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上完這節課之後才發現,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因此,在上這節課之前,必須講解一些有關於周總理的事件,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的基本情況,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了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難忘。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通過朗讀,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爲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纔會這樣高興。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着”“踩着”。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這些,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說完整話,並對錶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學生說話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變成了願意說、想要說。比如:用“笑容滿面”、“一邊......一邊......”聯繫現實說一句話,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手來,有個同學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爸爸一邊抽菸一邊看電視。我又藉此向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知道我在上課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沒有充分利用好所出示的課文插圖,對學生觀察插圖沒有做適當的指導,更沒有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去觀察插圖.....希望在以後的教學路上,通過學習,我能夠不斷進步,在大家的幫助下,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成功之處:

一、個性朗讀,體會情感

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如“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和課文的六、七、八段。通過朗讀,感受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歡迎和周總理親近傣族人民、和藹可親,來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心連心。

二、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在朗讀句子時,如“火紅火紅的鳳凰花”中讓學生說出火紅火紅的詞組形式,並讓學生自己說出詞語進行造句,在朗讀“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與“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這兩個句子時,讓他們運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來造句,並在做同步時,對這兩個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讓學生知道兩個動作之間的關係。

不足之處:

總的來說,還應注意通過朗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學會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如在課堂中學生提出的“爲什麼傣族人民光着腳”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說課下我們來查資料一起解決。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只強調應注意什麼,把學生可能寫錯的那個字不要強調說出來,這樣小孩容易記錯。在課前一定要備好課,查好資料,對課文有深入的瞭解,才能給學生講好課,以後還要多努力。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引導和過渡的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起到的只是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注重了這一點。

本課的最大難點在於周總理生活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距離,他們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爲什麼使人“難忘”?如何理解“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個情感重點?我想首先要走進理解周總理生活的那個年代,感受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品質,感受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對他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崇敬。所以我課前佈置學生自己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查閱關於傣族的潑水節、周總理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資料,初步培養了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能力。我在課堂上簡介周總理生平結合圖片向同學們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課文導入,由學生感興趣的兒童歌曲入手,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興致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課件的直觀性,在學生理解的關鍵處展示,調動了學生多種思維,輕鬆愉悅地進入課文意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識記的過程中,利用猜字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動作演示、語言敘述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最後讓學生自己想方法記生字,給學生學習的自由。

注重學生的思維參與,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需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我考慮到學生理解的需要,給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在讀書時做記號,調動學生思維參與,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來感受、體驗文章蘊涵的感情,同時,這也是一種讀書的能力和習慣。

“以讀爲本”作爲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篇課文洋溢着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裏行間。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中,在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潑水的過程中,都抒發着興奮與歡樂。因此,在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文章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細細品味,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如“火紅火紅”“特別” “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傣族人民的高興心情。總理的穿着,滿臉笑容則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感情。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想象讀,齊讀等,同時,我注意做好朗讀前的感情渲染與鋪墊,讓學生有感而發,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並通過自己的理解讀出個性。

綜合全篇的教學,不足之處也有許多,雖然課件教學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但是由於低年級學生年紀小,上課注意力不能夠持久,整堂課熱鬧有餘而學生主動提問很少,閃光之處也不多,學生對於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之間的感情也僅僅停留在字面 ,不夠深刻,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適當改進。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難忘的潑水節》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小朋友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因此,我希望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首先,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課前爲學生們網上尋找了有關周總理的介紹資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生平。並結合圖片向小朋友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學生對周總理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能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我認爲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所以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範讀的環節,我覺得通過範讀,把老師對課文的感受用“語言之情”傳達給學生,產生情感碰撞,效果往往很好。而且這篇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另外,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例如課文裏第一段中 “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第四自然段中總理的穿着: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我希望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詞句,再聯繫之前對總理的認識,讓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本課兩課時未完成我預期的教學任務,但效果不是很差。在第一課時主要用於朗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本課的場面描寫是課文的一大特色,描寫具體、生動。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勾畫文中人物外貌、動作神態的詞句,並反覆朗讀,在讀的基礎上體會文意。抓句段中的關鍵詞,並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句段,這一點本人認爲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的亮點。無論是知識點還是人物思想上,都做到了滲透了德育思想的教育。一位共和國的總理能尊重民族風俗,這正是讚頌了周恩來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崇高品質。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本人從題目入手。因爲學生有讀熟課文的基礎,幾乎所有的學生能抓住題眼。以“難忘”爲題眼,強調此次“潑水節”的不同尋常直接點明文章主題,同時注重了本課的插圖。課文有一幅佔一個一整頁的插圖,而且畫面人物清晰,主次分明,所以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圖文結合,用好本課的插圖有利於引導閱讀。又以閱讀來加深對插圖的理解,在這一過程,學生大多數能背誦4——5自然段。

讓學生閱讀課輔資料,課餘時間查找資料,瞭解周總理的生平,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體會傣族人民爲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去感受人們對總理的無限的崇敬。然後,從總理的穿着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捱得那麼近,從而感受總理偉大而平易近人。特別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可以說孩子們的感情是水到渠成的,噴薄而出。(因爲這個部分是緊扣主題的,表現出了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因爲如此,讓人難以忘懷)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帶着幸福和歡快的情感來朗讀。(本人認爲這個環節還是一個亮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則讓學生自讀爲主,在此環節中,本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先是課前收集資料,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提問題。小組合作給學生快樂的學習體驗,在學習生字的時候,讓孩子們大膽想象,用換部首、編順口溜、編故事,字謎等方式來記憶生字。因爲是學生自己想的,所以有趣,記憶也很深刻。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在二年四班執教了一節校級教研課,這節課是在樑校長的點撥和指引下完成的,是關於“語文教學策略更有效地使用”的一節教研課。

經歷了幾次的試教,經歷了幾次的教案重組,最終3月20日下午,和全體老師一起走進一個新的語文教學的嘗試。

此時此刻教研課結束了,但自己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現在特把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會在語文教材中做足文章。”

這句話是出自語文教研員張晶老師之口。很榮幸在這次語文教研課上,進修學校的張老師親臨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交流。張老師聽完課之後意味深長地說:“語文課文不像數學教材,每個例題、練習,給的清清楚楚,教師稍一用心,就會明白,自己講什麼,怎麼講。作爲語文教師,所面對的課文教材沒有現成知識點、訓練點,每一節課教學需語文教師要真正走進課文,和文中的作者共鳴,理清每一課的工具性、人文性。”聽了張老師的話我深感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身上任務之巨大,但也更加明白想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有所獲更需自己面對每一節課要多看、多思、多爲學生着想。

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出自我校的樑校長之口。爲了讓我更好的以教材爲藍本,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在學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一條條、一串串”這種類型的數量詞以及初步認識比喻句,會仿寫文中的比喻句;引導學生感受總理和人們心連心的情感;幫助學生體會到傣族人們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快樂、幸福。在真正教研之前我和樑校長進行了幾次試教,試教過後我總是感覺自己的想法很好,可是語一出,學生的反應很緩慢,甚至有很多次我話一出,學生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完全相反。試教後當我失落地望着樑校長時,她居然將我領至另外一個班級,同樣的問題她比我更完整地表述,更有指向性地表述,學生立刻知道怎樣做,而且學生表述的結果和我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情此景,樑校長說:“不要總說學生不行,試想,你講清讓人家做什麼了嗎?你的每一句過渡語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了嗎?你真的走進學生的內心和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嗎?”一席話驚醒夢中人,是呀,我在爲誰服務?

那麼自己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過渡語,應該爲教學所用,爲學生所懂,尤其是我們的過渡語的設計不僅是爲了教學順利進行到下一個環節,更是爲了學生所學的提升。

教研課結束了,它所帶的精神上的壓力是巨大的,但在和樑校長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在和同仁們的課後交流中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受益最多的,它讓我更加地明白在語文教學這塊陣地怎樣做學生是樂有所得,得到更多。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體現“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一情感重點。在教學中,我以“情”爲感召力,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在“情感的薰陶”中體驗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一、借史激“情”

通過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沉着、機智、樂觀的精神和爲新中國做出的偉大貢獻,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學生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同時,在衆多國家領導人當中,我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爲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此,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也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這都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讀文中悟“情”

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裏,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課文從總理的穿着,神情和動作着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着”“踩着”。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寫“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系列的不足。沒有儘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現……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對小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於“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並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人們怎麼歡迎總理的這一環節,抓住“人們在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這一句話,先讓學生說說在什麼時候或什麼地方見過紅地毯。學生有的說在人們結婚時,有的說公司開張時,有的說歡迎重要人物時,在說到這裏時,我順勢說到:“是呀,紅色代表喜慶,代表高興。現在你是傣族人民了,請你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對總理的熱愛吧!”小朋友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

在小朋友的心裏,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呢?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先讓學生自由說說總理的穿着打扮。在學生說完後,我問學生:“從總理的穿着打扮上你看出了什麼?”學生:“總理和傣族人民一樣了。”“總理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領導高高在上。”“周總理臉上笑咪咪的,一點兒也不像我平常見到的大官那麼嚴肅。”雖然學生沒有說出一些好的詞語,但從他們的語言中,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了。

雖然由於多媒體欠缺,缺少一些熱烈場面的渲染,但在課前,我還是對周恩來做了簡單的介紹。所以在理解課文時,學生的抒情還是比較自然的,對於偉人形象的感悟不至於偏離方向。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富有強烈的感情,富有深意的課文。李蘭英老師課堂上學生們很活躍,也認真的跟着老師學習課文。大部分同學能夠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動腦筋思考問題,孩子們對識字遊戲非常感興趣,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是這節課堂中我認爲最有收穫的地方。這應該要是一節情意綿綿的語文課。學生在教師滿懷激情深情的語言的激勵下,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徜徉於語言文字的海洋,主動地讀,快樂地想,盡情地說,熱情高漲。通過歸類識字教學,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重點指導要求要會寫的字,學生通過反覆讀,正確認識生字,本節課我特意設計了遊戲環節,通過猜字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動作演示、語言敘述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識字方法有很多種,我覺得我可以多運用一些識字方法,讓孩子們更有效的記住生字,語境識字也很重要,要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識字,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多組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課堂中範讀的時候應該更有感情一點,學生最善於模仿,在要學生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對他們有要求,有錯誤的時候及時提醒,朗讀必須認真指導他們。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把課文中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們正確書寫出來,所以在指導寫生字時,我是在黑板上進行了範寫的,但是其中也有不足,低年級的孩子寫生字時容易讀錯寫錯,筆順也會有點不清楚,所以老師在範寫時,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們先書空跟着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寫,老師要一筆一劃指導,並且每一筆都要慢慢地讓學生跟上來,筆順要說清楚,筆畫名稱也應該更具體,同時要提醒學生在寫字時注意三個“一”,寫字、握筆姿勢、坐姿要規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爲中心,把更多的時間、機會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思考,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不是教師一步驟一步驟地要求學生完成,要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能讓課堂變成充滿生機的課堂,學生在思維流動中,只是不斷充盈,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難忘的潑水節》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破水祝福,同慶盛大的節日。

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於是,我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查找資料,瞭解周總理的生平,瞭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引導着孩子們去尋找傣族人民爲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無限的崇敬。然後我們從總理的穿着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捱得那麼近,沒有絲毫的特殊,從而感受總理偉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孩子們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噴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對於課文的朗讀,我的示範過多,以至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個性化的朗讀較少,除了最後兩個自然段的表現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數是孩子們學着我的朗讀模式進行的,另外,在課堂上,我應該採用播放記錄片的形式,將孩子們課外蒐集的資料更加直觀和感性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這樣對於孩子們的感情鋪墊將更有效,能更好地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