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短文。這篇課文以環境保護爲題材,寫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產生的美好願望。全詩用兒童的語言表達兒童的內心感受。根據本文的特點,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上。文章用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態、變化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利害關係。課文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結構新穎,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中角色(小雪花、小雨點、小冰雹、小云朵),把自己當作是那個角色,能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爲更好的學習本文作好準備。讓後我把課文分爲三個版塊:生字王國、遊樂王國、故事王國。在生字王國中我帶着學生複習生字,練習組詞,回顧上節課生字詞的學習情況。第二個版塊遊樂王國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然後用筆畫出描寫自己的句子。這樣學生在彙報交流時發言就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中,第二三段是重點段,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自己的句子(雨、冰雹、雪的),再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讀出這些句子。學生本身帶着角色進入課文,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起來更感興趣,更樂意學。學習語文,只有學生和老師共同走入文本,學生有興趣的去學,才能學好文本,掌握知識。理解第二段中的三個動詞:打、飄、落是掌握雨、雪、冰雹落到地面的關鍵詞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幾個詞,我把他們拿出來,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把這些詞和雨、雪、冰雹組合在一起,並講講自己爲什麼這樣組合?然後,讓學生加動作把這幾個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課文的第三段,是描寫水的存在的的。我讓學生先找一找水到哪裏去了,在那裏幹什麼?再展開想象體會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在文中的含義,通過動作朗讀,從而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流動速度的也是不同的。課文第四段中我讓學生聯繫實際說說溫和的水和暴躁的水在本文中的含義,在結合水作的好事和壞事中明確人們爲了管住水都採取了哪些辦法。最後,在故事王國中,通過讓學生看圖編故事,拓展延伸水的其他形態的變化,更深入的瞭解水,使所學的知識更加完整,準確。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2

《我是什麼》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興趣。採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紮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採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着桃子,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計圖文並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後形態,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教學沒注意到與形近字區別教學,對於說話訓練還不夠到位。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3

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爲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並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昇華。

本課的教學要求有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6個字。

2、瞭解“水”的不同形態和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樹立環保意識。

一、多種形式朗讀,質疑問難。

1.導入新課:今天有一位學習夥伴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它就藏在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裏,它是誰呢?(板書課題)請大家小聲讀課文,把它找出來好嗎?

(課開始設置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功,與本課最後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互爲呼應。)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然後,想一想:學習夥伴是誰?(水)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在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用筆勾勒出不懂的詞、句,記不明白的問題。

3.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教師對難點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創新識字。

(老師出示課件:我巧記:一隻小黑狗,長着四個口(器)。水大好發電(淹)。禾苗的家(稼)。家裏玩火(災)。闖了大禍一隻腳踢三球,一腳踢到樹上頭(躁)。學生猜字謎,並自編字謎。如:學生說:“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陽在西邊(曬)……通過這個環節增加識字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4.以讀促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朗讀課文後,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極小極小”是什麼意思?“汽”爲什麼會變成“雲”?爲什麼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麼?等等。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質疑,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解答。(a師問:通過讀文,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質疑。b師梳理、歸類,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學網站:“現在進入‘小讀者’網頁,根據提示來學習,‘我的變化,我的脾氣,我在哪裏’,自學完後,小組內交換意見,再推薦彙報。”)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課文的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思考理解感悟,把閱讀心理過程外化,學生經歷:提出問――分析問――解決問的完整訓練,主體地位凸現。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嘗試

1.利用全文動畫來突破難點,激發興趣。

(1)學生討論雲變成雨、雹子、雪的過程後。通過動畫演示雨、雹子、雪形成過程,給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適當點撥向學生解釋“雹子”是空中降下來的冰塊,多數出現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後伴隨雷陣雨出現。冰雹給農作物帶來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對人、畜、建築物也會造成危害。)

(2)揭示謎底: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汽在空中會變成雲,雲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又會變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見,雲、雨、雹子、雪都是由什麼變成的?(水汽)

(3)小節:其實,我們剛纔所認識的雲、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呈現出的不同狀態。

2.進入專題網站“水,生命之源”,拓展知識,揭示水的利與弊。

(1)學生進入專題網站,選擇感興趣的知識讀,引導學生把興趣點和課文內容聯繫起來。

(2)聯繫實際討論: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

在教學中用電腦課件製作出生動形象的畫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複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了感性知識,通過專題網站,拓寬知識面,使學生既能一邊學課文,又能一邊瞭解到平時生活中不能看見,或不能理解的事物運動變化的全過程,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從而獲得新知識,豐富形象思維。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1.引導啓發:誦讀本文,會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彷彿是千變萬化的水,先乘着陽光到了空中飄浮,變成雲,遇冷凝結,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覺、散步、奔跑、跳舞。水爲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壞事,要完全降伏它,還需要人們爲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呢?

2.學生在校園BBS中就上述話題留言。

信息技術適時、適度、有效的運用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利用網絡提供資源,豐富了學習的內涵,提高了學習效益。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4

《我是什麼》是一篇極其適合小學生的科學小短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以親暱的語氣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的利弊關係。文中始終不點明“我”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人類關係的描寫,富有趣味性。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生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效果

課上,我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樣設計激發了孩子們探求的慾望,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課文情景,投入學習的狀態,而且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

另外,通過課上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於人類的道理,從而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在教學時,我以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謎語導入,導入的形式簡潔、有趣,一下子將孩子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來。然後,留給學生思索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謎底是什麼。爲了找到答案,孩子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了課文大意,而且很容易地就猜出是“水”。

2、有效的提問帶孩子們一步一步走進課堂深處。自讀課文後,拋出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同時。面對學生的回答,我及時進行鼓勵表揚,鼓舞了孩子們的鬥志。

3、授課中我將水的不同形態以簡筆畫形式展現在黑板上,讓孩子們感到親切、有趣、一目瞭然,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4、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霞”。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不足之處

1、整體讀課文的次數太少,沒有對隨文識字進行落實。在檢查學生預習時,只將詞語較多的一個段落進行了出示和識記,開頭的3個生字由於不是要求認識的字,所以單獨出示讓學生識記,顯得過於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課外延伸。

在處理“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問題提出後,很多孩子什麼也想不出來。我想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提前收集有關水的相關資料,然後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作的貢獻的資料,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等。這樣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能培養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環節,進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這樣就能更加有效了。

四、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中,利用好課文,落實好隨文識字。導入後檢查學習困難的學生朗讀,在朗讀中發現有困難的詞語並及時板書,識記。再把這些詞語帶回到課文中進行朗讀,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瞭解,也能牢牢記住這些生字。今後要做好課前預設,提前佈置讓孩子們預習課文和準備課前資料的收集的任務。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5

《我是什麼》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課文。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爲課文裏的知識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這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我採取了一些教學手段以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爲了突出這個“變”,在導入時,我特意說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

二、緊扣主線,朗讀感悟

學習課件時,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不同形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朝霞與晚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6

《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採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由於是第二課時,複習詞語導入,上節課已經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着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裏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接着問看後的感覺,讀出美感。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麼?藉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採取範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爲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覆出現“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容。精心的課文設計,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彙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束時也接受了組裏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7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儘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啓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並通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慾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該

就是語文基礎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對水的各種形態的變化認識的還不夠。特別是“雲”,有的同學不明白雲是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太少,很多學生都見過水的變化但是說不出來,應教育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8

一、立足整體,激發興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低年級語文教學也要着眼整體。課堂教學開始,我注重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猜猜“我”是什麼,以激發起學生的讀書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接着又從整體內容把握教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並用筆畫出“我”都變成了什麼。最後又迴歸整體,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猜謎是他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願望。接着讓學生說說通過這些謎底發現了什麼?一下子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二、多法並舉,識記生字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前我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讀準字音,將句子讀通順。課件直觀地出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形式認讀,同時結合圖片識記:“雹”、“稼”二字,從而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輕鬆達到讀準字音,突出重難點字音的目的。然後課件直觀地出示課文中帶要求會認的11個生字,通過同桌對讀的方式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並請兩組同位對讀展示。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歸類識字、偏旁表義、兒歌、做動作等形式識記字形,因爲,課程標準中強調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最後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後,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再以小遊戲對生字加以鞏固。

三、以讀爲本,讀中理解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爲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爲朗讀既可以規範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啓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讓學生分組接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着大家一起“變”。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接着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學生紛紛搶着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雲;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學完一、二自然段後,利用“水珠、汽、雲、雨、雹子、雪”圖片,讓學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和變化,通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師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彷彿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平靜的池水;緩緩流淌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這一環節使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並通過不同角色的讀,讓學生自己接觸語言材料,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讓學生自學,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讓學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壞事,並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課件出示水電站,攔河壩以啓發學生。最後請學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

四、感悟提升,加強積累

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書,促進學生有效積累。《課標》多次提到:“語言積累”,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

1.閱讀理解加強積累:讀書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多讀、讀熟,才能理解課文內容。俗話說:“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我在教學中捨得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教學過程中始終是書聲朗朗,達到熟讀成誦,在讀中理解內容,從而促進語言積累。

2.背誦、記憶加強積累。背誦記憶是加強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低年級學生記憶力強,多背一些好詞、好句、好文章,利於學生記憶能力的發展,更利於學生積累語言。我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加強背誦的指導,在學生讀中理解了水在不同季節變成不同狀態時,利用具體形象的板書,加深對水的循環變化的理解,並從中指導學生的背誦方法,讓學生再讀一、二自然段時,鼓勵學生會背的背。第三自然段又激發了學生的真情實感,賦有情趣的語言“我們(水)在家裏幹什麼?”認真讀一讀,讓學生熟讀成誦,最後迴歸整體讀全文,鼓勵學生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讀,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背誦,加強語言積累。

五、自主觀察,自學寫字

和識字教學一樣,寫字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讓學生說說字的結構特點,自己認爲哪個字最難寫,讓學生說說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再由教師範寫,學生點評,最後在書上描紅、臨寫這個字。指導寫字時,我把重點放在“兩點水”、“三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上。整個寫字過程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特點,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六、反思教學,凸顯不足

本課教學中我在很多環節的處理上還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學環節,處理的比較匆忙,沒有在語境中識字,沒有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一節課要認識這麼多生字還是有難度的,識字形式可以更加多樣一些,如:用猜字謎的方式識記 “器”(四隻小狗張口啃骨頭);“稼”(禾苗種在家門口)。

2.指導有感情朗讀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只叫了幾個學生單獨讀句子,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較多,沒有變換更多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嘗試着也讀出這種感情。總之,這與過程與方法目標定位有所差距。

3.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上也還存在不足。,整節課中,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牽”得太多。我應該放手讓學生說,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要急於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教的內容。直到現在,我都還爲此自責着,懊悔着這些環節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思考。

4.對學生的表現缺乏有針對性的點評。對學生的評價葉太吝嗇了。整節課下來,對於學生的評價只有兩三次。其實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我都應該給予他們評價的,如果我的評價多一些話,學生的積極性也許就更高了,教學效果也會更好。課堂點評應注重鼓勵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樣性。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瞭解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堅持一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9

文題“我是什麼”是一個問句,吸引了每一個讀者,本課在寫作特色上,採用了擬人的手法,以第一稱來敘述,親切自然。在修辭上排比生動,結尾以問句猜謎的形式,充滿神祕感。這篇科學短文向我們介紹了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在教學本課的思想上,結合生活實際,山區孩子對汽,雲、雨、雹子、雪並不陌生,“以讀爲本”是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識字隨文

本課的生字大都是結構和部件比較複雜的字,我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然後從課文中抽出詞語反覆讀,再把生字提出來單獨認讀。“躁、災”是平舌音;“稼”是四聲,在“莊稼”一詞中讀輕聲。

在檢查學生認讀生字過程中,我特別引導學生要創造性地認記生字。如,雹,雨——包;躁(換偏旁)還可以編編與生字有關的小詩,如(伸手會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腳),災(家裏着火了)

我還準備了帶生字的文本(我是水,有時溫和,有時暴躁。溫和的時候就幫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暴躁的時候,就會給人們帶來災害,淹沒莊稼,變成雹子打下來。浮躁的個性,人們還研究我呢!)讓學生熟讀,並多讀。這種縮短文本或編制文本的方式,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實踐較落到實處。從語文的角度,這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識字。

寫字指導。在寫字之前,讓學生去觀察每一個生字的特點,這課要求寫的字,對二年級學生還是有難度的。我在這一環節中,認真思考了,也想了些辦法,編字謎,觀察構字的形、義、如,“黑”難寫,“四點底”是火字變形,編生字歌(火把鍋底燒黑了)或者(這裏被燒黑了)“器”編字謎(上面兩個口,下面兩個口,中間一隻狗)還要注意,“曬”的第九筆是豎彎,不是豎彎鉤,“害”中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寫“災”和“黑”時,注意筆順,(這裏我複習了筆順)兩點水的“點”和“提”在橫中線兩邊“對望”,寫“提”要起筆向下,再回鋒向上。“三點水”的第一點與兩點水的第一點位置相當,第二點正好在橫中線上,第三筆“提”起筆比兩點水低。另外“池”字右邊的“也”,“橫折鉤”的“橫”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豎”剛好寫在豎中線上,“豎彎鉤”儘量往右邊伸展,“鉤”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筆。

二、品讀感悟

這篇課文負載了科學知識,但不是重點,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把重點放在朗讀的指導上,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讀好。

整篇課文應該讀得親切,舒緩,各句各段應該富有變化。第一、二自然段應該讀得“神祕”點。第四自然段要讀得有變化。根據我班孩子,朗讀能力常不如我意,這篇課文的語言充滿了童趣,爲了突破這難點,我範讀了課文,孩子們被我的範讀吸引住了,我又領讀了一遍,再讓孩子們自讀、抽讀、齊讀。(從學生齊讀的效果上,讀是比較好了),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加了難度,逐步理解課文。

學生已經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課文,應該知道“我”是水了(這裏,我設問了,“我”是什麼,讓學生齊答“水”響亮)這下我逐段引導學生學課文。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如,“我”會變。“文章開門見山,抓住”變“來寫。兩個“有時候”寫出了雲的不同狀態,因此抓住“雲”。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這個自然段就是寫“我”變成雨、雹子、雪的過程)因此抓住“雨、雪、雹子。”第三自然段比較短小,文字優美,在寫作手法上,擬人的手法(……在……在……在……)排比句式,生動地寫出了水在地面的狀態。着重指導學生讀好排比句子,抓關鍵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引導學生體會這裏的“睡覺、散步……是指在池子裏的水,很平靜。”散步“指水在小溪裏流着,而且緩慢。”奔跑“指江河裏的水,滾滾向前……(學生的領悟很不錯的)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我設了計了簡單的勾畫口頭作業,讓學生找找這段中能說明主要內容的句子。大多數學生完成了,我巡視了,全勾畫對了,第一句,”有時候……有時候……“(點撥,這句總寫”我“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文段用的什麼修辭手法來寫水的利與害。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回答,”擬人的手法“本段採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水的利與害。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我讓學生先讀文題,再讀最後一段,(我設問,這樣讀你發現了什麼)有學生說,課文的題目與結尾是一樣的,都是寫的“我是什麼“還有學生說,只是結尾的”我是什麼“加了問號(在孩子們知識渴求的慾望之上,我作了點撥)這種寫法是緊扣文題,首發呼應(不做太多的解釋)。用問句結尾“你們猜猜”充滿童趣。

讀好課文,就是能對全文的優美文段,優美修辭,優美句詞,進行品讀、賞讀、感悟、模仿……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地指導學生背誦第一、二、三自然段。仿寫“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式”“仿寫第四自然段的內容”

本課採用的是擬人手法,以第一稱敘述,讀起來親切自然。如,“我在池子裏睡覺”聲音要輕,安靜的感覺,“在小溪裏散步”讀時要聲音舒緩,悠閒的感覺。這個環節我作了範讀,讓學生感覺模仿。第四自然段仿寫,先讓學生說,注重總寫句的提示,學生表現還不錯,都爭着回答,有一女生說的真好(我有時候乖巧聽話,有時候調皮搗蛋。乖巧聽話時,我自覺完成家庭作業,幫媽媽掃地,洗碗、會讓媽媽高興,如果調皮搗蛋時,會故意寫錯字,和媽媽頂嘴,把地面弄髒,給媽媽找麻煩,讓媽媽傷心。爸爸媽媽爲了讓我光聽話,不調皮,想了很多辦法來管我。)接着,我讓學生把自己仿說的寫下來,並一個一個地看(在我的語文教學中,這種訓練必須落到實處)。仿寫文段,就是借原作的結構、思路、句式、語言風格來進行寫作引路的一種練習方式。朱熹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因此,這種讀與寫的結合,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能有着積極的作用。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掌握本課知識真不錯的,從基礎知識的掌握乃致課文拓展與實踐,本人認爲自已的教學落到了實處,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教學創新”給所有語文老師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無論是屬於哪種載體文本,都需要教師去體認,去再造、去落實。依據學生實際能力,設計適合學生口味的教學模式,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間,嶄新語文教師角色的特質。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

一、教學效果:

文章的主線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態變化,接着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裏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從變“雲”開始,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從“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抓重點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學生們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時語調要重點;讀“雪”“飄下來”時語調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時語調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繫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二、成功之處:

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爲人們做的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爲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三、不足之處: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應再多一些,例如,男女生讀,小組讀,開小火車讀,同桌讀等等。通過採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便於更好地鞏固生字教學,爲詞語教學和理解課文打下紮實的基礎。

四、改進措施:

教師的語速還應再慢一些。由於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相對比高年級的學生要來得慢一些,教師的語速過快會影響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本堂課中,教師應該更多地放手讓孩子去說去想,發揮他們天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的理念。遵照《語文課標》: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一要求讓學生讀中感知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互動中相互啓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

1、互動朗讀,導入新知

上課開始,我就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孩子們還記得我們學習的《雨點兒》一課中,小雨點齊讀句子,雪孩子爲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變成了齊讀句子。雲,雨,雪之間有着怎樣的緊密聯繫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會明白了。

2、以讀爲本激發興趣,幫助理解課文

學生通過邊看,邊讀,邊感悟,體會水的四種變化的神奇。同時讀時加入訓練點: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我讓學生在教師以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創設情境:“孩子們,天空中各種各樣,五彩繽紛,色彩絢麗的雲朵,帶給了我們許多美的享受。”(播放課件)把學生帶進美輪美奐的雲的世界中,學生就會爭先恐後地起來朗讀,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慾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出自己獨特的美的感受。訓練點:“落,打,飄“我利用全班齊讀加動作朗讀來突破它們的不同。又結合生活讓學生產生想的空間,生活中你還見到過水的其它樣子嗎?讓學生充分說,自己也準備了一些跟北方有關係的美麗圖片,讓學生進行欣賞。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

3、隨文識字

學生通過朗讀就能找出水“溫和”和“暴躁”的一面,接着教師提出“你在家裏誰對你比較溫和,誰又比較暴躁呢?”這一問題進行拓展,讓學生從生活中出發理解“溫和”和“暴躁”的意思。對於難於讀準的字音,我利用了圖片讓學生記住字的樣子,如“灌溉”。又通過換語境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了“毀”和“淹沒”。

4、指導寫字

通過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字着手,讓學生從直觀上分析字的形與義,又讓學生從中找出比較難寫的2個字進行具體指導,其他兩個字讓學生自己描紅書寫。

雖然這節課已經上完,但是好像還有許多意猶味盡的感覺,還有許多不足,如自己的評價不夠及時,不能因人而異進行評價。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2

《我是什麼》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可是卻描述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課文是用第一人稱描述手法寫的,並且抓住了水是會變化的這個過程。爲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了學生很感興趣的魔術來吸引大家。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我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經過設置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明白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並且與本課最終一句: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互爲呼應。經過讀課文,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資料,感知課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讓學生明白了小魔術師就是"水"。在講課時我把自我也融入到課文,和學生一齊進入這個主角,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很快進入到主角中,把自我就當成"水"跟大家一齊變魔術。這樣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了學習狀態,深入理解課文。

二、形式多樣,主動識字

識字對於低段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好字詞爲今後讀好課文,開展有效閱讀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可是機械單調的識字方式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構成嚴重的負面效應,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所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認詞。魔方識字,開小火車,找朋友,讀文識字等,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主動識字,不亦樂乎。

三、整體把握,感悟變化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一樣特點,讓學生加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我彷彿也成了千變萬化的"水":先乘着陽光在空中飄浮,連片成雲;遇冷凝結,或爲雨,或爲雹,或爲雪;然後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四、多媒體輔助,昇華感悟

本教材是一篇知識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圍繞一個"變"字,講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許多變化形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十分缺乏,我用電腦課件製作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應用到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複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一目瞭然,淺顯易懂,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了感性知識。

五、拓展練習,感悟提升

課文在即將結束時教師以一首詩讓學生體會感受水的用處,同時也將這節課的資料也得到了昇華。

當然整堂課也有不足之處: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應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讀,小組讀,開小火車讀,同桌等等,經過採用不一樣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便於更好地鞏固生字教學,爲詞語教學和理解課文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師的評價語還應在豐富一些,同時對學生的上課表現的評語還應在具體而又有針對性一些,以便於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教師的語速還應在慢一些,由於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相比較高段要來得慢一些,教師的語速過快會影響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在本堂課中,教師應當更多地放手讓孩子去說去想,發揮他們天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同時,教師的生字範寫,還應在規範些。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3

爲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進取地思維,並經過學習明白僅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我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

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資料,感知課文大意後,自然地猜出是“水”。之後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學生能夠按照課文資料回答,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述“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述“雨、雹子、雪”的句子,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一樣的現象,由不一樣的方式從天上下來,經過理解朗讀,明白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經過比較,學生明白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第三段雖然短小,可是文字優美,爲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充分利用課件觀察看見什麼了?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不一樣狀態。以讀代講,讓學生把對這段的理解融入到自我的朗讀中,體會不一樣狀態的水是有不一樣的變化的。最終,是水的性格變化。經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明白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繫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並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讓學生課後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儉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忙、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儉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

可是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只叫了幾個學生單獨讀句子,分組讀,男女讀,齊讀較多,沒有變換更多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嘗試着也讀出這種感情,也就不瞭解他們真正的朗讀情景。語言方面用詞不夠貼切嚴謹,需要加強,教學生字部分,因爲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忽略很多環節,總之,與最初的目標定位相距甚遠。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4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

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好吃沒滋味,髒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導入形式簡潔、趣味,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學生紛紛搶着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雲;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還有的學生回答:“我”還會變成露珠、霜。應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明白的真多!根據聲畫同步的教學方法,我很快將水的不一樣形態以簡筆畫形式展此刻黑板上,使學生感到親切、趣味、一目瞭然,課堂裏的氣氛更加活躍。我不失時機地追問:“如果你是它,你最想變成什麼呢?爲什麼?找出相關的句子與小組同學讀一讀,說一說。”

於是,教室裏一片熱鬧的場面。他們有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讀;有的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願意變成雲,因爲雲在不一樣時候能夠穿上不一樣顏色的衣服,異常奇妙!於是,我及時引導:那你們明白雲是怎樣構成的麼?配合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對雲的構成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也有的學生說想變成雪,因爲下雪能夠淨化空氣,景色很美。我就鼓勵他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還有的學生說願意變成雨,我又問:“那你明白雨是怎樣來的嗎?”有個學生說:“大概是好多雲糾纏在一齊產生的雨吧。”還有個學生說:“我想是雲和冷風打架打輸了,它哭了,這樣就下雨了吧……”這樣的答案,在教學改革中極富典型意義又極富挑戰性。因爲,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答案只能說幼稚甚至荒謬,但從文學角度而言,這樣的答案又充滿了想象力,甚至於,這種想象力還不限於文學,它又能迴歸到科學的靈感火花上去。

以往不止一位科學史上巨匠說過:正是想象力,纔是科學發明的原動力。所以,它的挑戰性就表此刻那裏:既要對學生指出他們在科學角度上的答案錯誤,又要充分鼓勵他們答案中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們的想法豐富多彩,還恰恰說明了他們對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認真觀察。那裏面,就有了教師本人全面專業素質的問題:要懂一點自然科學(至少是課文資料所涉及到的),要懂一點文學,要懂一點兒童心理學,更要懂得當遇到類似的挑戰時,如何在它們的交匯點上,破解這樣的難題。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篇15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說明短文,它以擬人的手法和樸實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水的變化及利害。課文以“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與人的密切關係。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把水與學生所熟知的孫悟空聯繫起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中,我始終以“變”作爲主題,重點講述水的狀態變化和住地變化,同時順帶講了水的循環,讓學生了解水循環,幫助學生理解水狀態變化的原理。

朗讀是我這堂課的重點。比如在學習水變成雲時,我利用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雲的美,再用語言引導啓發學生,讓他們把這種美用不同的語氣表達出來。在教學水的住地這一段時,我讓學生先想象動作及意境,再融入感情朗讀,這樣學生自然就知道睡覺是安靜的,應該讀輕一點,而散步很悠閒,要讀輕快一點,同樣奔跑熱烈,跳舞唱歌開大會熱鬧,學生理解之後就能用不同的語氣將句子段落都讀得很好。

抓住個別詞語,讓學生理解詞語學會用詞語是我這節課的另一個目的。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落、打、飄”三個詞,讓學生感受於、雹子、雪的不同特點,並讓學生加上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詞的意思,感受課文用詞的準確,然後讓他們來讀,這樣學生對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就會有深刻的印象,並且能在以後的習作中運用起來,體現出課堂的語文性。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比較生動的課,但是由於經驗的缺乏,這堂課還是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雖然課堂上的朗讀很充分,朗讀的形式也比較多樣,但是朗讀僅限於朗讀,沒有將更多的知識層面拓展開,形成學生新的認知衝突。

其次,課堂結束後我沒有及時佈置一些拓展型的作業,讓學生說說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水、珍惜水。

另外,課堂前自己語言的重複、表述較快等也是存在的問題。總之,這節課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商榷,我也會更加努力將課堂教學落到實處,做真正有效率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