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爲自我反省。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1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作爲一篇散文詩,有着詩一樣的語言和詩一樣節奏,如果不仔細品讀,怎麼能感受到作品的語言美和韻律美。試想,如果一個學生課文讀起來結結巴巴,連一些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怎麼能談得上恰當的語言表達呢?所以在這次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聽讀﹑試讀﹑品讀﹑老師範讀﹑學生展示這幾個過程,讓學生把握散文詩的節奏﹑重音和停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讀,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學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比老師單一的去講要好的多。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品味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評相結合。

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學生對“海燕”形象和象徵意義的理解比較快,也比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強者,逆境中的勇士,勇於迎接挑戰的英雄。”等。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介紹生活中的“海燕”,學生舉出了貝多芬、張海迪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事例。

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於鬥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2

教材分析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第五課,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敘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本節課旨在引導同學們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學情分析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讓學生明白“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了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能力目標: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意蘊,體味作品所要體現的深層意義。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3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熱愛語文,熱愛言語創造,熱愛言語生命。祖國語文有數千年悠久發展的歷史,有豐富多彩的燦爛文明,我們身爲中華兒女,華夏子孫,既應該爲我們祖國語文而感到驕傲,又應該全身心地熱愛語文,爲深刻理解和正確使用祖國語文而努力。

一個語文教師倘若不熱愛語言和言語,不喜歡寫作,那他憑什麼來愛語文教學這個職業?閱讀、寫作、觀察、思考、蒐集、整理,這些應該是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把教學視爲謀生的手段,而要把語文教學看作實現人生價值和享受人生樂趣的方式,教出語文之趣,這應該也說是一種教學境界。熱愛語文即熱愛生活——熱愛生活了,對學生就有關愛之心,對作品則有欣賞之願,對工作就有熱忱之情,對同事就有親和之力。一個語文老師的生活態度因熱愛語文而應當積極、樂觀、向上、熱情。無論這一節課是否成功,無論這一屆學生的成績是否理想,無論這一年是否得到榮譽,只要懂得珍惜,學會善待,盡職盡責,充滿愛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生活就會因此而充實快樂。

一個熱愛寫作、傾情寫作、有着高尚言語人格的教師,也許對語文教科書和教參沒多大熱情,也不糾纏於名目繁多的訓練、練習、考試、但他給學生讀自己的一首小詩,講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他也喜歡在課外寫詩歌、散文、隨筆、作品欣賞、教學論文、教育短評……這樣的老師纔算是當之無愧的語文教師。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4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多提問,多討論,學生都善於表現自己,就要給他們表現的舞臺。

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古詩》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課後十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把可愛的學生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5

《海燕》這篇課文運用象徵手法這一知識點,是的教學的一個重點、難點。比較學生從前曾學過的包含象徵手法的文章,這些文章中對象徵手法的使用比較集中而單一,並且在文中有較爲明確的句子點明瞭象徵義,這樣的象徵手法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海燕》對象徵手法的使用不同於這些文章,文中沒有較爲明確的句子點明象徵義,而且表面上看來,這篇文章就彷彿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但深刻思考一番,的象徵意義是一個紛繁複雜的象徵系統,在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事物都能融入其中,成爲這個象徵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當時俄國的`社會現狀一一相應。在授課時,爲了便於學生理解中的象徵意義,首先應向學生介紹高爾基及其寫的背景,讓學生對當時俄國的現狀有深刻認識,緊接着引導學生回顧象徵手法,並將文中出現的事物與俄國的社會現狀聯繫起來。在這一步驟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在這個象徵系統中處於背景層次的“暴風雨”的象徵義——大革命;然後引導學生理解從大革命中分出來的幾個支流:革命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最後讓學生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事物,並採用連線的形式,簡化這一環節,通過這種方式,文中的脈絡得以清晰地顯現出來,且學生容易理解文中的象徵意義,對象徵手法的運用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是: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時間比較少,教師的指導性語言過多,範讀的時間過長,這樣不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也不便於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可以讓學生讀中體會朗讀的方法,再由學生講明自己朗讀的技巧,教師加上適當的點撥,在讀中把握海燕、暴風雨、海鷗、海鴨、企鵝等形象特點,效果會更好些。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6

自瀆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認知實際,幫助學生化解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打開學生探究的閘門和思維的通道,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並將發現的機會給了學生。學生在發現的過程中將思維和情感融進了作品靈魂的深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對文章的主題把握準確,有的學生的分析比我預設的答案還要全面,表現出較高的個性閱讀鑑賞水平。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不應該人爲地設置出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來限制學生的思維。尤其是不能將課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進行問答式解讀。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知識積澱和生活體驗等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於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識積澱去激活知識,去感受情感,以心靈去振奮心靈。這樣,我們的課堂就能實現“交流”與“互惠”,就會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使學生的思想飛揚、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八年級語文教學階段性反思7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選有此篇文章。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自己的感悟與大家交流共享。於是在課堂上除了欣賞優美生動的句子之外還出現如下一些不同聲音:

1、第2自然段有一句“祖母死了”,有學生認爲“死”字用得不好,沒有表現出對長者的尊敬,應該用“去世”或“逝世”比較好。

2、第六段中有一句“我便進來坐下”,學生以爲“便”字用的不好,該用“才”,“才”能表現那種依戀不捨,而“便”字表現的動作似乎過快。“進來”一詞也欠妥,本來是在外邊送父親的.,應爲“進去”才妥帖。

3、文中有9處用了分號,學生以爲一些地方並非並列關係,不可以用分號的。如第七段中那句:“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4、第四段中有兩處“躊躇了一會”,兩處“躊躇”之間是作者的心理活動,學生以爲兩處有多餘之嫌。應刪去第一處,只留第二處一句“他躊躇了一會”。

5、第五段中有一句“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學生以爲這句話有毛病,怎麼能將大衣鋪好坐位,應是“在坐位上鋪好”或“鋪在坐位上”才通順。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教學中不可能出現。