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故宮博物院》,是人民教育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4課課文,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故宮博物院》的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回顧今天這堂課,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爲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瞭,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分配任務,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預期目標。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2、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後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鬆後緊。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老師們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於: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爲什麼採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採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在確定探究方向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充分走進文本之後,思維活躍,主動質疑,老師整合問題,確定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不足之處:

文章5—8節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生對爲什麼把太和殿作爲重點介紹,由於課前學生資料查閱不夠,閱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後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說話訓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4

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課前就覺得這節課的任務有點多,恐怕要拖堂。(這是我一貫的通病,每次作公開課,或是出於追求完美,或是爲了製造亮點,總是設置過多的問題,最終經常拖堂。這一點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全力心改變的。)可是,左思右想,斟酌了再三,哪一個問題也捨得不砍,總覺得砍去了這節課就不夠完美了。所以,一時僥倖地以爲,如果課堂進行得順利,時間應該能夠。由於對學生的情況分析得不夠準確,教學中,對於文章結構的把握,學生一時沒有理清頭緒,這一環節就耽誤了時間。以致於下面的環節時間就緊張了,不知不覺語速也加快了。最終還是有一個問題不得不留作課後作業了。

本節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至少是課改以來,我所做的一次步伐最大的嘗試,希望在兩位教研員的指導下,在全校老師的幫助下,以後,我會做得越來越好!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5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說明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學習空間順序說明方法。文本學習起來並不難,我覺得除學習說明文的知識外,更重要是引起學生對祖國的歷史、傳統建築藝術的興趣和自豪感,瞭解更多的與故宮相關的知識。雖然有部分學生去過故宮,但受地域、時間的限制瞭解並不充分、細緻,爲了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有更全面、細緻的瞭解,我將這篇課文設計爲網絡課,除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與故宮相關的知識外,還學習利用網絡信息查閱所需資料,擴大課文外延,並以課件形式反映學習成果。故宮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涉及到建築、歷史、美術、工藝等方面,所以學習前要求學生對想了解什麼、重點了解什麼要有明確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查閱、學習。教師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如:你知道故宮爲什麼叫“紫禁城”嗎?狀元在什麼大殿產生的?

有多少皇帝住過故宮?等等。學生在確立學習目標基礎上利用網絡查閱所需信息,並以課件形式反映學習成果。從課堂交流和學生作業看,達到教學目的和學習目標,學生涉及的知識面廣,入題角度新穎,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祖國古代歷史、文化、建築、美術的熱愛,對網絡課這種課型也非常喜歡。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6

一、這堂課成功的地方:

1、《故宮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因此在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後對文章的結構、順序一目瞭然。

2、密切聯繫學生的學情,講說明文沒有陷入枯燥的僵局,遵照“文史不分家”的經驗之談,把故宮博物院放置於中國封建王朝頂峯時期的文化背景之上,爲相對積累匱乏的學生補充了大量有益的人文歷史知識,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對他們是一種良性的薰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說明文的興趣。授課颱風灑脫大氣,課堂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在課堂上營造出“故宮”的一點氛圍。

3、通過一組故宮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讓學生能夠深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實現了本篇說明文語言準確而生動的特點的教學。

4、文章向讀者介紹了故宮建築羣的規模、特點、佈局等,詳略分明得當。我在對學生的口頭介紹中對敘述的詳略進行了知識的梳理,學生掌握較好。

5、在不枯燥、不平板的授課過程中能夠兼顧對於說明文基礎知識的鞏固,例如: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結構。溫故而知新。

6、設置了適當的討論環節和課後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各個課堂環節間穿針引線的語言運用還算得體,導入和小結有一定的文采和思想性。

二、這堂課需改進的地方:

1、由於做公開課我擔心一課時完成不了,在實際教學中,我的課堂設計完成前半部分顯得緊湊,還需要更優化,更合理。

2、對於學生的`預習工作安排得還不夠到位,讀課文的遍數還不夠,以致學生對文本的體味還不夠深,課文裏一些細節沒有捕捉到,從而在課堂上思考、發言受到了一點點限制。

3、講課要更好地做到詳略得當、文理並茂和文情並茂。

4、課件要做得更加精美,運用鏈接來給學生帶來更美的感受,做到課文、課件、講課呼應起來。

5、要更好地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應及時給予鼓勵性的點評,不要輕易地否定一個學生地回答,要更加講究點評的說話方式。

6、在學生回答問題前,應讓學生更充分地思考,這樣回答問題的質量就會更高。一些環節可以轉換成讓學生當堂說出,對於臨下課幾分鐘的處理可以更加隨機應變,變成處理一下《目標檢測》上的部分重點習題。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7

這篇文章最初是一篇廣播稿,本來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說詞,設置情境教學,學生學得輕鬆,也更易於接受知識。

課前讓學生瀏覽網站,查找資料,蒐集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於學生熟悉說明對象。這一過程,爲學生理解課文作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聽”“讀”是學生接觸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學生聽配樂朗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對故宮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一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在研讀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設計了模擬導遊的形式,這一環節不僅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更詳細地瞭解故宮的建築和佈局。並能鍛鍊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築物的能力,學生表現得也十分積極,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傳遞信息容量大、形象性強的作用。如:在研讀課文重點說明的部分——太和殿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太和殿外景圖片”“太和殿內景圖片”。然後,學生看着圖片對太和殿的外景進行描繪,對太和殿的內景進行介紹。學生在創設好的情境中主動去體驗和探究,完成化抽象爲形象,化無形爲可感,化教師講解爲學生體驗、感悟的教學過程。“感悟體驗”這一環節讓學生當導遊或解說員,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訓練。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8

上完公開課《故宮博物院》之後,我感覺在一節課內完成兩節課的教學任務,有點倉促。我之所以敢這麼上,主要是想換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案。

讀過福州一中陳日亮老師的書《我即語文》,曾見書中談到若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不應該把一篇課文上得支離破碎,而應該相應設置若干種課型,這些課型分別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標,比如,有隻給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課,有教師主持引領的新課教學,有集中鞏固舊課的複習課,還有作文專項值得的課型和學生修改的課型,等等。於是,我想嘗試將必須花兩教時解讀的課文,分成兩種課型來上。這種上法,肯定會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故宮博物院》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師佈置預習作業,內容涉及生字詞正音和解釋,歸納課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脈絡,理清文章結構順序,瞭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在運用說明方法的字裏行間做批註。此外,課後練習也都必須完成。在這一節課裏,教師巡視班級,瞭解學情,對個別難點進行適當點撥,但不能給出答案,給學生留下懸念,以便第二節課吸引學生的關注。在第二節課(即公開課)裏,多數問題跟第一節有關,意在讓學生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一旦回答正確,學生心中就能獲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開課上完,我在來個班進行了調查,好中差的層面都諮詢過這樣的問題:“《蘇州園林》那樣一節課教一半兩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而《故宮博物院》那樣前一節課預習後一節課教課,你說那一種教法你更喜歡、聽得更清楚?”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像《故宮博物院》這樣上比較好。”我再問:“可是,《故宮博物院》上的太匆忙,進度太快,你全聽明白了?”“聽得懂啊,不會太快!”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因爲我這堂課沒有誤人子弟。

語文教改的口號喊了這麼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爲本”,以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爲旨歸,這跟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不矛盾。瞭解學情、尊重學情,是教師進行校本教研並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當然,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和廈門市中考說明,也是老師嚴格施教的主要根據。這裏就不贅述了。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9

本課是一組非連續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組成,其中有對故宮博物院進行全景介紹的說明性文字,有關於太和門被燒的故事,以及來自官方網站的遊覽須知和平面示意圖。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提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課文前面提供了兩個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有針對性的展開閱讀。

在課堂上,爲了完成閱讀任務一,引導孩子們重點閱讀了材料一,同時,對照材料四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佈局結構進行了瞭解和認識,並讓學生在示意圖上畫出了故宮參觀路線。

其次,爲了完成閱讀任務二,精讀了材料一中關於太和殿的介紹,並引導學生看示意圖。

在學習本課時,着重訓練了學生對於行蹤詞和方位詞的運用,並進行了寫話訓練,但效果並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詞不夠準確,表達不夠清楚,不能夠準確地描述位置與行蹤。

同時,在材料一的學習中,再一次鞏固複習了說明方法的運用,讓學生繼續找到文中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學習非連續性文本,所以學習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較長,部分學生不能夠準確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所以沒能完成閱讀任務,這足以證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弱,進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0

課文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文本並不難,但說明文一向不太受學生歡迎,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不夠吸引學生。

回想這堂課教學設計還不夠精心。有些枝節,無關緊要,大可以刪去。課堂設置了讓學生代入導遊身份來自學課文,雖然課堂看上去熱鬧,實際上學生沒有學到知識,沒有開動腦筋,不可取;要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裏,想想他們可能有問題。再讓我上這一課,我想大刀闊斧,刪減枝節。初讀課文時,就應讓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不要那些簡單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找出故宮的整體特徵,讓學生理解爲什麼以太和殿爲重點,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徵的語句,太和殿的特徵就可以反映整個故宮的特徵。

課後我反思,除了教學設計不夠完美,對學生的瞭解與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許多學生從未到過故宮,甚至對故宮瞭解十分有,這不可避免。回顧這堂課,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儘量予以評價,並儘量從細處着手。日後我需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想法,思考他們的重難點,分解問題,設置小問題,多培養自己的引導能力和調控課堂能力。既然教授這一節課,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由衷的產生民族自豪感,要讓說明文生動起來,讓每個學生以故宮爲驕傲,都想到故宮去,他們雖小,不能很好理解,但這種文化共鳴需要儘早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