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聞一知十的成語典故

聞一知十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孔子有兩個得意的學生,一個叫子貢,另一個叫顏回。

聞一知十的成語典故

有一次,魯國受到齊國的`武力威脅。孔子的學生中有很多人想去遊說齊國,想勸說他不要攻打魯國。最後孔子只同意了子貢的請求。子貢不但去了齊國,還到了南方的吳國,越國、和北方的晉國。子貢“挑唆”起這幾個大國間的混戰,小小的魯國就免去了一場浩劫。

雖然子貢這麼能幹,但孔子還是認爲他比顏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孔子點頭說:“是不如他,我同意。”這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論而知道十件,叫做“聞一知十”。

  【出處】

《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釋讀】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