心靈尋訪一個自由逍遙、無人干擾的空間,使人間桎梏得到解脫。所以,中國人遊山是純然精神上的快樂與解脫,絕無一絲欲“征服”而後快的敵意。

③再看中國人對水的態度,也與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覺得中國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學的具體象徵就是“水”。從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到莊子的《秋水》,借河伯與海神若來比喻見識的小與大,再到《漁父》,借江上漁父來象徵一種不屑世俗儀節的超然,都是用“水”來給人造成浩闊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後纔對照出個人的渺小。因此,中國人遊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靜態多於動態,用心靈多於用體力。最高境界的“玩水”,是像蘇東坡赤壁賦裏的玩法,是靜觀的。由觀賞“澄江似練”和“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而想象到自己可以“羽化而登仙”,最後體悟到“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哲思。用這種哲思來面對世界宇宙,則不會演變成殺伐黷武或破壞自然生態的可怕結局。

④中國人是天生的哲學家,我們幾乎可以從日常一切活動之中提煉出令人感動的意義。即使遊玩,也不強調錶面的體力活動。歷來文人與武人都不鼓勵匹夫之勇,他們飲酒是爲了賦詩,遊山是爲了尋真,玩水是爲了曠懷,郊遊是爲了陶冶性靈。旅行家徐霞客或許比較特殊,他是爲了探尋地理山形,不是純欣賞,但也未聞他以“征服某山”自我誇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國人欣賞山水的態度也可以從山水畫中看出。國畫中絕少窮山惡水,縱使孤峯插雲,仍不會給人險惡的感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後人臨摹王維的《雪石圖》、燕肅的《寒巖積雪圖》,都使人覺得幽靜之至,卻又深藏着生機,而不使人感到驚懼可畏,望而卻步。這是中國古人借藝術所表達的對世界的善意與愛惜,顯現溫柔敦厚之美。使人無論讀詩看畫,在孤高超詣之中卻能感到無限的溫和與安慰。

⑥“征服”,是人與自然站在敵對立場,來顯示人類的強大。事實上,人類只可以“到達”卻並不能“征服”。用“征服”的心情,專找窮山惡水去冒險,和中國式的遊山玩水,在趣味上和格調上,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敵對,後者是愛惜。

⑦人類有史以來,確實克服了無數自然界的阻力,創造了文明,這是值得誇耀的一面,但人類真正的成功,還是要與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貶損了對自然界的欣賞,固非人類之福;因“征服”破壞了自然界運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類之禍了。

16.中國人對山水的“純欣賞”態度有哪些表現?請結合文意概括作答。(6分)

17.文章第④段中舉旅行家徐霞客一例的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4分)

18.本文行文自然,層次清楚,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與層意。(5分)

19. 依據全文,下面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6分)

A、人類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只要與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即可。

B、中國人遊山大多是純然精神上的快樂與解脫,沒有西方人對山水的征服感。

C、徐霞客遊山與大多中國人不同,不是純欣賞,既有探尋地理山形想法,又有徵服某些山的意圖。

D、中國人對自然的立場是“天人合人”,主張人順應自然,善用自然,我國古代修建都江堰與現在大量修建水電站就是最好的表現。

E、全文主要通過對比分析中國人與西方人對山水不同態度來明示:人類“征服”自然就是破壞和諧,與之合作纔有成功的出路。

16. ①中國人遊山是純然精神上的快樂與解脫(答“中國人遊山是尋幽探勝,欣賞含蓄之美”也可);②中國人玩水是爲了靜觀自然、體悟人生;③中國人在山水畫中表達出對世界的善意和愛惜(答“中國人在山水畫中顯現出溫柔敦厚之美”也可)。(每點2分,語意相近即可)

17.一是要說明中國人遊山即使不是純欣賞,也只是向大地求知 (或:也是對自然保持一種謙卑);而不是以“征服”爲目的(2分);二是使文章說理更嚴謹、更透徹(2分)。

18.文章首先將中西方山水觀加以對比,概括提出了中國人純欣賞的山水觀(1分);接着以中國人遊山玩水以及創作山水畫爲例具體闡釋了中國人的山水觀(1分);再通過議論揭示了中西方山水觀的本質的不同(1分);最後卒章顯志,點明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旨(2分)。(語意相近即可)

19.BE(A、只要不對,非充分條件;C、也沒有徵服意圖;D、大量修建水電站有可能是破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