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通用8篇)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通用8篇)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1、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背 給

大家聽。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範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彙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麼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麼意思?(想要做什麼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爲最好記的字是什麼?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範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裏討論一下,試着編一個故事。

七、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一課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麼?(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麼時候的人。是幹什麼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着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繫,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幹什麼?(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着牛,唱着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詞卡: 振 欲 蟬 忽 閉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範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麼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幹什麼?後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着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後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製革。

(2)讀整個詩句,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後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裏振盪。)

(4)讓學生讀詩句,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並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幹什麼,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麼不同

(着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了蟬的叫聲後,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裏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l、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 欲 捕 鳴 閉 口 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着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着。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着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

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閒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爲“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麼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通”“讀懂”“讀美”三個層次理解古詩,以讀促講,以讀促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題

1、同學們,暑期生活剛剛結束,誰能說說你的假期都去哪裏遊玩了?

2、你們的夏天真豐富。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有一天他來到一片樹林裏,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於是,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所見》。(板書課題)。

3、釋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4、出示課文插圖投影:你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過渡:同學們說了這麼多,可詩人卻用短短的文字將它表現出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走進文字。

二、學習古詩

(一)讀通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讀出古詩的節奏。

(二)讀懂古詩

1、理解字詞。(相機指導“蟬”的筆順)

2、走入文字背後。

(1)賞牧童騎牛圖:

A請自由讀詩的前兩句,看一看詩人所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裏看出來的?

B交流:

a騎黃牛。他是怎樣騎的?

b想象說話: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麼風景。所以,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起來。誰來讀一讀這一句?

C指導朗讀。

(2)鑑牧童捕蟬圖

A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着牛,旁若無人地唱着,可是他卻忽然停止,能推測一下這是爲什麼嗎?

B你爲什麼這樣想啊?

C課件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

(3)體會情感

站在一旁的詩人心情又是怎樣的?

(三)讀美古詩

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裏吧。

三、背誦古詩

四、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1、誦讀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係是何等的親密,袁枚的《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註釋,自由誦讀,看一看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點。

2、你還知道哪些表現兒童生活的詩句?

3、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作業

用本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宋代詩人黃庭堅的《牧童》一詩。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4

【預設目標】

1、人文薰陶:在讀悟吟誦中領略古詩之韻,心馳神往詩之意境。

2、技能培養:讀厚,感知牧童之形;讀薄,勾勒牧童之神。

3、語言積累:會讀,會背,會唱,會寫。

【學法指導】

在讀薄讀厚,讀胖讀瘦的古詩學習新形式引領下,學生——詩人——教師以文本爲媒介,三位一體,披文入情。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流程】

一、學唱一首歌。

1、播放兒歌《牧童騎黃牛》,學生嘗試跟唱。

2、談話導入:你最早接觸這首詩,是在什麼時候?如今再學,你想給自己制定怎樣的學習目標?(相機出示四大學習目標:學唱一首歌,認識一個人,讀懂一首詩,感悟一片情。)

二、認識一個人。

1、出示畫面:袁枚像。

2、交流課前蒐集的詩人資料。

3、師相機滲透:袁枚亦是一隱者,爲侍母而仕途急流勇退,孝心可嘉。

三、讀懂一首詩。

1、初讀,感知詩意。

2、深讀,領悟詩景詩情詩境。

①讀厚。引導學生認識五言詩體,如何添字讀厚成七言詩體。可做如下鋪墊:

( )牧童騎黃牛,

( )歌聲振林樾。

意欲( )捕鳴蟬,

忽然( )閉口立。

讓學生在添字填詞中逐步豐厚詩情詩景的感性認識,言語推敲文字,頭腦渲染畫面。

②讀薄。引領學生刪繁就簡,五言變三言,比比誰的最簡練。

然後,逐步梳理出全詩之形,之神。

其形:牧童——騎黃牛,振林樾,捕鳴蟬,閉口立。

動 → 聲 → 心 → 靜

四、感悟一片情。

1、再讀,邊讀邊細化直觀畫面,小組交流彼此所勾勒、渲染的每一幅美圖。

2、研讀,斟字酌句,字裏行間品味牧童之樂,詩人之得。

3、播放《所見》視頻,欣賞中與自己頭腦中預設的畫面對比,看哪種意境更有韻味。

【板書設計】

所見

(清)袁枚 學習目標: ①學唱一首歌

牧童騎黃牛, ②認識一個人

歌聲振林樾。 ③讀懂一首詩

意欲捕鳴蟬, ④感悟一片情

忽然閉口立。 學習形式: 讀薄 讀厚 讀胖 讀瘦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六個字,會寫“林”“閉”兩個字。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對朗讀古詩有興趣。

教學重點:

1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 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 觀察課本插圖

同學們,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一個小孩子(這是個放牛的孩子,古詩裏把他叫作“牧童”)

生:看到一個孩子騎在牛背上,手裏拿着竹棒。

生:看到了一片樹林。

生:看到了樹上有蟬。(猜一猜,這蟬正在叫嗎?是啊,夏天到了,它停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熱死啦,熱死啦”,古詩裏把正在叫的蟬叫——鳴蟬)

2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被一個叫袁牧的清代詩人看見了,於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名字就叫《所見》。(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詩。(聽配樂朗讀)

2 咱們也來讀讀,請大家輕輕地打開書本到59頁,聽清楚要求再讀。(要求讀三遍:1大聲地讀,讀準字音。2 輕聲地讀,記一記圈出的生字。3 大聲地讀,把句子讀通順。)

3 袁枚說,大家有沒有把我的古詩讀正確啊,我得考考你們。

1)開火車讀生字

2)彙報讀古詩,讀準字音。 分句朗讀(個別讀,齊讀或男女生讀)

三品讀古詩

過渡:詩人具體都看到了些什麼?咱們現在就來研究研究。

(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 出示此兩句。讀讀這兩句,說說你從這兩句詩中知道了些什麼?

生:知道了詩人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身上。

生:知道了牧童在唱歌。

2(播放歌曲)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一邊唱着歌,一邊朝我們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真舒服呀!小樹林裏,花兒在笑,風兒在吹,小樹還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多美,多快樂呀!

3 聽這嘹亮的歌聲都已經穿過了整個林子,小樹也爲之陶醉,歌聲——振林樾(再響亮點,動聽點)

4 小詩人,你來念念這兩句(個別讀,指導)

5 小組讀

(二)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 出示句子。趕緊再讀讀這兩句,你又知道了些什麼?

生:他閉上嘴巴,立在那裏。

生:他想捉蟬。

2 突然,歌聲停了?小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他怎麼不唱歌了?他爲什麼不唱了呀?

用詩歌中的句子說說。

3 指導朗讀(意欲捕鳴蟬)老師聽不出他很想捕蟬。在試試(範讀——跟讀)

4 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來讀讀這句,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個別讀)

8 誰來試試?(指導朗讀,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9 咱們這兩句連起來讀讀。(齊讀——男女生讀)

10 現在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同桌互讀——個別讀——齊讀)

四、複習生字,背誦古詩

1 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念念,我們合作下好嗎?我念一句,你們念一句。

2 我說古詩意思,你們來說詩句好嗎?

3我把古詩的其中一部分拿走了,留下了個別的字,你們還能念出來嗎?

1)先來讀一讀它們(搶讀漢字)這幾個生字寶寶的樣子可容易記了。

猜幾個謎語就記住了。

謎語:牧:牛背上寫文章?閉:人才進了門?所:一戶一斤米

2)把剩餘的部分填上。

4 現在就給你們這幅畫,你們能不能把整首古詩念出來?(個別背,齊背)。

5 我們的詩人到最後還給我們留了個小小的懸念,不知道小牧童有沒有捉到那隻蟬,大家課後可以去猜一猜,想一想他是用什麼方法捉蟬的。

五、書寫漢字

1 這裏還有兩個生字寶寶還想請大家來寫一寫它們。

“林”還記得“兩個木”是什麼字嗎?兩棵小樹站在一起太擠了,於是一棵小樹非常懂得謙讓,把小樹枝收了一點回來,撇變成了點。另一棵小樹和它並排站,兩棵樹長得一樣高。(師邊說邊範寫)

“閉”“人才進了門”是什麼字啊?先寫一扇“門”,再寫一個“才”,“才”不胖不瘦,剛好藏進門去。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6個2。

瞭解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難點:

結合想象進行古詩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麼動物嗎?它的名字叫蟬,也就是我們說的知了。雖然樣子大家不太熟悉,不過它的叫聲你一定聽過,有人捉過它嗎?老師就認識一個喜歡在夏天捉知了的孩子,這不有一天被詩人袁枚看見了,還爲他寫了一首詩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探究,理解古詩含義

師: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到幾百年前的的一個夏天,共同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播放課件,學生聽範讀古詩)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麼?

生:他看見了一個小牧童。

生:他還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

生:他看見了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着黃牛在小樹林裏唱歌。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就讓我們帶着下面的目標來學習吧!(出示學習目標、讀一讀)

師:在明確了學習目標後,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後,教師瞭解學習情況,瞭解字詞的認讀情況,採用的方法是“蘋果”字卡認讀,讀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就可以摘下來了,在認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三言兩語的引導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所:(引導: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引導:閉上我們的小眼睛。)

立:(引導:立正的立就是這個立。)

蟬:(引導:蟬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夏天的時候,他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熱呀,熱呀,所以人們也就叫他“知了”。你看,這隻蟬飛呀,飛呀,飛到了大樹上。(將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大樹上)

牧童:(引導: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導:小動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們的。)

師:現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同學們還認識他們嗎?讓我一齊來讀一讀古詩。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師: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兩句)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句,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教師就帶領大家穿越時光隧道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着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真舒服呀!小樹林裏,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

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小牧童的心情怎麼樣?那就請你帶着這種心情來讀一讀吧。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爲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爲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着別人了。

生:小樹林裏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隻蟬捉回家。

師:你爲什麼這樣想啊?

生:因爲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樹上,大樹上有一隻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後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住蟬。

(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衆說紛紜,有的'認爲捉到了,有的認爲沒捉到。)

師:假如你是小牧童,你說捉住了,怎麼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麼捉住這隻“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隻蟬。

師:小牧童終於捉住了這隻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隻“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呀?

生:喜歡。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三、指導書寫。

1、示範指導:這節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粉筆演示)

2、自由練習書寫。(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牧童》。)

3、集體評議:引導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的字,觀察他哪兒寫得好?如果把哪一筆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四、拓展延伸

學生齊背古詩後教師講述:在我國古代的古詩中,有許多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寫的也都非常有意思,希望同學們能都收集一些,有時間背給其他同學聽,好不好?

教後反思:

這是一節古詩課的教學,我認爲古詩最重要的是詩趣,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因此在這節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景的再造中尋覓得詩趣。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中就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二、 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讀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當然,在教學的環節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在朗讀中孩子們不能全部的集中精神,想象與現實不能很好的結合等,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針對性的進行改進。爭取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6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覆朗讀,感受詩中的牧童機靈可愛、天真可愛的形象。體會牧童的愉悅心情,想象捕蟬時的反應機敏,感受詩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由畫入詩,理解詩題:

1、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中午,詩人袁枚走在鄉野的林陰小路上,不覺一幅畫面進入他的視線。(板書:畫 播放牧童騎牛圖)

2、師:誰說一說,怎樣的畫面?

3、(好一幅牧童騎牛圖、蟬兒鳴叫圖、歌聲響林圖、鄉野風光圖)

4、師:正是這一幅普通的生活畫面被詩人袁枚瞬間定格,從而演繹成一首詩(板書:詩),題目是——所見(生齊讀)

5、師:你對詩題是怎麼理解的?

二、由詩入畫,體會內蘊:

(一)、賞牧童騎牛圖:

1、師:詩人究竟如何表現所見的?請大家自由讀2—3遍,字音正確,停頓得當。(播放古詩)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指名讀。(字正腔圓,推薦給大家一種讀詩的好方法——緩緩地讀)

4、誰再一試?(在或急或緩中體味到古詩的節奏美)

5、最後一位。(在抑揚頓挫中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

6、齊讀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師:詩人所見是怎樣的牧童呢?(課件呈現前兩句)同桌間相互議一議,括號中可填什麼字,放入句中怎樣理解?(師進入學生討論間傾聽指導)

8、指名分句回答,並請學生板書。

9、詩中的留白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一個什麼樣的牧童豁然呈現於眼前?

10、指名說。

11、用朗讀表現出來。誰讀前兩句?(你離詩人不遠了,陶醉是讀詩的一種境界。)

(二)鑑牧童捕蟬圖:

1、師: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着牛,就這樣旁若無人地唱着,就這樣陶然自在地唱着,如雲行天際,如水流山野。忽然歌聲停止,這是爲何呢?(播放後兩句)

2、齊讀後兩句。

3、師:其中你最欣賞詩人用的哪個字或詞?爲什麼?

(由所見猜測內心、打破了牧童原來的平和的環境,氣氛緊張、猶如聽到蟬鳴、表現出牧童的反應機靈、寫出了牧童怕驚跑了蟬兒,體現出牧童站在那兒仔細察看蟬兒的確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師:區區10個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讓我們一起細嚼慢品,女聲讀(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讀(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師:學到這裏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人寫就此詩,想表現或表達什麼?

6、指名說。(你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你品到了詩的精髓,你捕捉到詩的靈魂)

7、師:請大家閉上眼睛,齊背古詩,由此詩再現詩人所見的清新畫面。(標出箭頭)(播放全詩,播放音樂)

三、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師:可見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係是何等的親密,(板書:入)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一百四十餘首爲畫而題寫的詩,《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譯文,自由誦讀,看誰最先會背。

指名背誦。

師:你還積累過哪些表現兒童生活的詩句?

指名說。

四、創作實踐,提升表達:

1、其實,我們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畫面可以入詩,請你做回小詩人,以觀察到的兒童生活的某個畫面爲內容,創作一首小詩。(播放課件,播放背景音樂)

2、學生創作詩歌。

3、詩歌展示。

4、師評:

五、結語:

本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在畫與詩、詩與畫之間走了個來回,感受到極平常極普通的字詞,帶給我們的無窮新意、無窮妙趣,課後把你創作的詩歌與你的親朋好友一同分享,好嗎?

教學反思:瀏覽了很多教案,我最終選擇了這篇,原因是此教案的問題設計有深度,可以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而不是簡單的來理解古詩的意思。問題一:從詩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牧童?學生交流後得出結論:他生活的很悠閒,很瀟灑,無拘無束,他是一個機靈的小男孩,他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通過他們的回答我感受到學生能夠透過文字,體會到文字背後的東西。問題二:後兩句,其中你最欣賞詩人用的哪個字或詞?爲什麼?學生對於每個字都有自己的體會,如:“捕”體會到牧童可能在思考:我要想個辦法把知了給逮住,如果用捉就不能表現他的機靈。“忽然”也可以看出牧童的機靈。

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之後,我問:“想象一下:牧童是怎樣捕知了的?”

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回答得很好!

生1:他可能輕輕地從牛背上下來,跑回家拿個網兜子,然後躡手躡腳地走到知了附近,用網兜子把知了捕到。

生2:他可能站在牛背上,讓牛走到知了附近,然後輕輕用手去捉知了。

生3:他可能把有知了的樹枝輕輕地拿下來,準備用手去抓,可知了卻忽得一下飛走了。

最後,我出示一些關於描寫兒童的古詩,讓學生讀一讀,多做一些積累!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第二冊第四組教材:《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可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學情分析

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從不同側面表現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咱們班的許多同學都會背很多的古詩,今天呀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背給大家聽聽呢?

2、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裏,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於是呀,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首詩,《所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釋題:出示“所”,認讀“所”,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誰給“見”組個詞,“所見”應選那種解釋。

“所見”就是所看見的。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嗎?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人袁枚是怎麼寫的?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範讀、一邊聽一邊注意生字的讀音。

2、你們也來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確。

3、離開了古詩,這些詞語還認識嗎?(課件出示--指名讀並小老師讀---齊讀)(帶拼音)

所見 牧童 捕捉 蟬鳴 閉口 站立

4、拼音帽摘掉了你還認識這些字寶寶嗎?(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所 牧 捕 蟬 閉 立 詩 林 童 黃

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5、拿出生字卡片一邊讀一邊擺出這些生字。

6、把生字卡片上的生字讀給同桌聽聽。

7、遊戲:我說你拿,我說你猜你拿(老師讀生字學生拿出相應的卡片)。

8、送生字寶寶回家。

師:1 2 3 4 5 6 7

生:我把生字送回家。

現在生字寶寶都躲進了故事中,看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1) 自由讀古詩。

(2) 個別讀。注意翹舌音、平舌音、前後鼻音的讀法。

(3) 劃停頓讀。

(4) 齊讀。

9、讀了古詩你知道了什麼?你明白了什麼?快和同桌說說吧。

交流讀詩的體會,抓住重點的詞:意欲、林樾等來理解,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想認識這個可愛的牧童嗎?(觀看視頻)進一步理解詩的意思。

三、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師:(動情地)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真舒服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他的心情怎樣呢?

交流:自由、快樂、和悠閒

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我們就帶着快樂的心情來讀這前兩句。

個別讀,齊讀。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咦?歌聲怎麼停了?

發生什麼事了?

生:因爲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他可能怕吵着別人了。 小樹林裏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隻蟬捉回家

師:你爲什麼這樣想啊?

生:因爲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樹上,大樹上有一隻蟬,所以我這樣想。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自由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