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通用5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通用5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1

一、導入新課

1.指名兩位學生上臺比賽走路,其中一位學生蒙上眼睛。比賽完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

2.全班同學談談眼睛的用處。

3.談話導入:人夜間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樣不方便。有一種動物,它不僅善於夜間飛行,而且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動物嗎?(板書:蝙蝠)蝙蝠在夜裏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靈巧地避開。(多媒體演示)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們對蝙蝠進行了試驗。(板書:試驗)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助科學家們完成一個試驗報告。請打開課本第103頁,自由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內容。(多媒體出示實驗報告單)

二、學習課文第4、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4、5段,劃出有關內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試驗報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多媒體出示答案。)

3.師述: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並劃上橫線。(多媒體出示這句話的內容。)

4.生齊讀這句話。

5.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行嗎?爲什麼?看了這個試驗證明,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現在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齊讀課文第6自然段。

6.師範讀課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剛纔的問題。

7.指名回答。

8.教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學生根據演示畫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圖。

10.教師根據學生敘述用多媒體畫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圖。

11.師述:我們已經知道了蝙蝠就是這樣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麼科學家爲了揭開這個祕密,又經過怎樣的研究呢?你是從文中哪句話讀懂的,把它讀一遍。(板書:研究)

12.師述:“反覆”是什麼意思?誰能用“反覆……終於”說一句話?

13.小結:通過剛纔的試驗和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蝙蝠探路的辦法。

三、學習第7自然段

1.(多媒體播放飛機夜航)師問:說說你看到了什麼?飛機沒有眼睛,它怎麼能在漆黑的夜裏安全飛行呢?(靠雷達)那麼雷達是怎麼發明創造出來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文中的哪個自然段講了這個內容?

2.學生自學第7自然段,瞭解科學家是怎樣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雷達的。並畫出雷達引導飛機飛行的示意圖。

3.教師根據學生敘述,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雷達引導飛機飛行圖,並畫出示意圖:

天線→無線電波→ 障雷達 礙

熒光屏→無線電波→ 物

4.小結:學了這一自然段的內容,我們明白了飛機能在夜裏安全飛行靠的是雷達。

四、複習鞏固

1.(多媒體出示兩幅示意圖)學生比較兩幅示意圖的異同點。

2.完成課後練習思考第2題。(學生把答案直接填在書上。)

3.多媒體出示答案,學生訂正。

五、總結拓展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家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板書:啓示),然後進行反覆試驗和研究(板書:反覆),終於發明創造了雷達。(板書:發明雷達)。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什麼?(板書:18蝙蝠和雷達)爲什麼在課題中加“和”?

2.拓展: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這就是仿生學:你知道還有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啓示的?(多媒體展示如: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等)科學是多麼神奇,一隻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學家們得到啓示,創造發明了能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雷達。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六、課後作業

1.朗讀課文。

2.課後閱讀有關創造發明的讀物。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蝙蝠”圖,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板書:蝙蝠。

2、出示“雷達”圖,這是什麼?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板書:雷達。

3、板書,齊讀課題。那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帶着這個問題讓我們開啓今天的學習。

二、字詞學習。

(一)易錯詞語強化正音(課件出示第一組詞語)

蝙蝠漆黑啓示避開敏銳鈴鐺蒼蠅證明揭開障礙物

(二)認識多音字(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

繫着塞上熒光屏

(三)寫字指導“繩、蠅”

1、字源識字,瞭解字義

2、、觀察易錯字,分析字形

3、總結書寫規律:“繩”和“蠅”是左右結構,都屬於左窄右寬的字,右下部位是“電”,豎彎鉤要出頭。

4、師範寫生字。口訣:左窄右寬要明顯,口字小小電要寬。

5、學生練寫。

“三星”評價(正確、整潔、美觀)對學生剛纔書寫情況進行點評反饋整改。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

師: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啓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爲什麼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四、細讀文本。

1、師: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都是從課文內容出發的,爲了解決大家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簡單評價。

(2)文中提到的“一紅一綠的兩盞燈”的作用是什麼?(資料解釋)

(3)爲何先看到燈光再聽到隆隆聲?(光速和音速的知識)

(4)課文題目既然是蝙蝠和雷達,那爲什麼開篇描寫飛機夜航?(原來是爲下邊的疑問做鋪墊)

3、作者由此得出的問題是什麼?(指名回答)

師:是的,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

師:這個問題有答案嗎?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既然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啓示的,那麼兩者有什麼共同點?(都能在夜裏飛行)

師:請你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述蝙蝠飛行技巧的句子,並談談你的看法。

出示:

(1)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2)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

師:比較一下這兩句句子,說說哪一句更好?(同桌討論指名交流)

師:蝙蝠的飛行技巧這麼好,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是一個否疑問句,文章並沒有直接寫“啓示”的內容,而是表述從觀察蝙蝠的行爲中如何提出假設性問題。(板書:提出問題)

5、學習4——7自然段

師: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做了實驗。請大家默讀4——7自然段,完成表格。

試驗的條件()

第一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第二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第三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試驗得出()

師:科學家們依靠幾次試驗得到證明,解決了問題。這是多麼好的方法呀。(板書:解決問題)

師:那麼,文章在寫的時候,爲什麼只是詳細介紹了第一次實驗過程,沒有具體些後兩次實驗?

師: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技巧,詳略結合,避免重複囉嗦。

師:經過反覆研究,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蝙蝠在夜間是如何飛行的嗎?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出示第七自然段的語句)

6、學習第八自然段

師:讓我們來看看雷達是如何工作,如何給飛機導航的。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無線電波和超聲波是一樣的嗎?你能談談它們的共同點嗎?

它們的共同點是:遇到障礙物會將無線電波反射回來。

五、回顧全文,感知結構

1、教師:在我們和科學家一起探究的過程中,你發現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嗎?(指板書,提示學生歸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師:我們在寫這種文章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這樣的寫作方法進敘述。

六、總結昇華

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爲生活提供了方便。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這篇課文就是通過舉例——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了雷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地處鄉鎮,見識少,沒見過蝙蝠和雷達,所以需要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敏銳、揭開、障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從而發明了雷達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詞,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了雷達。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教師準備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播放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問: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是雷達?

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回答。

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1、蝙蝠和雷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在文中圈出生字詞。

2、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生字詞,不懂的向同桌請教。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學生齊讀屏幕上的生字詞。學生就不理解的詞語提問,教師請同學解答。學生不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難寫的生字,如:蠅,熒等。

5、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科學家爲了弄明白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進行了幾次試驗?每次分別得出什麼結論?最後綜合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朗讀問題,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和同桌交流對問題的見解。

4、出示表格,集體交流,填表: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四、小結並拓展:

1、這節課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十四個生字詞,明白了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

2、聯繫生活,說說我們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

五、作業:

1、複習生字詞。

2、課後思考: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出雷達的?

六、板書:

11、蝙蝠和雷達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沒碰着一個繩子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處亂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處亂撞

教學反思:

導入時,由於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了有關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所以學生對蝙蝠和雷達不再陌生了,交流挺積極。談話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特想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提高了生字學習的效率,挺好的。出示重點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這樣學生讀書目的明確,有效率,通過填表,使全體學生對重點內容都有了清晰的瞭解。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談談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時,許多學生都說不出來,原因我想應該是學生平時不喜歡讀書,知識面太窄了的緣故。以後,學生們應該多讀課外書。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4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啓示。

【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教學安排】

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提前蒐集蝙蝠和雷達的有關資料和圖片

二、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上已經知道蝙蝠具有特異的功能,那我們這一課是不是隻講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主要講了什麼?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無論怎麼飛,都不會撞上什麼東西,這到底爲什麼呢?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無數次實驗,下面我們進一步讀課文,瞭解這些實驗。

三、品讀4~5自然段感知

1、學生自讀,老師出示小黑板。

實驗次數

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結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矇眼沒響

不是眼睛

第二次

矇眼響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嘴響與嘴有關

2、要求分學習小組討論填寫。

3、抽學生說,老師填寫。

4、鞏固這部分內容,抽讀,比賽讀。

5、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6、誰能代替蝙蝠跟科學家說說心理話。

(學生表演蝙蝠自述:⑴ 準備了蝙蝠的頭飾。⑵ 兩位學生用雙簧的形式表演。內容簡介是:先介紹自己(蝙蝠)的來歷,及還有別名叫“燕老鼠”的來歷。然後介紹自己被科學家發現了祕密,“我”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導語: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7、出示小黑板上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個句子那句好?爲什麼?

8、同桌討論回答,老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同時起作用。)

過渡句:哪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七自然段。

四、品讀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讀,自己在筆記本上畫出蝙蝠飛行示意圖。

2、學生自畫,老師巡迴指導。

3、抽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評比)

4、老師也畫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圖與你們比一比。

5、請同學們對照示意圖練習說話訓練。

過渡語:通過我們的進一步學習,更加知道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用在飛機上,根據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自學第8自然段。

五、細細品讀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根據前面蝙蝠飛行示意圖,自己能獨立畫出雷達爲飛機導航的示意圖嗎?

3、試一試,畫在筆記本上。

4、畫好後,抽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來。

5、師生共同來肯定評一評。

6、同桌互相交流,根據示意圖說說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爲飛機導航的?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7、出示製作的卡片,填空用圖形表示。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擴展練習

過渡句:人類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啓示,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2、師生共同評價,誰的資料好,語言又流暢。

七、總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掌握或瞭解了什麼知識?希望以後有時間多讀課外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5

《蝙蝠與雷達》一課,有效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視野的擴大,動畫、圖像、聲音等媒體的參與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加強了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有效遷移,使學生在觀察、想象、語言、思維等方面獲得有效的訓練,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爲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

(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說說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啓示?人們的哪些發明都來自動物的啓發?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四年級上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經過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2、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地把握的主要內容。(重點)

2、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繫。(難點)

根據以上的依據,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就分五個方面來談談。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默讀全文,質疑問難。

這一節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學任務:通過自學的方法使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結構,提出自己深入學習後仍不懂得問題,訓練了學生的自學、理解、思維、概括能力。

三、自學重點段,解決問題。(蝙蝠是怎樣探路的,飛機和雷達又有怎樣的聯繫?)

三次科學實驗,蝙蝠、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間的聯繫是這一節的教學要點,爲達到要求,我採用“設置懸念、討論探究、方法指導、觀察演示、表演解說”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文。這樣做有三個目的:

1、引導學生由表及裏、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

2、化抽象爲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

3、訓練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的教學具體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指導學生弄清三次科學實驗的過程。教學時先讓學生聽同學讀4——5自然段時思考:科學家在什麼環境下做了多少次實驗?從中釋詞“橫七豎八”,並練習造句。然後讓學生默讀4——5自然段,採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實驗的方法、結果及結論(表格形式出現)。接着讓學生分別說說實驗的經過,同時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證明”並練習造句。這樣就使學生在多讀、多說的基礎上深入瞭解了三次科學實驗的過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從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指導學生揭開蝙蝠探路的密祕。蝙蝠發出和接收超聲波這一內容比較抽象,爲了使學生易於接受,我採用了觀察演示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教學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樣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通過這一段的學習,總結出學法:聽朗讀、畫簡圖、說原理。以此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爲學生自學下文打下基礎。這正體現了大綱提出的“閱讀教學要着眼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

第三步:指導學生明白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啓示,弄清雷達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間的聯繫。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前面總結的學法自學課文,並仿照作出雷達的探路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明白了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後,讓學生自己設計雷達探路示意圖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繫,再讓學生根據對話提示進行對話。這樣就使學生在分析、比較、聯想、對話中明白了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繫,生動化、趣味化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且貫徹了大綱要求的“要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學任務已大部分完成。

四、課外延伸,擴展思維

大綱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繫。”因此,學完課文後提問:“雷達是仿照蝙蝠製造出來的,科學家還從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啓示,製造了哪些現代化設備?”以此擴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把學習興趣由課內引向課外。

五、談話結束,激勵創造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科學的征途是無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將來也利用仿生學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設備?只要大家今後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探索研究,充分打開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