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綱五常是指什麼?

三綱五常是指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是指什麼?

  簡介: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於孔子,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爲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道德缺失,也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學習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纔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確法則。

  出處:

論語·爲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三綱”即“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是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要求爲臣、爲子、爲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爲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爲準則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

泊靜子曰:上文所引《論語·爲政》語,何晏集解所引馬融注,實已爲後人之見解,不得謂之爲孔子之本意。故概述中所謂“源於孔子”,實爲臆造。

五常又稱“五典”,即五種行爲規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穎達疏雲:“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有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常也指五行所代表的五類事物,即木、火、土、金、水的正常運動。《傷寒論》序:“人稟五常,以有五臟。”

常是不變的意思,這裏指一定準則。五常就是五條準則,也叫“五倫”。這是封建禮教。五常的內容,舊時說法不一。一說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所規定的.關係;二說是指仁、義、禮、智、信等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它和“三綱”常連起來說,即“三綱五常”。一般不說成“三綱五倫”。

  意義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積極: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如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

他山之石——韓國學者趙駿河在他的《東方倫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書中對“三綱”解釋如下:“綱”具有“模範”的意義,在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中,“君爲臣綱”就是說上級是下級的模範,“父爲子綱”是說父母是孩子的模範,“夫爲妻綱”是說丈夫是妻子的模範。模範具有帶頭和示範的決定作用,是主導的方面。

賦予“三綱”以“模範”和“示範”的意義,說明在“三綱”的倫理關係中,主導方應該承擔起更多的道德責任和社會義務,“當家作主”既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在“君臣體系”、“父子體系”和“夫妻體系”中,“三綱”體現了整體性、主導性和有效性,如果沒有這個“綱”,就難免出現互相推諉、彼此扯皮、責任糾纏不清的問題。有了“三綱”,複雜的社會、家庭關係就會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綱舉目張,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