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科學與藝術》閱讀理解

《科學與藝術》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科學與藝術》閱讀理解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着的、已經存在地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問月》中寫道: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公看明月皆如此。

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譯文,也有着和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和觀衆相似的情感共鳴。

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範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準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稱爲自然定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儘管自然現象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爲的,並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

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類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適用於所有的自然現象。它的真理性植根於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這個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於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儘管科學的普遍性和藝術的普遍性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有着很強的關聯。

因此,科學和藝術的關係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對藝術的美學鑑賞和對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隨後的感受昇華語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的因素和促進,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新的道路嗎?而沒有智慧的情感能夠達到完美的意境嗎?所以,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兩者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於自然,而對自然的探索則是人類創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現。事實上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科學和藝術源於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恆和富有意義。 轉自《中國科學院主頁》

1、根據上文簡要說明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上是一致的。

2、作者引用李白的詩歌,列舉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證明了什麼觀點?你還能舉出一個例子嗎?

3、作者說“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你能舉出實例證明這種看法的正確性嗎?

4、在同一個自然段中找出與劃線的句子結構大致相同的句子,摘抄在下面,並說明爲什麼採用大致相同的句式。

5、末段“一個硬幣的兩面”比喻什麼?

參考答案:

1.科學和藝術源於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恆和富有意義。

2.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範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3.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

4.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於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因爲兩句話是比較科學家和藝術家相同的方面,採用大致相同的句式有助於說明問題,便於讀者理解。

5.比喻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的。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