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大綱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勸學》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並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誦讀並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三、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鑑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結合書後思考練習題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1、解讀第一段(7分鐘)

1)回憶上個課時的內容並結合學生自主預習的結果,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明確中心論點:學習不可以停止)

2)齊背誦第一段後,提問:

a、請問本段論述了什麼內容?

b、運用什麼方法論述的?

c、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

d、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e、作者又以“直木爲輪”爲喻,說明什麼道理呢?

f、“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麼結論?

g、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回答一個接一個問題時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學習的意義爲何?)

3)教師總結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爲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爲“善”。這裏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2、解讀第二段(7分鐘)

1)同學們一起背誦第二自然段。

2)提問:

本段寫了幾層內容?

第一層闡明什麼內容?

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麼關係?

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於物”的重要,第三層得出結論:“君子善假於物”。聯繫前文思考“善假於物的”“物”暗指什麼?

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麼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用哪幾個比喻?

(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層次和主旨——學習的重要性)

3)教師總結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爲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

3、解讀第三段(7分鐘)

1)引導學生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三段(本段主要論述什麼問題?分幾層?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論述問題的?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麼關係?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麼好處?)

4、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5、佈置作業: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荀子其人;

②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③積累本文的名言名句。

(以上爲第一教時之知識目標)

④體會、學習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⑤體會、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佈局特色;

⑥明確如何才能獲得教養。

(以上爲第二教時之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聲情並茂地誦讀文言名篇的能力;(第一教時)

②培養學生能據已學、據課注、據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第一教時)

③凸現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第一教時重疑難文句探究,第二教時重論證方法、思路的探究)

3、人文、情感目標

①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第一、二教時)

②讓學生明白學習之於教養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1、知識目標之②(第一教時),④⑥(第二教時);

2、能力目標之①②(第一教時);

3、人文、情感目標之②(第二教時)

【教學難點】

知識目標之②(第一教時),④(第二教時)

【教學模式】

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

一、設境導入

設問1:大家知道在我們國家比較有名的《三字經》嗎?

設問2:《三字經》會背幾句的同學願不願意舉起你驕傲的手?

教師相機導入:從《三字經》導入孟子導入孟母三遷導入人生的“教養”導入本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

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實際略說教養的重要性,然後順勢導入《勸學》。

二、關於荀子

設問:有誰瞭解《勸學》的作者荀子嗎?

學情估計:若有學生舉手,則請其說,教師略作補充;若無則變問爲:不知道的請舉手。如果普遍不知,則由教師介紹荀子。

三、誦讀

全班齊誦,教師諦聽,並可能進行誦讀指瑕。

四、分組合作學習,文句疑難探究。

1、教師略說高中課堂古文學習的新模式,要學習積累的文言知識構成。

2、6人一組,合作進行文句疑難探究。

要求:不做機器做主人,每組成員積極參與,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組內先行探究,本組探究不了的,組長記錄後提交全班探究,全班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點撥。

3、填寫好探究紀錄,以便交流。

4、教師巡視、參與。

五、各組根據探究記錄,由代表彙報探究情況,教師加以標示

後彙報的組只彙報或補充與前組不同的疑難和知識總結,教師標示後,鼓勵全班同學競答,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點撥,相關學生記錄。學生沒有關注的重要知識點則由教師補充。

六、教師課堂評價、小結並佈置作業

1、課堂評價側重於本堂課學生的參與表現,以肯定鼓勵爲主;

2、作業:

①每個同學填寫好本課的知識積累卡;

②完成《名師一號》中《勸學》一課的基礎練習(選擇題部分)。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本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二、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探討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善於探究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意義,並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恆心”“專注”的優秀求學品質。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學生內心並使之身體力行。

【教具、學具準備】:

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1、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筆記上。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每個人都渴望成爲一個有知識的人,每個人都渴望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提高修養的途徑又是什麼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優秀的學習品質本身就是一種修養。相信兩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勸學》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我們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有所啓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荀子簡介:

1、學生讀註釋。

2、教師補充: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國、秦國、楚國,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但強調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性中的“惡”,因此,他特別重視人的學習,重視教育的作用。

課文賞析: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提示學生注意老師發音、重讀、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3、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點撥,對學生讀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可以帶頭鼓掌),以營造一種感情朗讀的氛圍。

二、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1、學生根據預習筆記,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合作解決。

2、教師在課堂巡迴,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爲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三、師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解答或讓其它小組同學給予解答,教師在學生解答時要注意是否需要補充、拓展或強調。

四、邊讀邊譯,字句落實:

經過上面的環節,學生已經掃清了字、詞、句理解上的障礙,爲鞏固效果,增強整體把握課文能力,要求學生邊小聲讀邊在心中翻譯。(翻譯的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運用、鞏固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比較“於”“焉”在文中不同語句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3、找出文中使用“而”的句子並根據它的意義和用法歸類。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教師出示幾個重點、難點的句子,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選擇的文句要能反映課文中的重點文言現象。

2、檢查對虛詞“於”“焉”“而”等的掌握情況,並指導學生通過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瞭解“而”“焉”的其它用法。教師此時注意適時講解、點撥。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一)、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教師明確本段第一句話“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3、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論述到的事物及其關係,其所含喻義是什麼?

藍←———勝於——青(取之於藍)

提高自己

水←———寒於——冰(水爲之)

直木——輮————→輪

木———受繩———→直改變自己

金———就礪———→利

結論:事物經過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注:1、在分析所論事物的關係和特點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用文本中的詞句加以表述。

2、“結論”和“喻義”由學生去總結、揭示,老師只作適當點撥。

(二)、研習第二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五組對應關係,用文中的語句概括其共同特點,其中喻義是什麼?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於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於物”。

結論:善假於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注:教師提示學生回顧荀子思想,荀子認爲“人性本惡”,但強調後天的學習和後

天的環境、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從而提高自己成爲君子乃至聖人的修養,所以荀子特別重視學習的作用。

3、教師引申: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又面臨許多不利條件,每個學生都應該利用和創造有利條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在此,教師也可以設置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言,交流感受和心得)

(三)、研習第三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荀子在本段中強調了哪些優秀學習品質,除了運用比喻論證外還採用了什麼樣的說理方法?

明確:學生不難得出本段中強調的三種優秀品質——積累、恆心、專注,以及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拓展延伸:積累、恆心、專注,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三種關鍵品質,我們在

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培養和增強自己的這種品質。教師在此處設置“缺點曝光臺”和“優點展示廳”兩個欄目,針對這三種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說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方面,進而激勵學生不斷增強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修養。

(四)、學生總結,教師引導,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釋理通俗,形象鮮明)

2、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觀點突出,說理深刻)

3、結構採用“總—分”式。(綱舉目張,條理清晰)

三、佈置作業:(二選一)

1、結合自己體會,採用“總—分”形式就“積累”“恆心”“專注”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可三者聯繫起來談,也可就其中一點發表見解。寫在週記本上,600字左右。

2、學習是提高人身修養的重要途徑,學習修養是人身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學生的你通過本文的學習受到哪些啓發?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想於週記本上。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培養誦讀的能力和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掌握、積累文言常用實詞和虛詞。

3、掌握課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重點難點

1、熟讀成誦。

2、疏通文意,掌握、積累文言常用實詞,文言常用虛詞

3、掌握課文出現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2、教法及手段朗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一、導入新課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哪些?

二、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

三、解題。

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近音)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中zhòng參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複習初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2)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佈置作業:

1、認真閱讀註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練習”二、三。

3、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

3、借鑑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重點難點: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朗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一、複習上節課知識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勸學》這篇課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1、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勸學中“勸”爲何意?

(2)荀子“人性惡”主張

明確: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別強調教育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瞭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

2、齊讀課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寫錯讀錯的字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1)讀課文,根據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詞應怎樣理解?“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把握觀點:這一節主要談了學習的哪個方面?用什麼方法來論述的?

明確:學習的意義;比喻。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在已歸納的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1青出於藍2冰寒於水3直木爲輪4木受繩5金就礪

以青青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變化會進一步提高、發展。作者又以“直木爲輪”爲喻,說明什麼道理呢?說明客觀事物可以後天改造,改變

“木受繩”“金就礪”兩個比喻引出什麼結論?“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

(5)學生齊讀第2段

3、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3)本段又採用了哪些比喻?

1登高之博見2登高而招3順風而呼4假輿馬5假舟楫

(4)要求模仿第2段思維推理模式,分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明確:客觀事物通過善假於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

引申出人通過善假於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善假於物的”“物”暗指什麼?學習

(5)小結

本段談的是學習的作用,說明學習的作用在於彌補自身不足。用幾組比喻句來說明,本段再次採用比喻論證。

(6)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4、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本段主要論述什麼問題?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麼道理?

明確:主要論述學習態度與方法

可分爲三個層次。

①開頭至“無以成江海”,說明知識在於積累。

②“騏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③“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論述問題的?

明確:比喻、對比

4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麼好處

明確: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即道理明白、具體生動。

5學生齊背第4段。

三、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2、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對比論證、說理透徹的特點。

3、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談談你對荀子的觀點的看法。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預習下一課。

2、完成《資源與學案》練習。

五、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2)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態度、方法對比

積累

堅持

專一

王鵬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文體制宏大,邏輯性強。這篇課文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勉勵人們努力學習。本篇課文當中的文言常用字詞和特殊句式有一定的代表性,探究本文時,要注意夯實文言知識。同時,本文大量運用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便於接受。

學情分析:

作爲高中學習的起始年級,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認讀文言文的能力,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增強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點撥,學會聯繫上下文,融會貫通,結合實際,化難爲易,並能積極參與討論,相互啓發。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掌握並積累基本的.文言字詞。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3、認識本文論述的學習意義作用、態度方法,並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並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2、品味荀子的寫作風格。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文學大家韓愈曾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並非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詩壇怪傑孟郊則表示:“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在對待學習這件事上,大家都保持着極其嚴肅、端正的態度。同時,也積極勸勉他人,需要學習。如果請同學們自選角度,寫一篇勸勉他人學習的文章,你們會有哪些想法呢?又會從哪些角度展開立意行文。

請兩位同學談一談(由老師進行適當點評)。

今天,我們就再次跟隨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荀子,一起走進他的作品——《勸學》,看看他是如何勸勉他人學習的。(板書標題)

二、學習新課

1、全班齊聲朗讀《勸學》,同時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

生:學不可以已。(齊聲回答)

(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

2、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這些比喻之間的關係。並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各小組分別對應第二、三、四自然段內容,具體討論作者是如何展開對中心論點的論述。

哪一位同學(第一大組)願意帶大家來分析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內容。

問:你能帶大家找出這一段中的比喻句嗎?

學生指出五個比喻句。

師問:這五個比喻句與學習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呢?

生:“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和“冰,水爲之,而寒於水”。這是將前後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以此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提高。

生:“直木爲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

師總結:事物經過加工可以得到提高,有所改變。而荀子也用這五個比喻句點明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以此來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板書:學習的重要性)

正如荀子所言,學習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又有怎樣的個人看法呢?同學們可以拿出昨天的隨堂練筆,進行適當的修改。

那我們再一起來看看,荀子又是如何繼續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第三段由學生找出比喻句,並投影出來,問(第二組)學生,這些比喻句與學習之間的聯繫又是怎樣的呢?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登高而招”則“見者遠”;“順風而呼”則“聞者彰”;“假輿馬”可“致千里”;“假舟楫”可“絕江河”。

這五個比喻的共同點是:“善假於物”。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善假於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師總結:人自身會有一些不足之處,落實到學業中,便可以通過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成爲君子。

荀子採用比喻論證的手法,通過一系列的比喻句,向我們交代,學習可以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既然文章的第二三段都寫到學習的重要性,那爲什麼又要分成兩段呢?誰來說說看。

師答:在傳統文化中,“內聖外王”之道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內聖”就是修身養德,“外王”則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學習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從人的自身來說,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個人修養,成就高尚品德,便是文章第二段涉及到的相關內容。而我們的學習還應該立足社會,藉助一定的外物,如社會實踐等,完善自己,達到目標。

齊聲朗讀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

請第三組的同學,將自己找到的比喻句,按照一定規律,填寫下列表格

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

老師依照填寫表格總結: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將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師總結再強調本文所使用的論證方法。

3、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請大家結合材料,自行總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展示文本資料

【甲】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行,蠕而動,一可以爲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爲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巧妙運用大量的比喻論證,增強文章的藝術性。

2、採用對比論證,形成鮮明對照 ,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3、多用對偶句,夾用排比,句式鏗鏘有力。

4、句式整齊,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

三、探究延伸

在學和思這兩個問題上,古代大家觀點各異,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則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對此,你們又有什麼的個人見解呢?

四、佈置作業

在學習《勸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論證的邏輯美和鮮活的語言美。接下來,請仿照荀子的創作風格,使用文言形式,寫一寫到底學習什麼東西?

五、課堂小結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闢,精煉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在學習《勸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論證的邏輯美和鮮活的語言美。課下,我們也可以閱讀荀子的其他作品,感受他的語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