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黔婁安貧的典故

黔婁安貧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典源出處

黔婁安貧的典故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黔婁先生者齊人也,修身清節,不求進於諸侯。魯恭公聞其賢,遣使致禮,賜粟三千鍾,欲以爲相,辭不受。齊王又禮之,以黃金百斤聘爲卿,又不就。著書四篇,言道家之務,號黔婁子,終身不屈。”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與門人往吊之。其妻出戶,曾子吊之,上堂,見先生之屍在牖下,枕墼(ji) 席藁,縕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盡斂,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曾子曰:‘邪引其被則斂矣。’妻曰:‘邪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於此,生時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應,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終也,何以爲諡?”其妻曰:“以康爲諡,’曾子曰:‘先生在時,食不充虛,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旁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榮,何樂於此而諡爲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嘗欲授之政,以爲國相,辭而不爲,是有餘貴也。君嘗賜之粟三十鍾,先生辭而不受,是有餘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忻忻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其諡爲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婦。’”

釋義用法

黔婁先生不受諸侯禮聘,甘隱於家。死時頭枕着磚坯,鋪的是席子,被子遮不住身體,他的妻子認爲他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因貧賤而悲,不以富貴而喜,應諡爲康。後以此典指貧寒的隱士。

用典形式

【黔婁】 晉·陶淵明:“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唐·白居易:“黔婁固窮士,妻賢忘其貧。”清·丁耀亢:“黔婁偕隱稱良友,班女工文續漢書。”

【嫁黔婁】 唐·元稹:“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清·王士禛:“廿載無衣搜盡篋,不曾悔卻嫁黔婁。”

【黔婁生】 晉·張景陽:“取志於陵子,比足黔婁生。”

【黔婁衣】 宋·蘇軾:“所以靖節翁,服此黔婁衣。”

【黔婁貧】 唐·王維:“善卷明時隱,黔婁在日貧。”

【黔婁衾】 唐·皮日休:“既臥黔婁衾, 空立陳

碑。”宋· 陸游:“老嫗哭子那可聽,僵死不覆黔婁衾。”

【康子高才】 宋·王安石:“中郎舊業無兒付,康子高才有婦 同。”

【黔婁模樣】 明·餘懷:“老子一生貧徹骨,不學黔婁模樣。”

【有婦如康子】 宋·黃庭堅:“但令有婦如康子,安用生兒似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