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談生命》教學設計15篇

《談生命》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生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談生命》教學設計15篇

《談生命》教學設計1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就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計的。通過感知結構、探究內容、品味語言三個板塊,巧妙地引導學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使學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從而獲得人生的有益啓示。

【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調。

3、體味作品蘊涵的哲理,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教學難點】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調,領悟作品的哲理意蘊。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點撥、品味。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生命,猶如一隻萬花筒,它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瑰麗多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歎調吧!

大家已經初步預習了課文,大家能否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你覺得本文是什麼體裁的文章?(議論性的散文。爭論“談”。這種文章我們並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雖有理性化的總結,但以感性化的描寫爲主。)

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覺得學習這類文章我們一般從哪些方面入手?(結構、內容、語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這節課我們就擇要分析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結構

你已瀏覽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麼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點撥:或許這也是作文形式創新的技巧之一吧)儘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內在結構思路卻是相當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關的語言標誌詞予以說明。

說明:正是這些句子,把散的內容編織在了一起,成爲有機的整體。由此我們可以把文章劃分爲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詩。下面我們就來品味這首散文詩。

三、小組合作,探究內容

1、作者開篇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作者認爲生命像什麼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勾畫這兩個比喻句)。下面,我們分兩組來研讀“水和樹”這兩部分。(各自小組完成,同桌學習)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爲什麼把生命比做“春水”?與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畫出表現春水力量的動詞,表現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詞,反覆朗讀品味其“流動”。

③ 四個“有時候”說明了什麼?象徵了什麼?四個“再”塑造了春水怎樣的形象?

④ 試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個過程。

⑵ 一棵小樹:

① 作者爲什麼把生命比做“小樹”?與小樹的生長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畫出體現小樹生命力量的衝動與奮進的動詞,體現小樹勃發的生機,恬淡從容的形容詞,反覆朗讀品味其“生長”:小樹在生長中有哪些方面的“快樂”?

③ 按什麼順序展開的記敘描寫,象徵了什麼?

④ 試用自己的話描述小樹的生命歷程。

2、教師提問:

這兩節的末尾都重複了這樣兩個句子:“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這僅僅是機械的重複(反覆)嗎?該怎樣理解?(這是一種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許認爲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這些,是一種異乎尋常的境界和高度;強調今生今世要奮鬥,要前進,要成長。)

小結:至此,作者雖然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其實,作者在文已經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誕生於自然,最後又迴歸自然,是戰勝自然,享受歡樂,不停地前進。在這兩個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規律來展開對水和樹的具體描寫的:

生命像(朗讀這兩部分)

3、作者將生命形象化爲“水和樹”這兩種具體的形象,通過他的描繪啓示了什麼道理?(意在表明什麼?)

點撥: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快樂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謝痛苦、感謝雲翳──積極的人生觀。

既然這樣,作者是怎樣認識自己的生命呢?

4、朗讀第4層,看看作者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勾畫其中你認爲重要的句子,初步體會其含義。(同桌互查)點撥: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認識?(相機板書:快樂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謝痛苦、感謝雲翳──表達了積極的人生觀)、(小結板書:形散、神聚等內容)

四、美點尋蹤,品味語言

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涉及到,在這裏就僅以B中勾畫的句子作爲重點。(小組解決,還是教師引導解決?)

在這裏,教師以書後練習三中的兩個句子爲例,作簡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對生命本質怎樣的認識和體驗?)

(淺析:生命中快樂和痛苦是辨證統一的,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中的兩種基本旋律。)

2、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作者爲什麼這樣說?能否改一個字,使表意更準確?)

(淺析:快樂固然要感謝生命,但痛苦未嘗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因爲生命讓我們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悅和美麗。能否舉例加以說明;“也”改爲“更”似乎更好。)

五、總結

由此可見,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決不是一般的認識,你怎樣理解題目中的“談”?

淺析:作者是在經歷了百年的滄桑(1900~1999),備嘗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後的“體驗”,它不是一般的漫談,而是作者的嚴肅思考和認識。最後,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詩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着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爲親切的懷念。

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願一樣:應該有一個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業佈置

1、收集有關“生命”或“人生”的古詩詞、名言警句五條。

2、仿寫:“生命像……,願你的生命……”的句式寫一句哲理性的話。

3、比較閱讀第4層與《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教後反思】

本課教學,充分挖掘了課文內涵,準確把握作者的意圖,採用了散文詩式的教學處理,使上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組合作學習則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增大了課堂的容量。

《談生命》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領會象徵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分出層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製作"中國現代文化名人卡"並蒐集女作家冰心的有關材料。瞭解冰心,並有所積累。

2、製作課件。

課件一:根據課文內容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騰而下的氣勢;(2)水流遇阻、憤激怒吼的勇猛;(3)過淺灘,靜靜細流、一瀉千里;(4)雷雨交加、濁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滯緩;(6)千條江河,流入大海。

課件二:喜歡繪畫的學生可根據課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樹"的內容,用自己的筆描繪出你喜歡、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樹。

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綠的小樹;②平原上、岩石上、城牆上伸展的小樹;③在大樹擠壓下掙脫而出的小樹;④夏天滿樹繁花,蜂蝶飛舞,小鳥枝頭歡唱;⑤長到中年的茂盛的樹;⑥秋風瑟瑟中長滿果實的樹;⑦朔風怒吼、落葉盤旋的老樹。

從中感悟一種生命的誕生,生命力的強大,進而對頑強的生命力產生一種崇敬之情,爲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言一::地球養育着無數的生命,但置身於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裏,你常常感覺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覺不到生命這樸實的形式下面蘊藏着多麼豐富的哲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以散文的形式揭示這一人生哲理的。

導言二:我們在初一時學了《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兩篇散文,文中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們的心靈。誰還能記得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和理解?(對學生回答做鼓勵性肯定……)

我們今天還要學習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揭示生命的真諦的。

二、介紹作家、作品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全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2、昕配樂朗讀帶感知課文,大屏幕出示問題,邊昕讀,邊思考。

研究問題:(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麼?從幾方面來寫的?語言上有無明顯標誌?

這些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2)劃出文中的關鍵性句子。

問題1明確:文中作者說"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文章從三層來寫的。第一層"開頭……也不敢信來生";第二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第三層"宇宙是一個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談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爲了加深讀者的理解,作者用了兩個非常恰當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但水與樹又是互不相聯的兩種事物。怎樣把它們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義態度用了這樣兩句重複的話總結這兩個比喻段:我不敢說,也不會說,也不相信有來生。我說的是從生命的降生到結束,談的是親身的經歷、感情,讓青年人把握現在。

語言標誌:①然而我不敢說……也不敢信……過渡、、

②然我不敢說……也不敢信……

這兩句話把散的東西編織在一起,把全篇內容有條理地穿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去掉,材料就散了。這幾句話既是主旨,也是連接手段。

問題2明確:"要記住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3、學生放聲地、感情朗讀課文。

(大屏幕可同時播映教具準備②的課件,形象感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沒有條件可在研讀時讓學生根據課文運用想像、聯想來口頭描繪。)

4、給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然後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適時點評。

四、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對一篇文章粗讀是爲了整體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體昧和推敲重要詞句對錶達中心的意義和作用,更好地領悟作品內涵。

2、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體味。

(1)作者爲什麼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樹"?作者是怎樣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寫的?(分兩大組,分別研究"水"和"樹"。)

(2)分別找出描寫水和樹時抓住了它們什麼特點,試說說它們的象徵意義。

(3)劃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精彩(可從思想內容、藝術特點、語言表達方面)的地方,並陳述理由。

(4)你領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後,是否又聯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悟?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並明確:

(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過形象、貼切的比喻,使其具體化。

生命一一水、樹。

(2)描寫水和樹時,都是根據這一事物的自身規律展開描寫的象徵意義描寫特點

水的特點:水一一生命長河一一流淌的過程一一一複雜、曲折、多變

樹的特點:樹一一人生之樹一一春秋四季一一發榮滋長、繁盛凋零

作者筆下的水和樹與人的.生命的規律是一致的。

人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不幸,歡樂與痛苦,順境與挫折,成功與失敗,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較寬泛,可欣賞準確優美的語言,可欣賞富有哲理的議論,可欣賞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以及象徵手法的運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對比、感悟,提高欣賞品位。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歡離合、幸福、苦難比作"月有陰晴圓缺",正確對待"此事古難全"。

水一一順逆樹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陰晴圓缺

3、理解課文的深刻意義。允許學生向老師質疑,發表不同意見。

教師小結:

作者回顧一生的滄桑歷程,用象徵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會永遠快樂,也不會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可用學生自身經歷,調動他們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作品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啓示。)

五、佈置作業

1、反覆誦讀課文。

2、做課後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體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語言,瞭解其象徵意義。

2、能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中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檢查舊課

1、指出不同層次的三名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的一部分,朗讀完畢,師生共同評價。

(激勵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深刻、有感情地朗讀,掌握節奏、重音等朗讀技巧。)

2、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課文中寫水、寫樹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規律來展開描寫的。請你找出其中相應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諦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明確:人生的真諦是不可能永遠快樂,也不可能永遠痛苦。

遇到困難時要不灰心,要勇敢樂觀有韌性,堅信雷雨過後就是豔陽天。山窮水盡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順利時,也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要清醒理智地認識到人生應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

(學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體會重要句子的深層含義。

說說課後練習三中兩句話的象徵意義。

(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對第二句的揣摩、分析過渡到體驗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充實地度過人生,關鍵在自己。①《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張海迪戰勝病魔,耗時·四年創作長篇小說《絕頂頭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就病魔纏身,但沒有荒度放棄生命而是堅持寫作,呼喚生命;⑤可以引用"實話實說"節目,感受堅強的張默然的故事。

要從積極的人生態度出發,珍惜時間,珍視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順的時候,更不能被厄運壓倒。對生命保持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師可視情況選。)

三、體驗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已經盡全力學習了,可學習成績仍無明顯改善;你想和同學搞好關係,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的情緒、思想狀態是怎樣的?

2、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爲什麼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說全。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激勵主流,互相感染。)

教師小結:在人生旅途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堅持前行,也會成功的。

四、佈置作業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1、我怎樣面對一一一(勝利、困難……)

2、我怎樣直面現實中的一一一(苦難、真實、醜惡……)

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兩岸一滴一一入海快樂與痛苦

《談生命》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能力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德育目標

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3.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生命,偉大而神祕,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隻萬花筒,它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爲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歎調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正音,並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多媒體顯示: 挾卷(xié) 芳馨(xīn) 怡悅(yí) 雲翳(yì)

2.學生互讀課文,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

3.選三位同學範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評點: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越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

4.學生放聲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

三、思讀課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問:本文爲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清說說你對文章思路的看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大致可分爲四個層次。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2.精讀課文,把握文意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多媒體顯示:

(1)生命是什麼與生命像什麼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爲什麼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後者能說?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2)作者將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並充發展開,請聯繫思路,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最後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明確:(1)生命是什麼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藉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於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又完整地闡明瞭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3)最後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後得出的結論。

四、美點尋蹤,發掘課文的審美價值

1.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生1: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

生2:本文語言優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生3:本文意境優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下面我們將從意境、哲理、語言三方面欣賞本文的美。

2.賞析課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賞析:

(1)話說一江春水

多媒體播放一江春水東流入海的動感畫面。雪山、峭壁、嶝巖、平原、斜陽草樹、夾岸桃花、激電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畫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來,奔流激盪。

學生齊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來生,結合畫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試着閒自己的話描述-下這個過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這個過程的歡樂和痛苦。

②品味相關詞句。體味一江春水的特徵,感受這個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四個有時候。體現流程的豐富多彩。

聚集、奔注、衝倒,挾卷、奔騰、迴旋等詞體現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

(2)話說一棵小樹

多媒體播放動漫flash,顯示一棵小樹的成長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長出嫩葉、開出繁花、蜂蝶飄翔、小鳥歡唱、濃陰如蓋、碩果累累、黃葉翻飛、葉落歸根。

學生齊讀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

①請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話描述上小樹的生命歷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時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體現特有的平靜和溫柔。

②品味相關詞句,感受一棵小樹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小樹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連續的階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終結。

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脫、挺立、擡頭等詞體現了小樹生命力量的衝動與奮進。

勇敢快樂、寧靜怡悅體現了小樹勃發的生機、恬淡從容的情懷。

美在情感闡釋:

教師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過程中,流露出作者動人的情思。

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後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描寫一棵小樹則不同,一開始充滿喜悅、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最後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說來感情基凋是積極樂觀的。

學生大聲讀課文,悉心體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師總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生動的圖畫,傾注了自己的滿腔深情。讓我們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時,領悟、認識生命的本質。

五、佈置作業

1.描繪一江春水時,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麼?請根據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辭,另寫兩句話,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鑑賞哲理美

1.品味關鍵語句,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

(1)她(大海)多麼遼闊,多麼偉大!多麼光明,又多麼黑暗! (2)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4)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7)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學生自由選句評析,集體交流。

明確:(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徵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2)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迴說,冷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5)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6)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爲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屍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7)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

(8)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於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

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於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於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於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鬥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3.教師總結: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生命本

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迴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爲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鑑賞語言

1.摘句交流

請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並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歸納:

美在靈動、蘊藉。集中表現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兩個層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覆。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爲行文層次的標誌,又給人旋律迴轉、反覆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莊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對死亡的畏懼、痛苦。語言看似平常,實則蘊含邈遠的情思,意味深長。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覆強調,否定生命輪迴說,理性地對待生命,表現了作者高遠的人生情懷。

美在詩意。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雲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老人誠摯地祝願,希望我們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3.仿句練習

仿照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另寫兩個句子。

學生自由發言。

示例:願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願你生命中有動人的音符,來譜寫一支雄壯的歌曲。

願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來釀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聯繫實際,體驗反思

教師創設討論氛圍: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繫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爲話題說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學生由於閱歷所限,恐怕會爲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所困,教師應相機誘導,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使他們從容應對生活,感謝幸福、感謝痛苦。

五、課堂小結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爲喻,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給我們至美的藝術享受。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閱讀冰心的散文《霞》(見課本P71),比較《霞》與《談生命》,說說它們的異同。

提示:《霞》寫於1985年.《談生命》寫於20世紀40年代。兩文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爲老年人。兩文主題有相似之處,情調略有不同,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鑑賞文章見備課資料部分)

板書設計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樹)

談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長,流動;感謝--快樂、痛苦)

吾言美(靈動、蘊藉、反覆、詩意)

七.教學後記

《談生命》教學設計4

指導思想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且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談對生命認識的散文,又基於我校是一個有較完備的教學設備的縣城中學。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繫個人感受進行獨立的思考,聯繫社會中的生命現象進行深入思考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豐富人文素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

(3)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涵的哲理。

2、過程和方法。

課堂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並感受和借鑑這種人生態度,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散文的閱讀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有了較深的散文閱讀基礎,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生興趣也很濃厚。因此,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大多內容能夠理解。我們應多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以突破文中的重、難點。

教學內容

這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生命爲主題的散文,它們融進了作者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因此學好本單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爲學生如何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具有有重要的意義。而學好本文對學習其它散文及今後寫散文都具有指導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清思路,理解主題,體會優美形象的語言。

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難點:理解課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及其在文中起到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老師在黑板上方的中間寫上”生命”兩個字,然後讓學生談你由這兩個字想到了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堅強。如:想到藏羚羊的故事和《實話實說>》中播放的張默的故事。)

生命是一個司空見慣但又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談到生命這個話題,他們又想到了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悟。

1、走進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