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近義詞 > 易錯的文言近義詞

易錯的文言近義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一、“諷、諫、謗、譏、說”

易錯的文言近義詞

“諷”: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應指出的是在古漢語中,“諷”字大多不含貶義。

“諫”:意思是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一般用於下對上,用言語糾正君王或尊長的過失,如《召公諫歷王弭謗》。又如《觸龍說趙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強諫。”《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謗”:意思是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一般不作貶義詞用。例如《召公諫歷王弭謗》中“歷王虐,國人謗王。”《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上賞。”不過有時也用作貶義詞,即指說別人壞話。如《屈原列傳》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譏”:也是指責別人的過失,但與“謗”的意義稍有差別。“謗”是公開指責。而“譏”是微言諷刺。例如《岳陽樓記》中“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有時也作譏笑講。如《左傳·隱公元年》中“稱鄭伯,譏失教也。”

“說”:音shuì,意思是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如《觸龍說趙太后》。

二、“軍、師、士、卒、兵”

“軍”和“師”都是集體名詞,指軍隊。如《左傳·莊公十年》中“十年春,齊師伐我。”《資治通鑑·赤壁之戰》中“引軍北還。”同時,“軍”和“師”又可用作軍隊的編制。“軍”是春秋以後軍隊最大的編制單位。“師”是西周以前軍隊最大的編制。據《司馬法》載,一萬二千五百人是一軍。而《周禮·地官·小司徒》載,一師是二千五百人。所以,一般說來,“師”比“軍”小。

“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戰車的時代,“士”是指戰車上的披甲之士。

“卒”是指步兵。如《史記·陳涉起義》中“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同時“卒”也可以用作軍隊的編制單位。指一百人以內。如《孫子·謀攻》中“全卒爲上,破卒次之。”

“兵”指兵器。上古時代,“兵”一般不當兵卒講。戰國以後,“兵”也可以當軍隊講。如《觸龍說趙太后》中“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漢代以後,“兵”逐漸與“卒”同義,可以用來指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