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楚是指

三楚是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三楚:港陵-南楚吳-東楚 彭城-西楚

三楚是指

  簡介:

三楚指先秦時期楚國的疆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劃分。

秦漢時期分爲西楚、東楚、南楚。

五代十國時期指馬殷所建的馬楚(南楚)、高季興所建的北楚(荊南、南平)、周行逢等人割據的武平軍。

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長江中游以南,今湖北湖南一帶地區。

  基本信息:

"楚則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東有云夢之饒。陳在楚夏之交,通魚鹽之貨,其民多賈。徐、僮、取慮,則清刻,矜己諾。

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其俗類徐、僮。朐、繒以北,俗則齊。浙江南則越。夫吳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郢之後徙壽春,亦一都會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與閩中、幹越雜俗,故南楚好辭,巧說少信。江南卑溼,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黃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

即:以淮北、沛、陳、汝南、南郡爲西楚 ;彭城 以東,東海、吳、廣陵爲東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爲南楚。

顏師古 注引 孟康《音義》,以江陵 (即南郡)爲南楚,吳爲東楚,彭城爲西楚。

五代時,馬殷據長沙,周行逢據武陵,高季興據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稱三楚。見宋 周羽翀《三楚新錄》。

亦有稱江陵曰南楚,徐州曰西楚,蘇州曰東楚。彭城以東,可稱東楚,彭城以西,亦可稱西楚也。

楚漢爭霸時期,南楚地廣人稀,已經沒落,位於中原西楚成爲楚人中心,而西楚的中心是徐州。

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長江中游以南,今湖北湖南一帶地區。

  劃分:

南楚:《史記》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等地,泛指楚國隆興之地,重要城市爲荊州江陵。南楚爲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固有領地。這個領地自楚武王、楚文王開始向四周拓展,到楚莊王穩固疆域爲止,總共領有古麋國(湖北鄖陽、房縣一帶)、盧國、羅國(湖北襄陽、荊門一帶)、南方百苗等大小諸侯國。戰國中期,秦國屢次攻伐楚國。前279年秦將白起於鄢郢之戰擊潰楚頃襄王,楚國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被秦軍攻佔,龍興之地淪陷,大量楚人東逃江淮之地,楚國也遷都至陳(今河南淮陽)。此舊有龍興之地即南楚。

東楚:《史記》指彭城以東,東海、廣陵、吳(吳郡)等地,泛指新佔越國之地,重要城市爲吳郡。東楚爲春秋末戰國初的.越國之地。越國自越王勾踐滅吳國後佔有北至東海、南抵餘杭(今浙江杭州)、東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戰國初,楚國屢次佔領越國土地。前306年,楚國乘越國內亂之際,聯合齊國攻滅越國,殺死越王無強。吳郡即吳國和越國的首都姑蘇(今江蘇蘇州),是江東的重鎮之一。此新佔越國之地即東楚。

西楚:《史記》指淮北、沛、陳、南郡、汝南等地,泛指楚人復興之地,重要城市爲彭城。西楚爲戰國末期楚國新奪之地與西楚時期楚人主要勢力範圍。楚國被秦國擊潰後,大量楚人東遷江淮之地,楚國朝廷最後定都壽春。在北伐佔魯國、宋國與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後,楚國勢力拓展到淮北與魯南一帶,江淮徐之地變成楚人的主要領地。在秦末六國遺民起義時,即有許多楚人在西楚地舉兵抗秦。而項羽叔侄也於會稽舉兵北上,至西楚地領導楚人對抗秦軍,其基地即西楚地的重都彭城。在項羽滅秦後,所建立的西楚國也是以彭城爲首都。此楚人東遷殖民、併成爲復興之地即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