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杵臼交的典故及解釋

杵臼交的典故及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杵臼交的故事

杵臼交的典故及解釋

東漢時的.吳佑(一作吳祐),字季英,他的父親吳恢曾任南海郡(今廣州市)太守,是二千石的大官。吳佑自幼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12歲時,吳佑隨父親到了南海郡。父親去世後,吳佑回到長垣縣牧養讀書,自得其樂,後舉孝廉。也就是在這時候,他認識了受他僱傭在他家舂米的窮學生公沙穆,在與公沙穆的交談中,感覺他談吐非凡,於是就在舂米作坊裏,二人結爲了朋友。

由於吳佑和公沙穆身份地位懸殊,並且是在舂米作坊的杵臼間結爲朋友的,所以後人就把不計貧賤的友誼稱作“杵臼之交”或“杵臼交”。典故運用舉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文登周生,與成生少共筆硯,遂訂爲杵臼交。而成貧,故終歲依周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追憶 乾隆丙辰薦鴻博入都,在趙橫山閣學處見美少年張君名顧鑑者,彼此訂杵臼之交。”

【解釋】:指不計貧賤的交誼。

【出自】;《後漢書·吳祐傳》:“公沙穆來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爲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