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羽失荊州典故

關羽失荊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關於失荊州這個典故具體講了什麼?故事的起因又是什麼?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關羽失荊州典故

梗概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佔據天時地利,對蜀吳兩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關羽的一時大意,不僅使他失了這樣一塊寶地,也給他自己提前鋪了一條走向死亡的道路。

故事起因

荊州,《三國志》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佔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赤壁鏖戰曹操敗北,劉備迂迴百折,方達到“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的目的。

劉備所以會言而無信(直把魯肅做掌上觀的態度後人當有評述)一而無信、再而無信,荊州已不僅是諸葛亮所說的聯吳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據,更逐漸成爲三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交叉、匯聚點。點以帶面,面關全局。劉備借荊州後,誰來鎮守已經顯得尤爲重要。

趙雲似乎是最早考慮的人選。其時趙雲經過長阪坡的嚴峻考驗(趙子龍單騎救主非小說家言):複雜多變的混亂局勢中救劉備的獨子,捨棄劉備的夫人,至少表明趙雲的政治頭腦十分清醒而堅定;千軍萬馬、血染戰袍、歷盡艱苦磨難顯示出趙雲對主子的忠誠耿耿;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匹馬縱橫充分證明趙雲的.戰鬥能力——實萬人敵也!趙雲的最大缺陷是沒有參加“桃園結拜”,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給這個自己還算相信又不是最相信的,劉備不太放心。

諸葛亮也是劉備的思考軸心。諸葛亮是聯吳的倡導者,昔司馬德操言之曰“此間有俊傑。得臥龍即得天下”,雄才大略、驚天地泣鬼神!荊州的重要性諸葛亮既是發現者,也會是全力守護者。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恰是江東孫權的謀士,劉備私下以爲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荊州恐不大超脫(也就是不大自然,誰知道劉備怎麼想的。不大超脫含義甚多),或者就是不大放心。我好不容易借來了,沒準因爲你哥哥你再還回去!那可不是劉備的本意。

張飛。讓此公守荊州重鎮,劉備糊塗尚不至於此也。

只有關羽了。劉備善於政治手腕,爲不引起諸葛的懷疑(一說爲當時劉備器重龐統甚於諸葛,故把龐統帶於身邊侍侯),決定由關羽協助諸葛共同管理荊州。但是很快,龐統命喪落鳳坡,劉備悲痛之餘,當即調諸葛至西川。至此,荊州的重任全部交給了關羽。

人們常說,關羽失荊州,是因爲大意所致。其實荊州之失,責任不全在關羽,更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種原因,主要有七大因素。

一是劉備錯用關羽。

諸葛亮在隆中爲劉備規劃成就霸業、復興漢室的戰略時,曾提出以益州爲根據地,荊州爲前哨,外結孫權,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則由荊州出兵,奪取中原。荊州歸屬關乎劉備集團霸業的成敗,所以自劉備“借”到荊州後,便由諸葛亮親自鎮守,龐統戰死,纔不得不奉命進川。接下來由誰來主持荊州大政呢?按《三國演義》的敘述,劉備給諸葛亮信中已暗示,讓關羽接印。諸葛亮對關羽感情用事、孤傲自負、沒有全局觀念的性格弱點,是很不放心的。可主公內定他哥們兒,不得不交權。後來事實證明,劉備錯用了人。

二是失和東吳。

諸葛亮交印前,一再告誡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吳”,是保全發展荊州的關鍵。然而關羽卻忘記了軍師之言,壓根兒就瞧不起孫權,平時疏於交往。孫權爲了測試孫劉聯盟能否維持下去,派特使爲兒子向關羽之女求婚,欲結兒女親家,卻遭到關羽辱罵。於是孫權採納呂蒙、陸遜意見,不顧聯盟破裂,下決心取荊州。

三是東吳少壯派將帥呂蒙、陸遜多講現實功利。

爲奪回荊州,不像老一輩如魯肅看重聯盟關係,屢次勸說孫權出兵。他們“詭計多端”,針對關羽性格弱點,先是去其疑,換下呂蒙,以名氣不高的年輕人陸遜充任陸口前線指揮官,讓關羽放鬆對東吳的警惕。接着,增其驕,讓陸遜給關羽寫封謙卑恭維的信,給關羽戴高帽子,並求兩家之好,麻痹關羽,暗中卻派水軍特戰隊,趁關羽率主力部隊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際,打掉沿江崗哨,奇襲了荊州。

四是糜芳、傅士仁叛變。

糜芳、傅士仁因沒有做好出徵部隊後勤保障,受到關羽責罰,並聲言取樊城後再處治二人。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既然對糜、傅已不信任,卻又命二人守公安、南郡。糜、傅懼怕關羽秋後算賬,一經孫權策反,立即投降,交出城池,關羽失去了支援保障基地。

五是陸遜善待關羽隊伍中荊州籍官兵的留守家屬。

按月發放糧米,有病遣醫治療,人道主義的關懷動搖了軍心,使其紛紛逃亡。關羽只知硬碰硬,不會打心理戰。

六是劉封、孟達拒絕支援。

關羽殘部退至麥城時,曾派廖化向附近上庸守將劉封、孟達請求支援。但二人強調“山郡初附”,人心不穩,拒絕出兵解救。實際是劉封對關羽反對他這個“義子”做劉備接班人的報復。

七是諸葛亮指揮思路不明。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探子報告說曹操欲聯合東吳取荊州,諸葛亮便命關羽“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曹吳聯合是實,但取荊州的是孫權而非曹操,曹操只做了策應,這已使關羽腹背受敵。再說諸葛亮命關羽攻樊城,是虛張聲勢打了就走,還是動真格的?攻下後誰來守,攻不下又如何?尤主力部隊已隨關羽出征,荊州如被偷襲怎麼辦?自從離開荊州後,諸葛亮就未再過問荊州事,好像有了萬人敵的守衛,他便無須干預,乃至魏吳聯手襲荊州,益州竟沒有高度重視。關羽失荊州,走麥城,陷入孤立無援境地,卻遲遲不派軍支援,這不合諸葛亮的指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