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計劃 > 秋季七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秋季七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一、學情分析

秋季七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從七年級新生的畢業成績來看,學習基礎參差不齊,(100分以上1個,90分以上10個,80分以上10個,最低分47分)因而學習能力肯定不一樣,對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的適應能力肯定也不一樣。有必要在學生中推行一種新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養成預習的習慣,結合導學案開展預習工作;進行小組學習,培養合作精神;積極參加各項語文活動,培養和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的選文主題爲“親情”。所選課文,都是圍繞着有關親情或家庭生活的。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描寫親情和家庭生活的詩文,數量衆多,優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濃濃親情,動人心絃。天倫之樂,其樂融融。本單元所選的這幾篇課文,作者努力用心靈捕捉生命的靈感,捕捉對親情的體會與讚美,讓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家庭和諧幸福的重要保證。莫懷戚的《散步》,寫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這樣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這平常的家庭瑣事的敘述和描寫中,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尊老愛幼的故事,體現出了濃濃的深情。

《秋天的懷念》表現了母愛的無私、深沉與寶貴,其中蘊含了作者對自己生活經歷、情感變化歷程的回顧與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達了對母親遲到的領悟,也表明自己已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張之路的《羚羊木雕》講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即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之間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這種矛盾其實在許多家庭都普遍存在,只不過表現形式各有不同罷了。

在中外文學史上,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讓學生多讀描寫母愛的作品,有助於認識到母愛的偉大,從而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詩兩首》,就是獻給母親的歌。一首是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一首是我國著名作家冰心的《荷葉母親》。

從南朝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中選了兩篇短文,一是《詠雪》,一是《陳太丘與友期》。《世說新語》雖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當時的口語成分,語言文字比較淺易,而且所選的這兩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這一單元中心。學生理解起來應該說相對容易一些。謝氏家族是東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世家。在他們的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韞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氏父子都是漢末名士,年方七歲的陳紀,對父友侃侃而談。這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美談,至今流傳。兩篇短文都從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念。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朗讀要做到準確、流利,在此基礎上,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單元圍繞學習生活選取課文。有的文章與學校生活密切相關,如《我的老師》《王幾何》;有的是家庭式的特殊教育,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則由校內延伸到校外,涉及整個少年時期的學習與實踐,如《我的早年生活》;有的則是古人的言論,涉及學習方法、態度、品德修養等,如《<論語>十二章》。這些課文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瞭解到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青少年的學習生活。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瞭解不同的學習狀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懷,增進對老師、同學的理解與關愛。

2、對比自己的學習狀況,能夠從課文中獲得有益的滋養。

3、學習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要求能夠整體感知課文,並保證一定的閱讀速度。

4、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第三單元的閱讀課學習描寫自然景物的古今詩文。單元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品味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吟誦涵泳,薰陶感染,培養審美想象、審美情感、審美意識以及靈氣、悟性,激發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本單元課文都是抒情類的,有現當代散文、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內容健康高尚,風格清新優美,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春》和《濟南的冬天》是傳統課文,進入課本後,更注重發掘其審美的素質;《風雨》首次入選,名爲“風雨”,但不直接寫風雨,甚至文中不出現“風雨”二字,而是通過描寫各種景物的紛亂狀態來寫風雨,表現了風雨的狂暴和大自然的破壞性力量;《秋天》是一首現代詩,雖時隔甚久,但內容凝練,意味醇厚,風格清新;《古代詩歌五首》都是傳統課文,也都是“課標”規定的背誦篇章,入選課本,更注重發揮其長於吟誦、激發想象、娛悅性情的作用。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一是領略課文的詩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二是品味課文的優美語言,積累詩文語句。

第一,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來觀照課文。美,有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審美,是主體以感性觀照的方式對審美對象進行直接的感性的把握。審美,既是主體發現、發掘審美對象的美的素質的過程,也是主體內心品賞、評價美的對象或對象的美,體驗美在主體心靈感染、薰陶的過程。描寫自然美的詩文,兼具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多種美質。

感知課文的美情美意。例如《春》和《濟南的冬天》,不僅關注其內容如何,更品賞課文中的物象與意境的性狀、色彩,體驗和品評課文美情美意作用於讀者心靈的方式、程度,這將別是一番滋味。賞析課文美的語言。本單元都是辭意雙美的課文,感知和理解美的語言和語言的美,這本身就是單元的教學重點,而且感知課文的美情美意也要通過賞析語言美來進行。可以說語言是引領讀者的感知力、領悟力通往課文的藝術世界的橋樑。

賞析語言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誦讀。有人說,誦讀是學生培養欣賞能力的主要途徑,也許有點誇大,但也說出了誦讀之於教學的重要性。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應該教會學生“美讀”,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象,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單元提示”說“要反覆朗讀”,《春》的提示說“多讀幾遍”,《濟南的冬天》的提示說“反覆朗讀課文”,《秋天》的提示說“反覆朗讀”,《古代詩歌五首》的提示說“朗讀古代詩歌應該讀準字音和節奏,讀出抑揚頓挫”;另外,“研討與練習”中多次提到要朗讀課文,大部分課文要求背誦。

第二,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境,激發情感,發揮聯想和想象。“課程標準”中說:“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學習優美的詩文,注重情感體驗可以說是抓住了根本。

第四單元以人生爲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古今中外兼具,同一主題的課文,可以融會貫通。《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語言十分精美的散文,文章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國作家的作品,文章通過作者少年時的一次經歷,啓示我們遇到困難要努力去面對。《短文兩篇》,從習見的生命現象寫起,抒寫理性的思考,表達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山的那一邊》是一首抒情詩,作者借一個山裏孩子追求理想的經歷,說明不懈努力就能達到目的。《雖有嘉餚》出自《禮記》,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學習這個單元,必須抓住如下要點: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提煉文章主旨。

3、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學會思考人生。

4、學會朗讀,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5、學習並積累課文中精彩的字詞句段,學會在自己的表達中運用本單元精彩的語言材料。

第五單元選編了五篇課文,分別是《化石吟》、《看雲識天氣》、《綠色蟈蟈》、《月亮上的足跡》、《河中石獸》。這些課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話,詩歌散文,內容豐富多彩,都與自然&科學&人文密切相關。當今,科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祖國大地也掀起了科教興國的高潮。瞄準了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需求。本單元的課文集中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這些文章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滲透,既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又兼顧知識和能力的提高。

學習這個單元,必須抓住如下要點:

1、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激發自我的求知慾。藉助圖書館或互聯網,蒐集、查閱有關材料,豐富自身的科學知識,掌握開展探究科學問題的方法。

2、學會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並抓住主要信息。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概括課文的要點,提高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

第六單元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體裁多樣,有神魔小說、童話、神話、寓言。它們都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虛構形象、故事情節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同爲童話,《皇帝的新裝》塑造了一個窮奢極欲、昏庸無能、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醜惡;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則讚美呼喚人間真情,營造了一個純真、友好的美麗世界。神話《女媧造人》人性化地豐富和擴展女媧造人的經過,想像豐富奇特。《寓言四則》將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含蓄的短小故事裏,給人以啓迪。總之,本單元將引領大家走入亦真亦幻的想像世界,去領略由想像創造出來的別樣魅力。

學習這個單元,必須抓住如下要點:

1、指導學生練習快速閱讀,抓取關鍵詞語。

2、體會聯想和想像的作用,並藉助複述、改寫、擴寫等方式,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3、瞭解童話、神話、寓言的基本特點。

4、指導學生課外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